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

朱厚煌很想告訴他,他所得道的經驗,都是將來的歷史,他是從這些歷史事件之中吸取了教訓。

但是他不能說,一方面他的穿越者的身份,是他最大的秘密,他將帶道墳墓之中,不會告訴任何人,另一方面,他也深知,他即便是告訴別人,有幾個人能信,有幾個人會信,聰明人大概會覺得,他是用鬼神之說來擡高自己。而愚昧的人概會以爲他的邪魔附體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不過,朱厚煌也在深刻的反省自己。難道自己所得的經驗都是對的嗎?自己固執的相信自已前世的經驗教訓。但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自已在後世所看到的歷史都是以當代人的視角看歷史問題,都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帶出現代人的思維。

他們所寫的歷史是真的歷史嗎?可以完全相信嗎?朱厚煌不由開始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鄭重的對楊慎說道:“謹受教。“

楊慎見朱厚煌有所領悟,也不多說什麼了。聰明的人一點就透,笨蛋多說無益。

不久,楊慎乘船北上。卸雍王長史的職任。重新回到了翰林院之中,具體職位,朱厚煌並不是太瞭解的。不過想來楊廷和決不會虧待他兒子的。

朱厚煌送別了楊慎,立即傳令,讓魏升來見他。

魏升太敢怠慢,匆匆從漳州來見朱厚煌。

“草民魏升,拜見雍王殿下。“魏升顫顫巍巍的扶着柺杖要跪倒在地。

“魏老先生,何需如此?不必多禮。“朱厚煌說道,一邊說,一邊讓去攙扶。他對魏家的印象並不好。就是因爲魏家在與佛朗機一戰,耍滑頭。雖然最終雙方議和。但是朱厚煌對魏家首尾兩端的做法看不慣。朱厚煌甚至想滅了魏家,最終因爲鞭長莫及,最後放棄。也是因爲這個原因。魏家雖然在議和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但是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最後無功而返。

魏升被小太監攙扶坐下,他挺直上半身,說道:“不知殿下有什麼事,需要草民效力。“魏升老頭子,人老成精,他自然能感受到朱厚煌對他的一絲絲敵意。不敢有一絲輕視。

“前度,佛朗機來犯,與之議和。老先生有大功勞。有功豈能不賞。”朱厚煌說道。

“這都是魏家應該做的。“魏升鬆了一口氣。他一直擔心。雍王殿下忽然翻臉,聽雍王殿下的話音,應該沒有殺身之禍吧。他暗自想到。

″聖壽節時,陛下下旨。令北方各府縣流民發往東雍。如今北方各沿海州縣。都有很多流民逗留。令孤去船接人。只是孤一時間,哪裡有那麼多船隻啊?“朱厚煌將情況說了出來。

魏升心中充滿了苦澀的滋味。“這那裡是賞功,分明是罰過。“魏升心中閃過這個念頭,認定了朱厚煌是想爲難他。不過捱打,要立正。魏升立即說道:″草民願爲殿下分憂,捐十艘海船。“

″十艘海船,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朱厚煌輕聲說道。

在魏升的耳朵裡面。卻好像是睛天霹靂一般。“這是想將我魏家往死裡整啊。“魏升的眼中不由的閃過一絲怨念。

魏升當然知道魏家能有今天什麼最重要的,是魏家龐大的船隊,與在海商之中的威望。船隊是魏家的基石,沒船隊,魏家將不復存在。

“當然了。“朱厚煌說道:″孤也不要你們的船。只需魏家幫孤運人,就行了。當然價錢會讓你們滿意的。“至於定價多少合適。朱厚煌也不知道。他接着說道:“價格,你可以與許鬆去談。“

魏升的心情,就好像是過山車一樣,大喜大悲來得太快。完全適應不來。好一陣子纔回過神來。

魏升與許鬆商議價格的時候,魏升沒有堅持。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許鬆與魏升達成下一致之後來見朱厚煌。先是說了價格,一艘一趟紋銀百兩,幾乎是義務的價格。

許鬆說完這個之後問道:″殿下,此事何不先與臣知曉,魏家船隻多在南海,東海之上徽商勢力最強。以臣之見,召徽商幾大家族亦可爲之。“

朱厚煌雖然還沒有獨霸東海。但是從很多跡象來說,己經只是時間問題了。朱厚煌最大的優勢是有正德的支持。

所有在海上混生活的人都不能無視雍王與正在開發的東雍與雍國。提前討好雍王,已經是很多人默契的選擇了。

朱厚煌心中一凜,再次想起了楊慎的話,說道:″大兄,將流民從北方運過來的事,就交給你了。能不能做好?“

“臣定負殿下所託。“許鬆說道。

將這一件事交給了許鬆。並不是朱厚煌就不管了。移民之事,是雍國最重的事情。讓朱厚煌不管不同。朱厚煌還不放心。

不過這一件事情交了許鬆算上做對了。許鬆反覆奔波十幾回。與很多海商達成協議,並安排好,船隻的路線,採用接力運送之法。將流民從北方沿海,一個港口接一次船。直到福建再改乘海船,直接送上東雍。

爲什麼這麼做?因爲可以渡海的船隻不多。但是能在沿海航行的船隻並少。許鬆還打通各地衛所的關係。用衛所的船隻運送,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很多想法,是朱厚煌自已想不到的。

不過,朱厚煌只是感嘆了一下。就立即投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了。

流民的數量設有統計。但是至少有十萬之多。每個縣的流民,都不多。但是聚砂成塔。等彙集在一起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了。

шшш● ttκΛ n● CΟ

安置這多流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楊慎也離開了。

朱厚煌見楊慎,處理這些事務的時候,筒直是輕瞄淡寫。輪到朱厚煌親自上手之後。才知道其中千頭萬緒,讓朱厚煌絞盡腦汁,讓他不得不承認,人與人是不同。別人能輕鬆辦到的。不代表他也能輕鬆辦到。

朱厚煌設立兩個接受地,一是北港,二是大員。流民分制在兩處上岸,然後再分流下去。

大員還好,畢竟有好幾個縣分流。但北港就不行了。

北港只有李世貴一個縣令,他本來,應對淘金的人潮,就已經有些吃力了。再加上現在的流民,更讓李世貴不堪重負了。還好俞大猷彈壓得力。而且雍王親軍一部在北港。才沒有發生。

朱厚煌不得不來到北港坐鎮,來應對這一切。

朱厚煌在金礦附近新設一縣,稱金縣。用以分流北港人羣,起到了不小效果。不過,朱厚煌迎來了新一輪經濟危機。

不管是打捅關節需要銀子,乘船也要銀子,安置流民,讓恢復生產。等等。朱厚煌的銀子好像是流水一樣流淌出來,止都止不住。

南洋航線的壟斷被打破之後。朱厚煌就不能獨佔南洋航線的利潤。收入本就大大縮水了。再加上這麼死命的花錢,怎麼能承受的住。他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而現在唯一能得到大量財富,就是金礦。

朱厚煌不俯不推翻之前打算,將金礦變成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朱厚煌也將很注意力放在全礦之上。

吳鳳儀立即感到壓力厶大。他本來只想過渡一段時間。就將金礦的事情教給汪直來負責。萬萬萬沒想到。現在根本甩不開了。

這麼大的財政壓力之下,金礦必須有一名重臣看管,這個差使就落到吳鳳儀身上。讓他不可能丟下不管。他只好免爲其難了。

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
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