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

“正是。”鄭深說道。“此刻麥先生正在門外。”

朱厚煌說道:“快請。”

片刻之後,麥哲倫進來。他一進來,就跪倒在地,說道:“見過殿下。”

朱厚煌說道:“麥先生請起。孤有麥先生相助,不勝榮幸。”

麥哲倫起來後說道:“多謝殿下賞識。”說話之間,他從懷裡逃出一份文件呈了上來,說道:“這是我起草的海軍計劃書,還請殿下過目。”

朱厚煌接過來一看,卻發現是一封非常詳盡的計劃,從海軍的船隻,到火炮,水手的訓練,乃至船長的培訓,以只有海軍的戰術。最後提出了在印度與南美洲建立據點,建設一支全球海軍。

說實在的。

朱厚煌分別不清楚這份計劃之中很多東西。他畢竟不是航海行家,就是現在,他也不是太精通水戰。但是他知道他水師之中,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都是海盜漁民出身,讀書人很少。有讀書人,即便是他們之中有幾個讀書人,也不願意在水師之中廝混,反正東雍缺少人才,只有有幾分財政,說不定就能混成一個小官,豈不比當兵強啊?

這樣的計劃,整個東雍水師之中,絕對沒有一個人可以寫出來的。

朱厚煌心中忽然覺得,讓麥哲倫成爲雍軍水師統領,似乎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對麥哲倫來說,他之所以要寫這樣的東西。是因爲他心中的戰鬥熱情從來沒有消退過。對他來說在岸上等死,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而他離開之前,朱厚煌承諾給他一個府學教授的職位,這個職位固然很好,但是並不適合他。他喜歡在船上。所以纔有了這和一封計劃書。

朱厚煌說道:“麥先生,可願意加入東雍海軍嗎?”

麥哲倫說道:“當然願意。”

朱厚煌說道:“這幾日,水師還開始整頓,到時候請麥先生過來一會。”

有這個想法,朱厚煌也不能貿貿然確定,只能先留一個話音,再說其他的事情。

怎麼說,朱厚煌對水師的不信任,是由來已久的。畢竟朱厚煌水師都是大股大股的收編。收編的還都是海盜什麼的,這些海盜能有幾分信義可言?朱厚煌對他們不信任也是應該的。即便是朱厚煌往水師之中參了不知道多少水,但是對於水師依舊沒有對於雍軍那麼信任。

相比雍軍內部的矛盾,水師內部的更是糟糕的很。

而且現在雍軍急速擴張,與安南數戰,軍中死去很多朱厚煌舊部,也提拔起來很多新人,再加上雍軍的營制,有這樣那樣的不便之處。

朱厚煌覺得雍軍與水師都需要一次大整頓。

朱厚煌既然要整頓,第一個要商量的就是戚景通。

戚景通聽了朱厚煌的意思,說道:“臣對水師瞭解不夠,只能單單以雍軍而論,如何雍軍的戰鬥力比不上當初了。殿下當年親兵之中,那麼是一個小卒,現在也是小旗總旗之職,除非是在殿下,各位將軍身邊當親兵。而下層軍官都是提拔出來。對很多軍務並不是很瞭解的。以臣之見,莫不如按照水師學堂之意,建設講武堂,選拔各營立功將士,加以培訓。以備將來。”

朱厚煌眼睛一亮,說道:“好,正合孤意。”

軍校這東西,朱厚煌早就想建了,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來。在東雍從來是一件事情逼着一件事情,哪裡有時間讓他細細梳理。即便是現在汪直那邊的戰事也沒有結束的意思。

古人都不是傻子,戚景通能從朱厚煌的行爲之中,揣摩出朱厚煌有這個意思。自然要投其所好了。

戚景通其實猜出了來朱厚煌的意思,並不是戚景通多會揣摩朱厚煌的意思,而是朱厚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只要參照雍軍的佈置就行了,現在的雍軍,雖然各營主官都有很大的自主權,但是軍法官直接派遣到小旗,爲主管的副貳。而軍法官又爲樞密院所管轄。

分明是收各地兵權於樞密院。

其實戚景通這個位置,幾乎上等同於樞密院使了。

戚景通見朱厚煌同意,心中一鬆,對朱厚煌說起另一件事情,道:“殿下,如今東雍各處有軍隊數量是不是有一點多,以臣的意思,應當裁去數營。”

朱厚煌皺起眉頭來,問道:“裁軍,爲什麼?”

戚景通說道:“現在雍軍有三營在安南,有三營在馬六甲,但在東雍依然有六營之重,殿下,東雍人口少。這數年來,殿下日日從外移民,但是東雍的丁口,不過百餘萬而已。以百萬丁口,抽丁六七萬之重,已經是很重了,要不是我東雍移民多爲壯丁,恐怕早就支撐不住了。而且東雍的役也繁重,陸尚書遺策從來沒有停過,即便是最困難的時候,百姓也不過是暫定開墾荒地。如今從北港到大員的道路依舊在修建之中,軍中多一人,則-民間少一人。還請殿下體恤民力。”

總之一個字,人少。

朱厚煌長嘆一聲,說道:“卿裁幾個營?”

戚景通本想說四個,但是想了想,說道:“三個營。”

朱厚煌有點猶豫。朱厚煌有很多事情都要做,而且做什麼也少不了軍隊,所以他並不想裁兵。

“殿下,如今殿下大量招兵,恐怕殿下縣兵之制名存實亡啊?還不如放青壯會民間,等用有的時候再徵召出來,這樣有來有去,纔是正常情況。”戚景通說道。

這一句話打動了朱厚煌。

朱厚煌暗道:“我設立雍軍,縣兵,民壯,這樣的動員體系,不就是爲了平時少養一些兵,現在怎麼糊塗了,而且雍軍的戰力不提升,與縣兵又有什麼區別啊?”

朱厚煌說道:“啊,孤答應你,此番就裁三個營。”

朱厚煌說道:“以孤之意,想將水師納於樞密院之下,不知道這戚將軍以爲如何?”

戚景通說道:“殿下英明。”

朱厚煌所管轄的地方,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東雍,一部分是東雍以外。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東雍是朱厚煌安置他自己理想版圖所打造出來。比如每一個縣,都有縣令,縣尉,縣丞,三者彼此獨立,其中縣尉的直屬上司,就是樞密院。樞密院掌管所有丁口服役的資料,可以說想徵發百姓爲軍,爲役都饒不開樞密院。

而朱厚煌先將吳明,李良欽,戚景通都安排進了樞密院,但是東雍的人才還是太緊缺了,所以,一有戰事,他僅有的幾個將領,都要派上戰場,特別是安南之戰,對東雍來說,幾乎等同於傾國之戰了。再加上雍軍的急速擴張。軍官更是不夠用了。

也只有負責中樞的戚景通才能看出來,其中的問題。

朱厚煌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孤與安南之戰,覺得單獨調遣一營,有所不變,。是否當於營之上,再立建制?”

戚景通說道:“殿下,不可。東雍之兵不過數萬,營上再加一建制,一部當有數萬人之多,殿下豈不是將東雍之兵,分於數人,還當以營製爲常制,命一營指揮,爲總兵,節制數營爲權。”

戚景通不僅僅是爲朱厚煌着想,也是爲樞密院着想,他很明白,他因爲腿的問題,恐怕這一輩子都無法上陣殺敵了。樞密院使,他恐怕要當好長一段時間了,而對樞密院來說,過於強大的地方軍頭,都是敵人。如果按朱厚煌所言,恐怕樞密院今後,就沒有發言權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
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