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

朱厚煌沒有廢世子的意思,但也不能容忍世子身後的勢力無限制膨脹。

許藍身後有許家。

而現在已經有人將許棟,許鬆所在的許家,吳鳳儀所在的吳家,魏大臨兄弟的魏家,戚景通所在的戚家,稱作東雍四大家了。

其中也就戚家有一些名不副實。

但是其他三家都可以說名負其實。

特別是許家,許棟在東雍水師之中有開創之功,他在東雍水師的權威之大,讓朱厚煌忌憚的程度。即便身死,當時水師之中的舊部,也是非常之多,別人不說,劉老刀就是許家舊部。

許鬆掌管大半個東雍財政。影響力大半個東雍。、

這還是僅僅是許家了,不要忘記吳家。

吳鳳儀是吳太后的弟弟,只有吳太后力挺平安,吳家也會支持的,吳鳳儀好像是不顯山不漏水的。

但是吳鳳儀掌管東雍耳目。東雍乃至海外無處沒有吳鳳儀的眼線,甚至吳鳳儀部下現在規模沒有錦衣衛大,但是能力上已經甩錦衣衛好幾條街了。

這樣的勢力支撐平安這個世子,已經足夠。

如果,世子再與文官最大派系有牽連,將了朱厚煌想廢恐怕都廢不了了。

當然朱厚煌不能將這個理由說出口,這也不是他最不願意的理由。

“孤不願意做漢宣帝。”

許藍聽不明白,但又不敢問。

朱厚煌看許藍的樣子,不由有一點嘆息。說道:“藍兒。漢宣帝的兒子就是漢元帝。漢宣帝曾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這話就是用來教育漢元帝的,最後漢元帝最後也不能醒悟,最後漢宣帝說道:‘亂我家天下,必太子也。’只是漢宣帝故劍情深,不肯廢太子。果然漢家天下從漢元帝而衰。孤是創業之主,知道創業之艱難,孤一心從漢家制度,孤的兒子讀書,是有明理治天下,而不是用來讀書做聖人的,故而孤絕對不會讓大儒教授平安。你也不要插手,嫡長子繼位,乃是我大明的祖制。孤也無心違逆,但是如果平安長大後,是一副腐儒樣子,孤只好忍痛廢了他。你聽明白了嗎?”

許藍很多不明白,但是將朱厚煌的話全部記下來。

朱厚煌說道:“明日,孤讓李良欽教授平安習武,然後在孤的書房學習,以三百千啓蒙,孤會親手教授,今天的話萬萬不能外傳。”

許藍說道:“是。”

只是說了這一番話,朱厚煌再也沒有在許藍這邊睡下的心思了,就就在寢宮的書房睡下了。

許藍的將朱厚煌送走,立即讓人找了漢書來看,看了漢宣帝與漢元帝已經許皇后之間的事情之後,許藍心中暗道:“故劍情深?殿下的意思是我不是殿下的故劍嗎?卻不知道這柄故劍是誰?雲墨嗎?”

女人的思路與男人的思路完全不同。

朱厚煌分明是再告訴他,不要養出與他政治理念不一樣的兒子,如果有那一天,朱厚煌絕對會廢了世子。

朱厚煌在大明這麼多年,已經完全蛻變成一個政治生物了,對一個政治生物來說,他的政治理念的繼承,遠高於血脈。

如果與他理念不合,朱厚煌絕對會下狠手的。

但是許藍的理解就是,她與朱厚煌沒有那一分感情,不能保住世子。

許藍眼睛之中光芒一閃,叫來陪嫁的侍女,如此如此交代一番,讓他們下去辦了。

雲墨終生沒有生過一個孩子,就是因爲今天的事情,只是朱厚煌卻不知道,他一直到死都不知道。

第二日一早。

朱厚煌將所有的事情都推了,他帶着平安離開王府準備私訪。

王府所在之地,是東雍重地,王府,長史府,樞密院,乃至於其他達官貴人的府邸,所以這一帶很少有行人,都是空蕩蕩的長街,百姓沒事是不會來這裡的。

出了這裡,就來到大員最繁華的街道,這些街道都在城牆下面。

這也是朱厚煌的疏漏。

朱厚煌剛剛在東雍立足的時候,建造的大員城,不過是一個縣城的規模,但是現在大員作爲東雍的都城,城內大部分都是官邸,將繁華的商業街道都擠到了城牆下面了。

大員縣令已經提議很多次,擴建大員城。

不過,朱厚煌念在遷都在即也就罷了此念。

朱厚煌走在街道之上,城牆下的街道很是繁華,小平安很是高興,他平時都在雍王府之中哪裡見過這樣的街道。玩的一塌糊塗。

不過朱厚煌的關注點,卻與小平安不同,他任幾個侍衛帶着小平安去玩。他自己慢悠悠的走在街道之上,他似乎覺得這些街道上少了一些東西,一時半會兒,他找不到感覺,走了半條街。忽然想明白了,是生氣。

對生氣,街道上的老人很多,婦女很多,孩子很多,但壯丁卻很少。讓朱厚煌覺得有些生氣不足。

朱厚煌心中一咯噔。暗道:“大員城中就是這樣了,那其他地方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啊?”

朱厚煌再也無心逛街了,帶着平安出了城。

大員城外,是一片民居,就好像是日本的城下町一樣,走了數百步這些房子才走完了,看見大片大片稻田。

一片青色的稻田讓人看得心曠神怡。

朱厚煌心情大好,只是他滿滿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土地的利用問題。

大員,不是大員,整個東雍很多田地的開發都是一個樣子,朱厚煌陸完模式,先是用兵法控制百姓,以屯田的形式開闢土地,等土地全部開闢出來,再將田地分下去。

所以大面積的田地應該是很整齊的。

但是朱厚煌發現很多稻田種的很亂,到處是雜草叢生,稻田之中雜草幾乎與稻子對半。

朱厚煌皺起眉頭。

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朱厚煌看到一個老者在田邊休息,他就來到田邊問道:“老丈,這是怎麼回事?這纔將田分下去幾年,就種成這個樣子。”

老者眯着眼睛看朱厚煌,狠狠吐了一口旱菸,說道:“這位大人,你是軍中的吧?”

朱厚煌說道:“你怎麼知道?”

老者說道:“聽口音就知道,你是北人,咱們東雍的北人並不多,大多都在軍中,而是是軍官。”

朱厚煌暗道:“這老頭好耳朵。”

他細細想想好像也是,北方遷徙過來的不是沒有,但是都在北港,數量也不多。不過北方從軍的應該是指他從北京帶來的那一批人。

朱厚煌說道:“這田地幾乎等於荒了,豈不可惜啊?”

老者說道:“可不是嗎?這都是雍王殿下開出的田,當初老漢我還出一把力氣,但是沒人,拿又有什麼辦法啊?”

朱厚煌說道:“怎麼會沒有人啊?分田的時候,不都是按丁口分的嗎?”

老者說道:“你說的那一塊地是老王家的,他兒子跟着雍王出兵,死在了安南。老婆子受不了也都去了,他自然沒有心思種田,要不是要交稅,田荒了還要罰,他連種這一天田的心勁都沒有了。”

朱厚煌一聽心中很不舒服。

朱厚煌非常注重控制東雍士卒的損失,但是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道理,在他看來是控制的數量已經很底了。但是每一個人都是良家子,每死一個身後都有大家子啊。

朱厚煌說道:“這個老王就沒有兒媳婦?沒有孫子嗎?沒有其他兒子嗎?”

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九百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
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九百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