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

“這是細川高國拿來的嗎?”足利義晴說道。

足利義晴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而已。

他是細川高國用來代替足利義植的代替品,他的父親足利義澄與足利義植爭奪將軍之位,被細川高國親手擊敗,至於鬱鬱而終。指望足利義晴對細川高國有什麼好印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細川高國對此也明白的很,所以細川高國對足利義晴看管的非常嚴格,足利義晴根本不像是一個將軍,反而像是一個囚犯。

足利義晴不過是用來蓋章的傀儡而已。

“是。”一個侍從說道。

足利義晴翻到最下面,將一枚大印狠狠的按了下去。拿來大印,下面印着鮮紅四個字:“徵夷將軍。”

這一封協議通過快船飛快的到了朱厚煌的手中。

朱厚煌略略一看,按上了雍王之璽。這一份協議就算是敲定了。

朱厚煌說道:“存檔。”

立即有人將這一份協議小心翼翼的帶走,收了起來。

朱厚煌對下面的人說道:“既然日本方面已經敲定,那麼我們也該出發了。”

在與細川使者往來的時候,東雍方面可沒有閒着。大量的物資囤積在琉球,當然了也不是單單囤積在琉球。還有其他方面的準備。

許鬆說道:“朝鮮方面也已經與達成協議了。只等殿下到達,朝鮮就可以借我們數個港口。”

這一段時間許鬆一直在朝鮮,與朝鮮君臣商議,他又是威逼又是利誘,終於讓朝鮮答應借幾處港口,並且派遣朝鮮兵助戰。

朱厚煌說道:“好。那麼大軍出發,去朝鮮。”

數百艘帆船,從琉球離開,整個琉球爲之空,不過很快就補滿了,琉球作爲東雍與朝鮮之間的重要轉運港口,在日本戰事沒有停息的時候,他們即便是想清閒,恐怕也沒有一絲的清閒。

一路上還算平靜,不過在進入朝鮮海峽之後,情況變得不一樣了。

日本船隻在艦隊附近出沒,因爲這距離大內已經很近了,只要往東就是大內氏的領地。不過日本戰船最好的不過是些從大明海商,或者說海盜哪裡賣來的船隻,不知道多少年的舊船小船而已,如何能與朱厚煌所部的大戰船相比。每當這個時候,不用朱厚煌交代,當任護航任務的劉老刀就立即發佈命令,驅逐日本船隻。

很多時候,都將日本船隻驅逐進了大海里面。

而朱厚煌與許鬆卻在船艙之中商議着朝鮮的事務,一起的還有吳鳳儀。

這一次主要是許鬆來說,吳鳳儀補充,朱厚煌對吳鳳儀部下布點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朝鮮。吳鳳儀在朝鮮根本就沒有布點,朝鮮一地在吳鳳儀部下的重要性,還不如日本。所以吳鳳儀得到了對於朝鮮的情報,不過是道聽途說。

朱厚煌問道:“朝鮮這位怎麼樣?”

許鬆說道:“臣沒有見到朝鮮大王,不過聽議論,這位朝鮮大王,得位不正,根基淺薄,又沒有主見,就臣來借港口一事,全憑朝臣商議,自己沒有一點主見。”

朱厚煌將目光投向吳鳳儀。吳鳳儀會意說道:“臣以爲這位朝鮮大王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哦?何以見得?”朱厚煌問道。

吳鳳儀說道:“其實也都是陳年舊事了,是臣在北京的時候與同僚喝酒時候閒聊時候說的。說朝鮮使臣私自夾帶數量衆多。這事情傳出,朝鮮大王覺得定除卻圖書與藥材之外,不得購買大明貨物。”

許鬆皺眉眉頭。朱厚煌也是如此。

許鬆一直主持少府。其實少府就是一個大型國企,是一個商業組織,許鬆也有一點本能的討厭所有閉關鎖國的國家。而朱厚煌也是。

朱厚煌是想起了後世韓國,越南那些去中國化的行爲,彼此一聯想,心中很不舒服。

朱厚煌強壓怒火,說道:“這怎麼說朝鮮大王不安分?”

吳鳳儀說道:“說朝鮮大王派往大明的使臣,不安分,暗中是我們同行,做錦衣衛的勾當,據說這爲朝鮮大王還私下評論成祖之事。”

“大膽。”朱厚煌說道。

成祖不管怎麼美化自己,都遮蓋不了他們叔侄之間血淋淋的關係。但是這事情在大明都不許亂說的事情,區區一個朝鮮大王,敢如此說,是何居心?

朱厚煌不管怎麼想,他這一輩子就是成祖嫡系祖宗做的事情,不管是對是錯,總之他是收益者,又怎麼能容忍別人詆譭啊?

朱厚煌一發火,許鬆與吳鳳儀兩人驚若寒蟬。不敢說話了。

朱厚煌知道這不管他們的事情,不過他對朝鮮印象差到了極點,怎麼說啊,作爲後世的人對於朝鮮這個二五仔,本來就不大喜歡,不過不能判人未犯之罪。而且朝鮮一向恭順,朱厚煌不好硬打這個孝子賢孫的。但是聽了這些話,他對朝鮮的印象差到了好多。

朱厚煌說道:“對了,孤剛剛忘記問您,孤記得孤沒有讓朝鮮軍隊相助。難道是朝鮮軍隊主動想幫忙?”

許鬆說道:“不是。對於是不是借港口,朝鮮人有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拒絕。因爲殿下與當今的關係尷尬,朝鮮不想從中間站隊。”

朱厚煌暗中點頭。

如果朝鮮這樣想倒也能接受。如果朝鮮對北京忠心耿耿,不接納自己這個與北京有心結的飯碗,那也在清理之中。

“另一派認爲,要藉助東雍之力,教訓一下倭國。結束朝鮮南倭北虜的局面。而且東雍有聖旨,也可以向北京交代。”

“南倭北虜?”朱厚煌說道:“南倭孤知道,那個北虜是誰?難不成是蒙古人嗎?”

“所謂北虜,並不是蒙古人?而是女真人,朝鮮勢力向北擴展,將疆域擴展到鴨綠江東岸。與女真人的矛盾激化。這一段時間,女真人一直在朝鮮北邊鬧事。”許鬆說道。

朱厚煌心中一動,暗道:“鴨綠江,不就是現在的朝鮮版圖嗎?”

對於大明人來說,朝鮮北擴侵佔的是女真人的土地,但是對與朱厚煌來說,這都是大明的土地。讓朱厚煌更覺得不舒服。他有意岔開這個話題,說道:”那麼南倭是指大內氏嗎?“

許鬆說道:“不是,而是對馬島上的倭人。對馬島在日本與朝鮮之間。隨着兩國強弱,各自歸屬於對方。之前,對馬島被朝鮮所站,只是對馬島上多倭人,對馬島上的倭人勾結了一大批倭寇上岸劫掠,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這一件事情,我還給殿下稟告過。”

朱厚煌細細一想,是有這一件事情。

不過,那時候朱厚煌剛剛在東雍站穩腳跟,對朝鮮根本是一點想法都沒有,也沒有往心裡去。

“怎麼了這倭亂現在還沒有結束嗎?”朱厚煌問道。

“早就結束了。但是官面上結束了,但是朝鮮人將在朝鮮的倭人全部當做倭寇來殺,並且日本人介入之後,一邊與日本商議,一邊將這些日本人殺的乾乾淨淨的。日本人羣情激奮,特別是對馬島中,所以以對馬島爲中心,很大一片海域都有倭寇活動。大的戰事沒有了,但是小的戰事從來沒有斷絕過。”許鬆說道。

朱厚煌正與他們商議的時候,忽然有人從船艙上面下來,向朱厚煌行禮,說道:“殿下,已經到了朝鮮了。”

朱厚煌說道:“哦,到了。”朱厚煌與一行人從船艙之中走了出來,朱厚煌遠遠的眺望西邊,有一大片青黑色的海岸,正是陸地。

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
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