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

鄭綏依舊想拖延一段時間,只是瘟疫不會拖延時間。

蔓延的瘟疫襲擊了清化城。

清化城是鄭綏的根本要地,清化城中出了問題,鄭綏的根基受損傷。不僅僅是鄭綏不允許,連同鄭綏身後的人也不允許。

鄭綏必須做出了抉擇。

鄭綏正式調任東雍,成爲東雍留守。

雖然鄭綏並不是孤身赴任,也帶了一幫人,但是東雍被朱厚煌經營了這麼長的時間,說不上滴水不漏,但也相差無幾。

而且朱厚煌的班底大部分在東雍。鄭綏一個人翻不出什麼大浪來。

王陽明成爲安南統領。

在雨季結束之前,雍軍也無法進行什麼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朱厚煌索性帶着鄭綏一併回東雍,以此來表明這自己對鄭綏的重視。而將安南的一切都留給王陽明。

王陽明做的很利落。

他幾乎帶着百餘名親衛,入主清化。好像他真正是正式接任一樣。對清化軍毫無猶豫的指使,好像清化軍是東雍的一部分,而不是安南部分。

王陽明清點了清化軍的家底,當然是大而化之,對之前的所有事務都當做看不見。王陽明只是想留一個底而已。

王陽明將主要經歷放在防疫之上。

不過,王陽明能做的的事情不多。因爲將東雍的醫療實力都放寧平城之中,除卻這些之外,王陽明能做到也不過隔離防治而已。

只是很多事情,說說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

安南政府基層行政能力甚至比不上大明,更比不上東雍的行政能力。王陽明也將清化軍管。只是王陽明空降下來,手下都是陌生人。這個時候王陽明顯示出能臣的實力。

即便是人生地不熟,但是王陽明已經將所有人都鎮住。將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實施下去。

平寧城中。

無數人不住的呻吟,無數無刻不在呻吟。

薛神醫與溫醫生正在一一看着所有病人,時不時的搖搖頭,讓人將一具具已經無藥可救的屍體帶走。

“薛前輩,現在的情況維持不了多久了。我們是不是---?”溫神醫說道。

整個寧平城之中已經是一座死城了。

在薛神醫一行人剛剛進寧平城的時候,還可以勉強維持。但是如今情況越來越糟糕了。大批大批的人開始死亡。城中的勞力本就不多,隨着疫情進一步擴散開來。這些人也紛紛病倒,甚至跟着薛神醫一併進城的大批雍軍士卒也紛紛病倒,乃至於跟隨他的學徒,也不能倖免。

真正做到了瘟疫面前人人平等。

只是瘟疫這樣的發展,讓他們根本什麼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每天將屍體給放棄,本來只是將屍體放在城牆邊的一角。

但是屍體越來越多,這一片空地幾乎都滿了。甚至屍體將城中幾乎所有的平地都站滿了。

溫醫生眼睜睜的看着,瘟疫發展的越來越猛烈,幾乎無法控制。

從死亡人數上,從每天百餘具,到現在的幾乎無法收拾。

藥材也不是太夠的。

大部分藥材都是被人都必須從城牆外面,用吊籃外面調進來。這樣的運輸量,根本是杯水車薪。不能解城中的燃眉之急。

而且溫醫生在醫術上雖然沒有沒有薛神醫好。但也不是庸手,將很多病人看的清清楚楚的,很多人都已經病入膏肓了,任何神藥都無濟於事了。

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了。

城中的人紛紛死去,幾乎無法挽回了。溫醫生的幾個弟子也死在城中的瘟疫之中。所以溫醫生泄氣了。不再追求什麼醫者父母心,而是一心想將自己的弟子救出來。

薛神醫比溫醫生更清楚城中的情況怎麼樣。只是薛神醫知道歸知道,但是他放不下了。他現在所做的嗎,都是出自自己的本性。

薛神醫也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醫者父母心,卻是薛神醫真入心了。所以但凡城中有一個人有辦法醫治。薛神醫絕對不能放棄。

薛神醫長嘆一聲,說道:“有這些人在,我們怎麼能放棄啊?”

溫醫生說道:“前輩,他們都已經無藥可救了。”

“不試試怎麼知道無藥可救?”薛神醫說道。

溫醫生向後面一使眼神。

兩個士卒一把將薛神醫給夾住了。

薛神醫大驚失色,說道:“你們要幹什麼?”

“奉殿下之命,讓薛神醫出城。”

朱厚煌將薛神醫看東雍的國寶,怎麼會讓薛神醫受到受傷?早已下下了命令,如果城中情況不對,就一定將薛神醫帶出城。

薛神醫裡面明白了。長嘆一口氣,他束手就擒了。不再管別的。

一個個人從吊籃中爆出,然後吊籃就提了上去,回去接另一幫人出來,好一陣子,薛神醫就下來了。

“這城該怎麼辦是好?”一個百戶長說道。

溫醫生說道:“封了吧。”

薛神醫張張口,最後閉上了嘴。

怎麼辦?繼續醫治城中之人,且不說城中之人到底能不能救下來,單單隻說一點,同樣分量的藥材,用來救外面的人,可以救城中的人要多的多嗎?

有時候人命就與一些物資劃上等號。只能用如此冰冷的邏輯來衡量這一切。

“薛神醫,您出來,王大人吩咐,您出來就立即去清化。”

薛神醫回過頭,深深的看了一眼寧平城,說道:“走吧。”

薛神醫剛剛上象背閣樓之中,他就昏昏沉沉的睡過去。他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好好的休息了。在寧平城中,幾乎看不完的病人,煮不完的湯藥,勞累的幾乎要透支所有體力。

此刻稍稍有一點休息的空當,他們都紛紛睡着了。

只是他們沒有看道,在他們走遠之後,大隊人馬從城外上了城牆,在城中放火。

火頭從四面升起,向中央蔓延,一陣風吹來,就滿城大火。

這是王陽明的命令。

雖然殘酷,卻是逼不得已的手段。

不然寧平就是一處瘟疫發源地,要救治裡面的百姓消耗實在太大了,而且寧平城中剩下的人大多是依附莫氏。

所以必須清理乾淨。

最好清理方式,就是一場大火。只是這些情況,要避開薛神醫,否則以薛神醫的爲人,絕對不能忍受這樣的殘忍的辦法。

薛神醫一到清化,立即投入緊張的醫治之中。

由於之前,朱厚煌與王陽明的重重的佈置,一層層的防護,清化城中的瘟疫,還在控制之中,由薛神醫爲首的一行人醫治,立即得到控制。

有這些人的幫助,王陽明在清化的威信也慢慢的升起來了。

王陽明又在清化處置了一些不聽話的人,拉攏清化的世家,比如鄭氏與阮氏,王陽明又在朱厚煌不知道情況之下,爲朱厚煌安排了三門親事,讓朱厚煌分別在鄭氏與阮氏與黎氏之中選出一名美人充實後宮。

就是爲讓朱厚煌與安南大族有親密的關係,聯姻是最好的辦法。

甚至王陽明這個例子一出來,立即有很多人都過來,想要將自己美人送進朱厚煌的後宮之中。王陽明反而拿捏起來了。

王陽明一邊鐵面無情,整治清化軍。清化軍因爲瘟疫所發生的亂象都被王陽明一一撥亂反正,另一面,王陽明又長袖善舞,將清化的功勳世家,不管是虛情,還是假意,都想方設法拉攏過來。

特別是阮公,王陽明與這爲在清化集團之中有特殊地位的老者,有了忘年之交。

雖然有很多事情,都是虛與委蛇。但是看上去一團和氣,好像彼此之間什麼隔閡也沒有一樣。

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
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