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

桑乾河上,無數大船小船逆流而上,在河邊,還有無數人馬沿着河岸向西而行。

正德並沒有騎馬而是步行,河邊的土地本來就有些溼潤,再被無數人踏過,變得泥濘不堪。不過幾步路的功夫,正德整個軍靴都已經泥濘不堪,衣服下襬也亂七八糟的,看上去狼狽不堪。但是正德興致一點也不差,時不時的與正在行軍的士卒說上幾句話。

古代是皇帝是神聖的,特別是對下層來說,這些士卒能與皇帝說上一句話。興奮得不得了,雖然行軍很苦,從順聖川沿着桑乾河西行,一路上來三四百里路,雖然談不上日夜兼程,但是也每天辛苦趕路。但是士氣一點也沒有沒有減少,都是正德一路行軍過來,能步行就步行。正德也只有實在辛苦的時候堅持不住的時候,纔回到運輜重的船上休息一會兒。

連朱厚煌也勞累不已,他緊跟着正德。一步不離。這三四百里,朱厚煌大部分都是走過來的,走得雙腳起泡,走得腳肚痙攣,走得身體好像是一塊木頭一樣。

不僅僅是今生,也是朱厚煌前世,他前世今生兩輩子吃得最厲害的苦。

其實論生活的享受,今生雖然貴爲王爺,但也遠遠比不上前世。

特別是這幾百裡的長途跋涉,根本是朱厚煌前世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報。”

一個騎兵從路旁狂奔而來。

立即有侍衛將消息傳遞給了正德。

正德的臉色,刷的一下變黑了。

朱厚煌不由的問道:“怎麼了?”

正德說道:“王勳死了。”

“什麼?”

在正德身邊的不僅僅有朱厚煌,正德身邊的近臣都在這裡。

朱彬立即問道:“敢問,王勳是怎麼死的?”

正德嘆息一聲,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說完,正德將信遞給江彬。江彬一看,立即說道:“陛下,按時間計算,達延汗就在附近。要全軍立即準備。”

正德說道:“愛卿說的正是,你立即下去準備吧。”

還不等朱彬下去準備,就又有一騎來報。“報,發現韃子軍隊。”

“什麼?”朱厚煌手一緊,他雖然已經做好了作戰準備,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麼早,就與韃子照面。

一聲聲命令傳了下去,立即停止行軍,就地紮營。

此刻,一行五萬大軍,也算是出了桑乾河,面臨大同盆地。出了桑乾河谷,地勢就變得開擴起來。正德就在桑乾河口紮下營寨,數萬人的軍隊,沿河紮營,將整個河谷擋住了大半。韃子騎兵在大營周圍出沒。

“陛下,大同軍一半還在應州,另一半已經全軍覆滅。遼東軍此刻在已經趕到大同了。正在往這裡趕來,寧夏綏遠諸軍,也從度過了黃河。”

“什麼時候出戰?”

正德冷冷的說道:“到底什麼時候出戰?”

在桑乾河谷之前,正德已經與達延汗對峙數日了。

達延汗攻下五里寨,數萬騎兵在五里寨駐紮,五里寨不過是一個小小城堡,還不是一個小小百戶所,根本不能供大軍駐紮,達延汗的營寨,以五里寨爲中心,綿延數裡,他不時派出騎兵去打草谷,將整個大同弄得雞犬不寧。

“陛下,”朱彬說道:“現在遼東軍在大同,太原鎮也已經出雁門關,寧夏綏遠之軍,已經度過黃河,達延汗決計不敢再此處久候。只等四方援軍來此,達延汗有退心之時,在大舉出兵,將達延汗逐出大明。”

朱厚煌聽出了朱彬的意思。

朱彬想要的只是一場大勝而已。

其實不用說就知道,達延汗不會在關內久留。朱彬想要的是,用四方邊軍作爲前趨,他跟正德帶着外四家軍與京營精銳壓陣,打一場不需要必勝的戰爭。

當然了,並不是朱彬成了高官之後,就失去了作戰的勇氣,而是他絕對不敢讓正德冒險。

所以,他想的辦法就是萬全之策。

正德卻不滿意,說道:“區區數萬騎兵,就能讓你頓步不前嗎?朕出京師,到大同是來坐鎮後軍,看着你們殺敵的嗎?從現在軍中由朕節制。”正德一身鎧甲,明光甲散發出金屬的光澤。配合正德一身堅毅的光芒。更顯得威壓無比。

“命令遼東軍,大同軍,寧夏綏遠各軍持重行動。明天一早,大軍出營。”

正德目光冷如冰雪,掃過所有人。

所有將軍太監,都不敢正面面對正德的目光。

朱厚煌頓時覺得,正德此刻還真有一股大將軍的氣質。

出戰,並不是一句話就可以。

在正德一聲令下的同時。整個軍營騷動了。準備乾糧,臨陣磨刀,保養刀劍,保養盔甲,整理營寨。都是繁瑣的事情。

朱厚煌也在忙這些事情,三百士卒並不多,但是朱厚煌第一次領兵。但是這一些事情還是第一次經歷。朱厚煌也想學政治委員那一套,和士卒談心,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朱厚煌與士卒坐在一起,所有士卒都感到不自在。好像是身邊坐着一隻大老虎一樣。他們如臨大敵,如對大賓的樣子。讓朱厚煌自己也感到不自在。

朱厚煌咳嗽兩聲,說道:“這一次出戰都準備好了嗎?”

“世子,都已經準備好了。”

朱厚煌點點頭,轉身離開了。就在朱厚煌自己離開的時候,他聽見身後一陣出氣的聲音連在一起。

五里寨中。

阿著在達延汗身邊欲言又止。

達延汗早已看到自己這個兒子,說道:“有什麼事想問嗎?說嗎?”

阿著說道:“正德就在百里之外,我們就在這裡乾等着嗎?”

達延汗說道:“打狼的時候,離狼越近,就越要謹慎,狼是一種特別警惕的動物,稍稍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這一點上他們就會逃之夭夭。正德就是就是一隻稚嫩的小狼,所以要小心。”

阿著說道:“可是我們千里迢迢而來,糧草供應不足,再這樣對峙之下,就要斷糧了。”

達延汗說道:“我大元行軍,什麼時候靠過糧草?有兩腳羊就好。”達延汗語氣放緩道:“正德行軍還是有幾分分寸了,他紮營的地方很不錯,依山傍水,糧道無缺。我大元軍隊從來是不善攻城寨。而且正德身邊還是有宿將的,縱然我傾力進攻,恐怕也不能攻下營寨。”

“可是,正德就在哪裡?我們就什麼也不會做嗎?”

“怎麼不做?”達延汗的眼睛之中閃爍出寒光,說道:“我們不做,讓正德來做。”

“正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這一次出塞,不好好和老夫打一仗,他會善罷甘休?我就在這裡等着,看他能不能忍得住不動。”

“但是,如果四方邊軍趕到怎麼吧?”

“怎麼辦?”達延汗有些失望道:“我大元軍隊,野戰無雙,不怕他們來,就怕他們不來。縱然有多少軍隊,也是一隊一隊的來,我只需坐鎮此地各個擊破。”

軍隊的分進合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北宋五路攻夏,想在靈州城下會師,但是結果相當失敗。明代的五路攻努爾哈赤,也落得一個笑話。爲什麼兵家以聚散爲常者爲上,因爲很多時候,軍隊灑出去,想再次彙集到一起,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縱然遼東軍,太原軍,寧夏綏遠軍一併過來,有十萬之衆,但是在達延汗的眼中也不過是三萬,三萬,四萬,而不是十萬之衆。不被達延汗看在眼裡。

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章 豹房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
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章 豹房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