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

這一日安慶城中,安慶百姓熙熙攘攘的在安慶正中的鐘鼓樓附近聚集,一時間可以說是人山人海。因爲今日是黃道吉日,將寧王明正典刑的時候。

中國人的劣根性,不是,是人類的劣根性,都喜歡看熱鬧。平常的砍頭,安慶也不常見,更不要說殺死這個高端王爺。更是平時難見的稀罕,豈能不引起百姓內心之中觀看慾望,再加上安慶城內外,因爲寧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死了人的家屬,可以說對寧王恨之入骨。對於看寧王被殺,更是充足的動力。

吉時已到,幾聲炮鳴之聲,這不是火炮,而是花炮。震天響的聲音,好像悶雷一樣,在所有的耳朵邊上響起,震得人耳朵嗡嗡做響。

所有百姓都爲之靜,而後,立即有不少衙役,從旁邊過來,大聲呼喊道:“讓開讓開。”

人潮之中劈開一條道路,人羣紛紛的分開。

一輛輛刑車被推了出來,爲首的就是寧王,在寧王之後,還有好幾十輛刑車,一字排開,連綿不絕,將整個安慶的街道都堵塞了。

在古代,造反是風險大,收益也大的事情。

寧王如果身登九五,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是新朝重臣,但是他一朝失敗,他身邊的的所有人都要跟着他,在斷頭閘上走了一遭。他的左輔右弼,他的妻子家小,乃至重臣,全部都在這裡,從李士實,到各個領兵大將。也只有王綸與劉養正逃脫這一遭。

此刻的寧王再也沒有原來的意氣風發,也沒有在正德面前的硬氣,好像他的骨氣,在確定他必死無疑的時候,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爲了防止他嘴裡面說出什麼不中聽的話語,寧王的嘴裡面結結實實的塞着一塊污布。他只能說出嗚嗚的聲音,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

“吉時已到。”一聲長長的拖音傳來,兇狠的劊子手,將寧王從刑車上拖了出來,死死的按在斷頭臺上

寧王拼命掙扎,但被幾個膀大腰圓的劊子手死死的摁住。忽然寧王一頓,停止的掙扎,一孤腥臭之味從寧王身上散發出來。

寧王居然嚇尿了。

“開刀問斬。”一刀刀光閃過,一顆頭顱飛了出去,鮮血直噴到對面高杆上掛着的白布上面。

鮮血將白布染紅了大片。

這只是開始。

將寧王一黨一併處置,最少有幾百人之多。估計要殺一箇中午。並非正德殘忍,而是不如此,不能以儆效尤。如果寧王成功的話,正德身邊的所有人也免不了這一趟。

成王敗寇,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這就是遊戲規則。

“唉,不看了,朕以爲寧王叔能硬氣到底,卻沒有想到他也忍不住害怕?”

說話的人是正德。

朱厚煌說道:“皇兄,自古以來能坦然面對生死的人,能有幾個啊?”

“是啊。”正德長嘆一聲:“不過,朕臨死之時,絕對不會像寧王叔這般無用。”

朱厚煌說道:“皇兄,咱們也算是送了寧王叔一程了,咱們也該回去了。”

正德嘆息一聲說道:“朕記得小時候,寧王叔對朕最後,逢年過節,送來的禮物最好,朕挺喜歡他的。只是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正德說到這裡一下子停住了,忽然一招手,將身後的丘聚叫過來,說道:“給寧王叔找一個上好的陰宅,將寧王叔的後事給辦了,不要太熱鬧,也不要留名字,就讓寧王叔安安靜靜的走吧。”

丘聚低頭說道:“是,奴婢知道了。”

正德一擺手將丘聚打發走之後,對朱厚煌所說道:“朕知道,這一次平定寧王之亂,皇弟功勞非淺,只是皇弟不想居功,但是朕不能不有所賞賜,說吧,皇弟想要些什麼?”

朱厚煌心中砰砰直跳,心中暗道:“這是一個機會。”

如果之前,正德問朱厚煌這個問題,朱厚煌定然會婉拒,因爲他對正德幾乎無慾無求,或者他想要的是正德給不了的。。

但是今日朱厚煌對正德有所求,所求的不是別的,只是一張詔書。

“皇兄,臣弟上一次廷議的時候,聽到賤民,故而回去之後,特地找人詢問了賤民一事。得知賤民生不如此,悽慘之極,故而臣弟想請皇兄下一道詔令,放天下賤民爲良,這也是爲皇兄積攢功德。”朱厚煌說道。

正德看着朱厚煌,有些奇怪的問道:“皇弟,你怎麼想到這個?”

不是正德看不起朱厚煌,而是正德太瞭解朱厚煌了,朱厚煌雖然有些慈悲之心,但是卻不是那種亂髮善心的老好人,這一點和他自己很像,朱厚煌固然可憐賤民,但是也不會亂飛善心,他既然做了,一定就是對他有好處。

朱厚煌知道瞞不過正德,因爲即便今日隱瞞了正德,以錦衣衛的情報網,也會讓正德知道朱厚煌所做的事情,所以朱厚煌一開始就沒有想過隱瞞正德。朱厚煌說道:“還不是臣弟在東雍缺少人手而已,想盡辦法想弄些人手過來,想到這上面。”

正德點點,道:“朕猜也是這樣的,不過這些賤民有多少人啊?”正德就準備答應下了,隨後問了一句。

朱厚煌低聲說道:“大概有百萬以上吧。”

正德一聽這個數字,眼睛微微一縮,百萬之衆,哪怕是百萬婦孺,也是一個大數字。將這樣多的人口給雍國,是對是錯,會不會滋生朱厚煌的野心。

雍國在東南海上的強大,會不會大明不利。

這些都是需要細細考察,不是一時間能下結論的。如果朱厚煌想什麼奇珍異寶,正德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給了。但是百萬生命的命運,可以令雍國根基穩固的力量,這股力量卻不能輕易給的。

朱厚煌見正德一時間不說話,立即知道正德有一點猶豫。立即說道:“當然了,這一件事情不着急。寧王這人就夠臣弟吃一陣子。今年之內,沒有功夫接納這些人。”

正德微微一笑說道:“好吧,這一件事情,就先放一放,等明年再說吧。”

朱厚煌後背微微見汗,他已經刺探到正德對東雍的限制了。朱厚煌心中暗道:“今後,我最後不要向大陸擴展勢力了,正德對雍國的限制,雖然沒有到了極限,但也差不多了。”

朱厚煌自己知道,其實他這一段時間,順風順水,都是依仗大明的虎皮,日本朝鮮東海一帶,雖然說大明的水上力量不太多,但卻是大明的勢力範圍之內。他在這些範圍之內做的事情,正德恐怕都知道。所以,他要調轉戰略規劃。

正德也在心中暗道:“朕爲何要限制他啊,朕現在還沒有兒子,如果上天讓朕無子,煌弟就是大明的下一任皇帝了,他不管做的再大,將來都會讓他自己來處理東雍之事。”

正德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生出一兒半女,正德雖然可求一個兒子,但是隨着時間延長,正德也就慢慢的絕望了。作爲一個負責任的皇帝,正德也在爲自己的繼承人而操心,不過隨着朱厚煌的脫穎而出,正德慢慢的將目光聚焦在朱厚煌身上。朱厚煌最大優勢,也就是最大劣勢,就是太像正德了。

這一點,讓正德看中朱厚煌。不過也因爲這一點,讓滿朝文武看不慣朱厚煌,他們再也不想看見一個類似的正德這樣的皇帝,他們早就已經受夠了正德。

朱厚煌卻不知道他已經被正德當成了皇位繼承人。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