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

沈希儀看着手中的書信,將他死死的團在一起,捏成一個紙團。

他手中的紙,是莫登庸送過來的書信。

莫登庸想讓沈希儀立即回去,回到升龍,在升龍西南方向立寨,與升龍城互爲犄角。相互支援。共同支撐升龍城的局面。

但是沈希儀卻不這樣想。

他心中暗道:“雍王的水師果然名不虛傳,不過,數日功夫,就打通了紅河。浮橋即便能守上一日兩日,也無法繼續維持。紅河將升龍城獨立分割在南岸,那是早晚的事情了。我也要爲自己打算了。”

沈希儀現在的位置非常尷尬。

沈希儀本來想騷擾東雍的後方。但是剛剛來到這裡,就遇見了岑猛大敗。岑猛是他帶來的所謂狼兵之中,最爲強大的土司。

並不是岑猛是沈希儀徵召最強大的土司。而是岑猛是沈希儀徵召的重點。

而岑猛一敗,給了沈希儀麾下狼兵很大的震動。

畢竟對於這些土司來說,雖然麾下的狼兵的小命並不值錢。但是卻是他們自己的本錢,他們來到這來,是來發財,對損失都是非常謹慎。

如果沈希儀手中的實力壓過了所有狼兵,沈希儀自然能好好的控制住狼兵的進退。但是沈希儀手中五千士卒。想要控制狼兵,難度就很大,必須與麾下所有土司好好溝通一番纔可以的,才能決定。

而現在,即便沈希儀想要留在此處。麾下的土司都不會肯的。

正如前文所言,這些土司來安南,是來發財,是來找好處的。想要讓他們爲安南負有責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沈希儀也沒有想過對安南忠心耿耿。

沈希儀暗道:“如果莫軍困在升龍城之中,我不是有自動行動的能力嗎?”

至於怎麼自動行動,沈希儀來安南之前,不就已經想好了嗎?

沈希儀是絕對不會去升龍的。

沈希儀立即召集所有土司,將最新的情況告訴他們,然後說道:“諸位,我決定西行,繞道渡河北上。”

岑,韋,黃,等土司首領,對視一眼,他們都沒有想爲安南莫氏拼命的意圖,說道:“謹遵大人之令。”

“是嗎?”莫登庸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安南畢竟是莫氏的地盤,莫氏的實力雖然大損,但是在情報能力卻還是很厲害,沈希儀軍中有一點動靜,他就能立即掌控之中。

莫登庸心中暗道:“數萬狼兵掉頭而去,卻不知道莫正中能不能駕馭的了。”

狼兵的不可靠,莫登庸一開始知道了。

如果莫登庸處於優勢,狼兵還能爲之所用,但是一旦莫氏一旦陷入劣勢之中,這些狼兵棄之而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過,他也沒有時間多想這個了。

“報,殿下,東雍水師再次逆流而上。”

莫登庸長嘆一聲,說道:“讓浮橋的守軍撤回來吧。”

“殿下,這----”

莫登庸說道:“撤回來吧。”

莫登庸佈置在浮橋之上,有萬餘精銳。莫登庸現在手中民夫很多,他已經將整個升龍府所有成年男丁都徵召爲兵,但是真正能與雍軍惡戰的精銳,還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莫登庸捨不得損失一點精銳了。

知道浮橋守不住了。莫登庸先把精銳士卒給撤了。

劉老刀再次出兵。

東雍水師自撲浮橋所在。

一路上熔斷了數根攔江鐵索。直撲浮橋。

浮橋上列無數人,弓矢如雨,還有兩岸營寨上面,有投石機,時不時的投出一塊一塊大石頭。砸入河面之上。激起無數水花。

但是這樣的防守,在劉老刀看來,好像是架子貨。根本沒有什麼效果,奪奪奪的弓矢釘在船舷上的聲息,還有大石頭砸在船上的聲音。

這樣的攻擊對東雍大船根本無用。

“放火。”

一個個裝滿火油的罐子,被轉船遠遠的拋出去,重重的砸在浮橋之上。猛地破裂開來。隨即無數火箭射了出來。

一道火苗在浮橋之上點燃,隨即蔓延開來。不過片刻功夫,就燒成一團了。好像是一道長長的火龍一樣,將紅河兩岸連接起來。

浮橋本來就是船隻與木板結合在一起,都是乾燥的木頭,一沾上火,就一發不可收拾。

這火勢在下游也能看見。

朱厚煌大喜說道:“好。”

朱厚煌下令道:“命令占城營,與水師攻克,浮橋上下的營寨,逼近升龍北門立營。

“是。”

一名侍衛起身去傳令了。

朱厚煌繼續說道:“命令吳明帶領所部,並新軍一部,逼近升龍南門立營,要注意狼兵所部還在升龍城南。”

吳明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說道:“王師傳言,狼兵有退兵的意圖,或許不久之後,王師就會支援你,所以要小心謹慎。”

吳明說道:“臣知道。”

朱厚煌說道:“孤與俞大猷坐鎮升龍東門外,並且等火炮來,就主攻東門。”

朱厚煌是老一套,圍三缺一。

果然浮橋是關鍵所在,只要浮橋一失守,升龍與北岸完全隔斷,升龍就變成一座孤城。

如果可以莫登庸一定會在紅河之上與東雍決戰。

但是水師的建設是需要週期的,並不是今天種下一塊龍骨,明天就會長出一條船,而且即便是有船,水手需要好好培養。

莫登庸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也沒有人手。根本不可能在紅河之上建立起強大的水軍,只能放棄。

這一放棄,就全面陷入被動之中。

在升龍北城上,莫登庸看着遠處的火龍,長長一嘆,說道:“準備守城吧。”

浮橋燒了整整半日,第二日只剩下殘留的幾道固定船隻的鐵索,第二日劉老刀再次過來,熔斷所有鐵索。

並且開始在江面橫列,攻擊紅河南岸的營寨。

雖然這些營寨,在莫登庸的估計之中,都是要放棄的地方。但是他也不可能輕輕鬆鬆的將這地方讓給對手。

他也留了一隊民夫,少量軍官堅守。不過,這裡水勢平緩,本來就是升龍城北一處重要的渡口,戰船可以靠的很近。讓佛郎機炮都能夠着營寨,數艘大船橫壓江岸,數十門火炮轟擊下來。將營寨轟出好幾個缺口。

守護營寨的民夫,在這樣的火炮轟擊之下,根本無法堅持。幾乎要一涌而散。好在莫登庸留下來骨幹還能維持。

等他們再次整理好秩序的時候。

占城營已經衝上岸。

占城兵大多矮小黑瘦。而且占城國的士卒,戰鬥力本來不強。但是這些占城兵在朱厚煌的麾下,早已歷練出來。每一次戰功,朱厚煌都有所賞賜。

朱厚煌的賞賜對東雍兵來說,也算得上豐厚了,對什麼也沒有的占城兵來說,更是這豐厚的無以加復了。

畢竟這些占城兵在他國內,不過是一些奴隸之而已,連自己的財產都沒有,哪裡得到過這些。

所以他們的戰鬥熱情,還在東雍兵之上。

大隊大隊的占城兵衝進營寨之中,營寨就陷入了短兵相接之中。

“殺啊。”

東雍水師戰場的火炮也停止了,只剩下營寨之中喊殺之聲。

占城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守營的莫軍之上。廝殺竟日,整個大寨的喊殺之聲慢慢的陷入低潮之中。

忽然一處火焰點燃了,隨即大片大片火焰好像從地下猛地冒了出來一樣。

是莫軍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之下,放火燒營。

占城軍立即開始撤退到岸邊,但是營中有太多的引火之物,占城軍衝的太快。即便是撤退也有一些來不及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
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