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

朱厚煌的部下,雖然因爲急速擴軍,戰鬥力有大規模下降,比不得當初。但是整隻軍隊的骨幹都是朱厚煌一手訓練出來的老卒,所以他們對戰機的把握還是相當敏銳的。

當俞大猷在城頭上站穩腳跟了,後面的士卒在軍官的帶領下全部衝了上來。

俞大猷看身後援兵衝上來了,二話不說,從一旁撈過來一面盾牌,身子一縮躲着在盾牌後面。他大喝一聲,從城頭上一躍而下,就好像是一塊隕石一樣,砸了下來。

這個時候城內新洲軍已經集結了一批人馬,就在城牆下面,準備登城。

這一段城牆在火藥的作用之下,雖然沒有成爲一個大大豁口,而是傾頹成一道緩緩的土山,兩邊都能很容易的登上去。

其實俞大猷只要能守住這裡,就是大功一件。但是俞大猷又怎麼想僅僅獲得這一點點功勞,他需要更大的功勞。更多的功勞。

所以他不僅僅要守,還要攻。所以纔有身先士卒從城頭一躍而下,砸了下來。

數根長矛對準了飛躍下來的俞大猷。

俞大猷只覺得一股大力從盾牌上傳來,生生的將他頂在空中,他一腳踹在盾牌之上在,整個人橫飛出來。長刀躍空,瞬間砸入人羣之中,還沒有落地,就已經有數人死在俞大猷的手中。

後面的士卒見俞大猷如果勇不可當,自然奮勇當先,居高臨下,猛地衝了下來。

本來有一點勇氣的新洲軍,在俞大猷鬼神一般的武藝下,再也堅持不住了。不知道誰先開始逃跑,不一會兒,所有人都逃跑了。

俞大猷知道這個時候,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他大步追了上去,不一會兒,就追到逃得畢竟慢的潰兵。

什麼叫做銜尾追擊,這就叫做銜尾追擊。

不過俞大猷也是人,也不是神,他追着追着,只覺得雙腿發麻,幾乎邁不開步了。渾身的肌肉有痠痛之感。

不得不說,殺人也是一個力氣活。

剛剛開始被追殺的潰兵,還有幾分勇氣調頭一搏,但是凡是回頭一戰的人,全部死在俞大猷的刀下,這樣一來,還有誰敢如此做。

慢慢的這些潰兵都開始拼命的跑了,俞大猷只需追到他們後面一揮刀就行了。

不過在急速追擊之中,奔跑殺人,再奔跑再殺人,也讓俞大猷體力透支了。

忽然一座府邸出現現在俞大猷的眼前,俞大猷第一眼就看出來,這是新洲府衙門。無他越南建築與大明的建築還是有一點淵源的。

當初北京紫禁城都有越南工匠的參與。所以建築上的脈絡一眼看見。這樣的建築讓俞大猷立即意思到,這是一個硬骨頭。他左右一看。發現一路衝殺過來,不是誰都有俞大猷這樣非人的體力。

而那些逃兵是爲了小命在拼了命的跑,但是俞大猷的部下可不是爲了性命在奔跑。故而他們實在堅持不住了,大部分都掉隊了。俞大猷身邊不過有幾十個人而已。

俞大猷心中咯噔一下。面前的這個府邸佔地相當大,立即不要說有幾百人,就是上千人,俞大猷都相信,而他身邊只剩下這些人手,還都跑得幾乎要脫力了。

“我有一點太莽撞了。”俞大猷心中想道:“看看情況,不行就先退退。”

俞大猷追到這裡,縱然覺得有一點危險,但是也不甘心灰溜溜的再退下去。

這個時候,這個府邸的大門咯吱一下開了。一個白髮老者光着上身,揹着荊條,牽制一頭小羊羔,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用生硬的漢語說道:“罪臣抗拒天朝大軍,死罪死罪,還請將軍看在滿城百姓的分上,饒過罪臣。”

這就是所謂的肉袒牽羊。不過俞大猷不瞭解這樣的儀式,只知道他們是要投降,不過俞大猷卻不敢掉以輕心,無他,俞大猷一眼看過去,整個府衙裡面黑壓壓的一大片人,至少有數百壯丁。他們如果有勇氣反抗。對俞大猷來說也是一個大麻煩,所以怎麼謹慎都不爲過。

俞大猷對一個士兵說道:“去,回報殿下,新洲城降了。”

俞大猷就在這看住對手,讓人回去報信,這已經是他能做的最好的應對的辦法了。

不過一會功夫,朱厚煌就得到了新洲城投降的消息。

朱厚煌哈哈大笑,說道:“進城。”

朱厚煌一馬當先,身邊都百餘名侍衛護着,與王陽明等數人通過早已打開的城門。進入城中。進了新洲城,整個新洲城看起來有很奇特的異域風格。

很多印度教的風格的建築,不過這些建築都很破舊了,看上去是很久之前的建築了。更多地方是新建建築都是中原風格,但是數量很少。

朱厚煌不由心中長嘆一聲,這個地方的確要還給占城。

安南用了好幾十年都沒有同化成功,他又何必在這個地方下功夫。忽然朱厚煌聽見哭喊一聲從角落裡響起,他立即皺起眉頭,說道:“去看看。”

李良欽說道:“是。”他立即過去,不一會兒,壓着兩個士卒出來,說道:“這兩人正在強搶民女。”

朱厚煌眼睛一縮,說道:“斬了。”

李良欽說道:“是。”他立即拔刀,準備殺了兩人。

這個兩個士卒跪倒在地,大聲說道:“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慢。”朱厚煌一揮手,說道:“先等一等,等全軍到齊之後,再明正典刑。”

朱厚煌越發覺得自己的不自由,像今日之事,朱厚煌自然可以一言殺之,但是這就是非刑殺人。

作爲主君,不將法度放在心上。你以爲你下面的大臣有幾個會將法度放在心上。所以什麼康熙微服私訪記之類的事情,絕對不會出現在正常的漢人君主身上。

即便是有罪也要經歷正常的法律程序。

不過這是一個插曲,不過一會功夫、朱厚煌就來到府衙之中。

朱厚煌坐在主位之中,問道:“堂下何人?”

“廣興城守阮潤臣。”就是那一位向俞大猷投降的新洲城守將。安南奪下新洲城之後,就將新洲城改了名字。

阮潤臣使勁扣頭說道:“罪臣不知道是天朝大軍,以爲是占城土賊,纔敢抗拒王師,死罪,死罪。”

朱厚煌冷哼一聲,他對阮潤臣的話,並不相信。無他,雖然朱厚煌在開打之前,並沒有派什麼使臣,但是占城能有這麼精銳的軍隊嗎?而且打得旗幟明明白白的,一個是明,一個是雍。傻子也知道他們的來歷。

不過,朱厚煌也沒有深究,而是說道:“好,你既然知道,你是死罪,現在有一件事情,讓你將功折罪,否則---”

朱厚煌沒有說完,但是傻子都知道朱厚煌是個什麼意思了。

阮潤臣臉色一紅,大聲說道:“大人請講。罪臣定然將功折罪。”阮潤臣心中一鬆,他聽朱厚煌這樣說,知道自己的一條小命算是保住了。

只有沒有用的人,纔會隨便殺了。只有自己有用,一時半會死不了。

朱厚煌說道:“孤需要你勸降舊城守將,如果舊城守將投降的話,孤重重有賞。當然如果你想在舊城之中與之同死,孤也不在意。不過你再次成爲階下囚的時候,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阮潤臣早已被汪直的手段嚇破膽了。哪裡有對抗王師的勇氣,立即磕頭如搗蒜一樣,說道:“罪臣定然說服舊城來降。罪臣決不敢冒犯天朝之威。”

朱厚煌無意與他多說,一揮手,讓他下去了。

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
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