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

“殿下在嗎?”

朱厚煌剛剛回去,許鬆就來到雍王府找朱厚煌了。

侍衛將許鬆引入去之後,許鬆見到朱厚煌,行禮之後,說道:“殿下,有一件事情,我覺得必須要向殿下稟報。”

朱厚煌問道:“何事?”

“日本情況有變。”許鬆說道。

“日本情況有什麼變化?”朱厚煌問道。他很久沒有在乎過日本的情況了。

“自從南洋兩道航線的開闢,殿下要求重點維持,再加上江南貨源的減少,所以少府在貨源之上,有所抉擇,只好專心南方,忽略了日本航線,前日日本細川奉行宋素卿來訪,希望降低價格,並增加貨物數量。但是被我婉拒。從宋素卿離開之後,日本航線就開始不太平了。今年以來已經有三艘交過稅的商船被截了。琉球方面的關稅損失不少。少府在調查過,懷疑是細川氏所爲,即便是細川氏也是日本本國大名所爲。”許鬆說道。

朱厚煌對許鬆的所作所爲都知道,這些決定也是朱厚煌下的。無他,商人逐利。

不管是江南如何限制貨源,一邊打壓小商賈,讓這些小商賈不能直接與東雍做生意,凡是做了就借官府的刀,以通海之罪給幹掉。

這樣的情況越發限制了貨源。

對少府來說,與西方貿易與日本貿易之間,那個更賺錢?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短缺的資源向南洋航向上傾斜,也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從這上面來說,嘉靖加強海禁的政策,對朱厚煌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對日本的影響相當之中。

“你的意思是說日本人會用別的手段獲得貨物?”朱厚煌問道。

許鬆說道:“如果僅僅是可能,臣也不會貿然來打攪殿下,現在臣已經確定,八成的機率,日本人就要開始行動了。”

朱厚煌深深吸了一口氣。忽然想到後世大明鼎鼎的倭亂,暗道:“沒有想到,我也在這場倭亂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究竟是我在成就歷史,還是歷史在成就我。”他立即將這個想法放到一邊,說道:“傳黃士龍來。”

“是。”門外立即有侍衛答應一聲。

在大員,雍王府,長史府,雍南知府,大員縣衙,乃至於新建立樞密院,都在大員的中心,相距並不遠,在加上大員建造的時候,因爲條件簡陋,根本就是一個縣城的規模,這幾個衙門,也就雍王府的規模大一點,其餘的衙門都很小。而樞密院更是從雍王府之中開闢出兩三個院子而已。

所以黃士龍來的很快。

朱厚煌問道:“黃士龍,琉球分艦隊的實力如何?”

黃士龍眼睛都不眨一下,說道:“魏大臨爲琉球艦隊的統領,下轄三桅福船十三艘,小型戰船數十艘,共有水軍三千之衆。”

朱厚煌一聽這配置,就知道琉球艦隊的實力太弱了。朱厚煌所有的戰船,也就幾個型號,第一個福船。是東雍運用最廣泛的船隻型號。大福船五桅,小福船三桅,不過因爲福船的結構,不適合往船上裝火炮。所以在東雍型戰船出來之後,福船在東雍水師實力配置之中,已經屬於二流了。

還有一種就是西洋船,不過這船隻多數是從佛郎機哪裡俘虜過來的不是主流。

再有就是新造的東雍型戰船。不過,一年的功夫,才建造了十艘上下,其中一艘大船在東雍作爲朱厚煌的座艦使用,其餘十艘,也在東雍艦隊服役。以朱厚煌的一慣作風,定然是安排好東雍本隊之中,再管其他艦隊的。

三桅戰船在與佛郎機作戰的時候,已經顯示出座艦的脆弱。所以,水師一致同意,三桅福船已經轉爲輔助戰船,不再視爲主力戰艦了。在黃士龍的主持之下,更是大規模向安南水師調劑,因爲安南水師還有封鎖紅河的任務,用的上。其他艦隊都已經不在專門補充三桅船了。

朱厚煌說道:“琉球水師怎麼這麼弱?”

黃士龍說道:“臣查過檔案,琉球水師被數次抽調南下,許棟統領從琉球水師離任的時候抽調一次,殿下與佛郎機交戰的時候,抽調一次,廈門灣之戰的時候也抽調一次,每次雖然都有增補,但大不如前,纔有了現在的摸樣。”

朱厚煌明白日本航線藉助大明的餘威,已經被朱厚煌狠狠收拾了好幾次,妥妥的太平無事,他自己也就放鬆了這方面的警惕。現在日本這邊冒出了倭亂的苗頭。朱厚煌立即準備,向琉球增兵,他說道:“命令劉老刀率兵北上,黃士龍,你要好好的分配船隻,不能東雍水師太弱,也不能琉球水師船隻數量不夠。”

黃士龍心中暗道:“這已經是明明白白的暗示了。”他心領神會,說道:“是。”

朱厚煌的意思就是讓黃士龍帶一部分戰艦走,將東雍型戰艦全部留下來,朱厚煌已經好多次,想以新艦爲基礎,建立起一支決戰型的水師,與各地的艦隊區分開來。而且現在負責新艦訓練的不是別人,正是麥哲倫,其中意味黃士龍怎麼能不明白。

黃士龍與麥哲倫因爲不同的原因,被這些海盜出身的人所嫌棄,他們同病相憐之下,自然而然的抱成團了。

“殿下,只是如果劉大人去琉球,那麼魏大人怎麼安置?”黃士龍問道。

朱厚煌一聽也是一個問題。

魏大臨此人在東雍的官路,也算坎坷之極。

他弟弟先來投奔,在朱厚煌的扶持之下,將魏家的資源全部給了他弟弟,不過,他弟弟魏瑞舟雖然有魏家實力支持,但是本身的才能卻算不得多好,幾次戰鬥都不能說是圓滿,所以現在還在呂宋水師統領位置上掛着。

而魏大臨先是在少府主持商船隊,一年多時間,默默無聞,唯有在廈門灣一戰之中,大放異彩。但廈門灣一戰,終究是一場慘勝,廈門灣一戰只是損失的船隻,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補回來。而且這一戰終究是福建水師做主力,所以魏大臨官升一級,成爲琉球水師統領。

算是與呂宋水師平級了,但是呂宋水師有魏家的老底子,遠遠勝過琉球水師。在東雍水師序列之中,還是在呂宋水師之下。

朱厚煌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不官是魏大臨與劉老刀都不可能無罪而貶。他想了想,說道:“麥先生現在專注於水師訓練,孤就讓魏大臨入樞密院,掌管戰艦製造,火器製造,等武器製造。”

這個職位還蠻適合魏大臨的。

首先魏大臨與他弟弟不同,魏大臨不僅僅是一個海盜,還是一個海商,後來又入少府,在少府之中管的就是少府的各個作坊。對此也算是輕車熟路了,而且一線做過戰。是負責這方面的最佳人選了。如果用現代職位來描述,魏大臨就是東雍總裝備長。

不過,現在不管是雍軍還是雍軍水師,都有一股重帶兵,輕後方的習氣。明明位高權重的位置,但是在各路將領來說,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是。”黃士龍眼睛一亮,他與魏大臨因爲廈門灣之戰,還是有一點交情的。

朱厚煌說道:“你下去安排吧。”

黃士龍得令退下。

朱厚煌立即說道:“請舅舅來見我。”

吳鳳儀來的很快,朱厚煌立即問道:“孤聽說,日本航線上屢屢有船隻被截,東海上是不是又出現了新的海盜?”

“這---”吳鳳儀一時間答不上來。

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
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