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

夏言雖然震撼於這裡地方書籍之多,但是他也是去過翰林院的,就書籍而論,翰林院的書籍,還真不一定比這裡的少。

夏言立即進入東雍檔案資料之中。

東雍的資料,即多,又顯得瑣碎無比,或許在將來是寫史書的好材料,但就現在來說,卻是無用的多了。

不過,夏言還是用驚人的意志力,將這些零散的瑣碎的資料給看完。

這個時候,夏言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了東雍的實力。東雍的資料很亂,但是還是比較全的,夏言彙總起來暗道:“雍王三年之內,沒有北上的意圖。”

夏言從這些資料之中,看得出來,雍王今後數年之內,主要是將精力放在南都這邊,南都不穩固的情況之下,朱厚煌恐怕是不會與大明鬧翻臉。

夏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夏言微微一愣,暗道:“我什麼時候將雍國,當成大敵來看了。”不過,夏言不得不承認,雍王已經是大明的隱患之一。

夏言瞭解了朱厚煌的部署之後,立即等待不住了。決定將這個消息快點告訴嘉靖,讓他不用擔心,南邊的事情了。

“什麼?”吳鳳儀說道:“兵部給事中夏言來過東雍,然後有離開了?”

吳鳳儀說沉吟了一會兒,暗道:“這個兵部給事中來東雍到底想幹什麼,來考察敵情,應該不容易這麼輕易就離開了。”

吳鳳儀一想到這裡,立即想到有一個地方是他能去的,也渴望去的地方,那就是南都。

不管怎麼說,南都都是東雍現在的首都,他豈能不過來看上一看啊。

吳鳳儀一想到這裡,立即下令,讓下面的注意有沒有夏言這個人來到東雍。

很快,吳鳳儀得到消息,說是夏言在太學之中,待了數日,專門看東雍的檔案。

吳鳳儀立即覺得頭暈。他豈能不知道這些檔案是什麼啊?雖然沒有什麼用處,但是都是東雍內部章程什麼的,讀這些檔案,可以全面瞭解東雍政府是怎麼運作的。

這些按理說不用保密,也保密不了,但是這樣被敵人輕而易舉的找到,對吳鳳儀來說,也是一件錯事。

吳鳳儀立即決定去見朱厚煌,說清楚這一件事情。

當吳鳳儀來到南鬥殿的時候,卻沒有讓他進去,因爲現在裡面有一個人正在面見朱厚煌,這個人就是楊慎。

吳鳳儀立即知道楊慎東窗事發了。吳鳳儀掌管東雍情報,有些事情即便不是他報上去的,想要知道內情,卻是容易的很。

朱厚煌冷哼一聲,說道:“楊慎,你到底你想幹什麼?”

很多事情瞞不過人的,朱厚煌不願意與黃錦這個太監打交道,覺得有辱身份。但並不是說什麼事情也都不知道。

黃錦在的時候,朱厚煌不願意出手。一來,朱厚煌不明白楊慎到底有什麼深意,二來,朱厚煌也不願意丟人丟到黃錦面前,等事情一了結,就將楊慎叫了過來。

楊慎說道:“臣別無他意,只是完善陽明先生當年的計策而已。”

朱厚煌想起了什麼計策。

王陽明所說的引朝廷來攻,於東雍一戰消滅朝廷主力,則沿海各省,翻手可下。

朱厚煌最注重記錄,楊慎現在的權限是可以查閱這些記錄的。朱厚煌知道,王陽明之所以這樣說,不過是不想讓朱厚煌進攻大明,禍起蕭牆而已。

否則等到什麼時候啊?而楊慎的想法與王陽明截然不同,他分明是想想辦法挑逗朝廷敏感的神經,讓他們主動來攻。

楊慎說道:“如今嘉靖已經掌握大權,心中正有南征的想法,如果他派黃錦來,就是要看看東雍到底有怎麼樣的實力,如果實力強,或許嘉靖就打消了南征之意,故而臣所爲,就是要堅定嘉靖南征之意。”

“就這樣就能堅定嘉靖南征之意嗎?”朱厚煌冷哼道。

“最少黃錦一定會想辦法報仇,太監從來沒有心胸寬大之輩,臣讓王鶴年卑言厚禮,就是讓黃錦有一個錯覺,錯覺就是讓黃錦覺得,東雍有求於他。不讓他去東雍,直接來南都,加深黃錦對東雍實力的誤解。然後再讓他知道陛下背後對他的嘲笑,他受刺激之後,都有一個逆反的心態,我們求他做的事情,他一定反過來做。”楊慎越說,眼睛越亮,說道:“也就是,我們在嘉靖面前,就有一個一直推進南征的人了。”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現在真猶豫了。不過這一件事情,先不去提,朱厚煌先解決眼前之事,朱厚煌說道:“我記得我沒有給你這樣的命令。”

“殿下給我的命令,是讓招待黃錦,其他的沒有說別的。”楊慎說道:“不過是好好招待而已。”

朱厚煌說道:“楊師,我最後叫你一次,不要聰明太甚。這件事情到此爲止,不要再提了。”

楊慎輕輕鬆了一口氣,這一件事情算是過去了。

朱厚煌有一點頭疼,他越發明白,很多人才都是雙刃劍。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並不會與自己是一路的。

沒有鋒芒的是庸才,有鋒芒的又不好控制。這還真是難辦啊。

“殿下,”李良欽說道:“外面說,吳國舅在外面已經等了好長一段時間了。”

“讓他進來吧。”朱厚煌說道。

“殿下,臣來請罪。”吳鳳儀一來就說道。

朱厚煌說道:“舅舅請起,何罪之有啊?”

吳鳳儀說道:“日前有一奸細,乃朝廷兵部給事中夏言,他先在東雍逗留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到南都,潛入太學天一閣之中,專門閱讀舊檔。日前已經離開南都乘船北上了。”

朱厚煌皺起眉頭還沒有說話。楊慎就已經說道:“什麼?”

楊慎精心做下的騙局,豈不是被夏言輕鬆的踹破了嗎?一時間楊慎五味雜涼,有一種人算不如天算的感覺。

此刻的夏言,已經由南都北上,不過,不是去廣東,而是去占城。

夏言在所有檔案之中,最關心的是安南。

對安南的情況,他最爲關心,無他,就是因爲大明也是與安南交過手的,安南是一個南疆大國,東雍到底能從安南抽調出多少力量,這關係到東雍國力的問題,夏言必須弄清楚。

不過,他先來到的不是安南,而是占城。

夏言不準備在占城多待幾日,不過是看看占城有沒有什麼變化。

夏言窺視了幾日,發現占城相相當有能力的,占城之中,都在傳占城相與占城貴族之間的矛盾。還有占城最能打的占城營。似乎除卻占城營之外,占城的軍隊都沒有能打的了。

占城的百姓生活比較困苦,似乎所有人的精力都投放在政治都鬥爭的關注之中。

不過,夏言在占城稍稍停留之後,就去了峴港。

峴港府也算是東雍的老班底了,雖然模仿着雍國的制度,有一點似是而非。不過峴港人口多,不管是南北逃亡到北邊的,還是北邊逃到南邊,都會在峴港停留,所以峴港的人丁,迅速的興王起來。

夏言粗粗估算峴港的實力,恐怕也能徵召一兩萬縣兵,甚至還能更多一點。

在夏言看來,東雍國雖小,但是戰爭潛力卻是恐怕的很。

最後也就是夏言最關注的,就是安南。

夏言沒有在安南多停留多,他發現安南國內,與雍國的制度並不一樣,不過安南國保留了十萬常備軍,能爲東雍所用,而且安南國內有很多反對東雍的世家存在,讓夏言安心了不少。

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
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十章 宣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