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

此刻毛利就元的心情很是複雜。

他並不是大內氏嫡系,而是臣服於大內氏的家臣,他家的領地與尼子家相鄰,而尼子家與大內家又是死對頭。

雙方連連激戰。

毛利家依附於大內氏,在對尼子家的戰事之中,逐漸成長起來。但是成也因此,敗也因此。

毛利家的興旺固然有毛利一家的努力。但是也有大內氏的支持,大內氏將毛利家當成對尼子家的一枚重要棋子,非常重視。

但是棋子就是棋子。

大內氏與尼子家的爭鬥也限制了毛利家的成長,在兩個大家族中間根本就沒有成長起來的空間。

毛利家對大內氏忠心耿耿,其實並不是忠心耿耿,而是如此不表現出這一點,一旦失去了大內氏的支持,在尼子家的攻勢之下,毛利家的覆滅指日可待。

但是這個局面毛利就元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他雖然只帶來三千士卒,但是已經是毛利家大半實力了,如果折損到這裡,那麼毛利家根本就頂不住尼子家的攻勢。

而他也發現了一點,大內義興這一次帶出來但是士卒,一半以上都是來者於大內氏的附庸家族,而不是大內氏本家。

讓他不由的有一種不好的想法,如果大內氏想故意消耗附庸家族的力量怎麼辦?

毛利就元也打過好幾次仗了,他還從來沒有見識過如雍軍這樣的士卒,一看就知道很是厲害,這一戰勝負之數,先不去說,但是會是一場苦戰。

大內氏或許損失的起,但是毛利家卻萬萬損失不起。

“必須想辦法,看看到底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我家的損失。”毛利就元心中暗道。

他也看出來了,有這個心思的不僅僅是他自己,所有大內氏的旁系都有這樣那樣的心思,只是不敢顯露出而已。

而且毛利就元也只敢想這一點,不敢多想,最少大內氏的實力未損,足以壓制這些旁系,而且大內義興數十年的威望還在,毛利就元也很早在大內義興麾下打過仗,知道他這位上司,是何等樣人,不敢與大內義興作對。

但是情況如果這樣下去。就不好說了。

次日。

“家主,快看敵人的大筒。”

這一天是毛利家把守城牆。

整個長崎城現在已經成爲一做兵城了,但是兵城。不大的長崎城之中,已經沒有一個百姓,全部是士卒。將長崎擠的滿滿的。

其中安營紮寨的方式,也是大內氏在城中最中間,外面依次是各家。城牆分段讓各家把守,而大內氏的軍隊,當成了總預備隊。

這一點就看出大內氏的某些心思。

而毛利家比較倒黴,正好把守面對西方的城牆。

毛利就元看這碼頭之上,十幾個拉着繩索,好像縴夫一樣,喊着號子,“嘿呀,嘿呀嘿”整齊的喊着,然後一點點的將大炮從碼頭上拉了下來。

船上不好運馬,而且這一戰,也不需要什麼騎兵,所以馬匹運的並不多,不過幾匹用來傳令而已,所以,這些大炮都必須用人來拉。

朱厚煌下令運下船的大炮都是銅炮。即便是炮車,但是足足數千斤分量,沉重之極,所以十幾個人用數道繩索,才堪堪拉得動。

這麼大重量的大炮,讓毛利就元震動非常。

不得不說,毛利就元根本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銅器。在想起當日炮轟城下町的威勢,心中不由的生出幾分不安。

這一仗恐怕不好打。毛利就元心中暗道。

“殿下來了。”親信在毛利就元的耳邊說道。

毛利就元立即起身去迎接大內義興。

“拜見殿下。”毛利就元說道。

大內義興一揮手,沒有多說。只是看着城下的正在移動的大炮,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大炮就好像是被無數螞蟻拖着的昆蟲一樣。

大內義興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不能看他們的火炮到位,就元,你是我麾下猛將,可有什麼辦法嗎?”

毛利就元低下頭,好像是看下面的大炮,又好像在思索着什麼。

但是有什麼好思索的,毛利就元明白大內義興的意思,不就是讓毛利家出戰嗎?

這個時候他也無法避戰,說道:“守城最忌憚悶守,臣願意出城一戰。”

大內義興說道:“好,不愧爲殺死西國項羽的智將,我在城上等你的好消息。”

“嗨。”毛利就元大聲說道。

絞殺被譽爲西國項羽的武田元繁。是毛利家,也是毛利就元的成名戰。

毛利就元下了城池,整頓毛利家的部衆。

城下的空間不下,但是對於軍隊交戰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緩轉的餘地,這一戰,毛利就元就算是有通天的智計也用不出來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毛利就元心中暗道:“不管怎麼說,這一戰成敗如何,我都有機會避免之後慘烈的攻城戰,不過,我必須先把軍隊給帶回來。”

長崎城門洞開。

“殺。”毛利家的士卒全部衝了出來。

毛利就元對這一戰的安排,就是一個字快。

所以他根沒有想過整隊什麼的,最快速度讓毛利家的士卒向雍軍衝了過去。

雍軍本來就在城下列陣,防止長崎城中的突擊。毛利家這樣做,正中下懷。

朱厚煌見狀,說道:“好,既然出來,就不要再回去了。”

不用朱厚煌的命令,本來正在原地列陣休息的雍軍忽然站了起來,一陣騷動之後,一排排火統架了起來。

這些火槍還都不能上刺刀,無他,就是因爲太過沉重了,但是威力射程卻都是一等一的。

一個軍官前出一步,一刀下劈,口中的哨子死命的吹響了。

“砰”的一聲。濃濃的白煙從槍管之中噴射出來,瞬間瀰漫開來。然後一排排火槍開始輪番射擊起來。

白煙越發濃郁,刺鼻的硝煙味瀰漫開來,傳到了朱厚煌的鼻子下面,他深深一口氣,覺得有一些熟悉的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激動起來。

射了三輪之後,朱厚煌從望遠鏡上看到有一些不對勁,立即下令停。

朱厚煌的命令傳下去之後,所有火槍都停止射擊了,等硝煙散開,發現數百具屍體躺在陣前,這在朱厚煌預料之中,但讓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來敵居然已經撤退了,而是分成兩撥沒有從西門退進去,繞城而走了。

朱厚煌不得不承認這個指揮官夠激靈。只是他卻不知道毛利就元早已心驚膽戰了。

毛利就元單單看雍軍的陣容,就覺得雍軍絕對不好對付,所以提前下達了命令,讓下面人絕對衝不動的時候,迅速撤退,甚至來拿撤退路線都規劃好了。

但是萬萬沒有到,他們根本就沒有衝到對方陣前,就已經被打得承受不住了。

數百人的傷亡,對整個大內氏的軍隊來說,並不算什麼大傷亡,但是對毛利家來說已經傷筋動骨了。

特別是不管對那一家的軍隊來說,敢衝在最前方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勇士,是全軍的精銳所在。

這數百人都是毛利家的精華所在。一下子全部死在陣前。毛利家的損失實在不小啊。

朱厚煌纔不肯善罷甘休的。

如果長崎城中的人老老實實的等他火炮到位。也就罷了,但是敢來騷擾,朱厚煌決定一定要給他們一點好看。

朱厚煌想了想眼睛之中閃過一絲光芒。說道:“想前逼近,城下列陣,用火力封鎖城頭。孤倒要看看,他們敢不敢與孤對射。”

對於日本弓,朱厚煌從來不放在眼裡。

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
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