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經緯【4】

朱厚煌說道:“練兵之事,一時半會還是老樣子。不過,我今日來此,是一件事情,請皇兄幫忙?”

正德拎起酒罈一口,悶下來,長出一口氣,說道:“什麼事情啊?”

朱厚煌說道:“我去印綬監查看海圖,發現了鄭和公公的海圖。只是我卻看不懂上面的東西。想弄一套更簡化的標誌航道的體系,這涉及到星象問題,想從欽天監找人幫忙。臣弟怕犯忌諱,特地請皇兄下一道中旨。”

中旨是指沒有內閣附署的聖旨,一般來說。看一個朝代的皇權的實力,就看皇帝中旨的威力就行了。

成化時期,成化皇帝還能以中旨封官,號稱斜封官,但是到了明朝晚期,崇禎皇帝的中旨卻什麼也辦不了。

不過現在還是正德時期,皇權還沒有萎縮到那個地步。在文官之中看起來算得上區區小事,正德自可做主。正德喊道:“丘聚,丘聚。”

丘聚說道:“皇爺,奴婢在。”

正德說道:“雍王世子要中旨,你給他寫一封。”

丘聚說道:“是。”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他想要的東西,就這麼兒戲的到手了。朱厚煌只能向丘聚說了說他的要求,丘聚立即下去了,準備聖旨了。

正德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對了,你練兵也有近一個月了,結果如何?”

朱厚煌說道:“最近,不過是打基礎。想練好兵,還要幾個月。”

“幾個月?”朱厚煌說道:“皇弟,還是沒有經驗啊?精兵哪裡是幾個月練出來,那一支精兵不是經年訓練,然後一場場血戰打出來,你傻傻的訓練,是練不出精兵的,只有打出來的精兵,沒有練出來的精兵。”

朱厚煌說道:“臣弟受教。”

шшш_ ttk an_ ¢ 〇

正德說得並不算錯,因爲正德身邊的精兵就這樣來的。外四家軍就是如此。

外四家軍,是大同,宣府,遼東,的邊軍,,從平定劉六,劉七之亂之中,打出來的精兵。這一隻被文官深深忌憚的軍隊,就是打出來的精兵,也算是整個大明最強大的武力。

正德的經驗並不能說錯。朱厚煌也沒有想反駁的意思。

正德好像想起了什麼,嘆息說道:“當初我當太子的時候,父皇不給我設太子幼軍。我就挑些小太監來練兵,不過那時候我什麼也不懂,練出來的都是樣子貨,一上陣就稀里嘩啦了。”正德看朱厚煌的樣子,好像看到了自己當初,忽然來了興致,說道:“走,我們去看看。”

朱厚煌問道:“看什麼啊?”

正德說道:“看看你練得兵,將朱彬,許泰都帶上。讓他們也指點指點你。”

正德雷厲風行,說走就走。

朱厚煌反而有些擔心了,說道:“皇兄,你看起來一夜沒睡了。不休息休息嗎?”

正德哈哈大笑,說道:“我當初連夜騎馬,跑到邊塞上去,也是幾天幾夜沒休息。父皇都擔心死了,回來親手打我,大罵道我:‘朕要有第二個兒子,絕不讓你當太子。’”正德一夜飲酒,此刻也是半醉半醒,說出來的話,卻有一絲苦澀之意。

朱厚煌試探的問道:“皇兄,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正德情緒由些低沉,說道:“母后,要回宮,多宿在皇后宮中,就算是其他嬪妃宮中也是可以的。早日誕下皇子。”、

朱厚煌微微猶豫,說道:“皇兄不想回去?”

“回去,回去幹什麼?紫禁城不過是一個大籠子而已,大臣們想到是什麼,我不知道嗎?政由內閣,祭由寡人,則倒罷了,朕得一舉一動,都有他們來管,皇后更是一個木頭人,不會多說一句話,不會多走一步路,笑一笑會死啊。每次去見她,如臨大敵,如對大賓,這哪裡是夫婦,分明是君臣。”

一陣風吹來,正德頭腦微微一輕,神智清醒的多了,立即知道自己失言了。也不多說,打斷話頭。他大聲說道:“朱彬,許泰他們來了嗎?”

遠遠的跟在正德於朱厚煌身後的小太監,立即說道:“兩位大人,已經在門口等候了。”

朱厚煌與正德兩個人騎着馬,出了豹宮,果然朱彬與許泰就在門口帶着隨從等着他們兩個人。

軍營離着豹宮並不遠,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軍營之中。

校場之上,一百人一個方陣,一共三個方陣,就好像木樁一樣,直愣愣的站在校場之中,一動不動。

正德帶着朱厚煌以及身後的隨從,來到校場之上,正德輕輕打馬,在陣前走過。但是三百人,沒有一個敢斜視的。連站在隊列之前的吳明,也筆直挺立,將正德置若罔聞。

朱厚煌卻有一點不安,立即上前,就要訓斥吳明。

正德一把叫住了朱厚煌,說道:“幹什麼?我還沒有看夠啊?”

這裡可不是漢代,朱厚煌也沒有什麼本事。跟正德玩什麼細柳營故事。

朱厚煌看似罵吳明,卻暗中尾吳明開脫,說道:“這吳明是一個死腦筋,我說他訓練的什麼,就算是天塌地陷,也不能亂,該怎麼就怎麼,沒有想到,皇兄來了,他居然還這樣,簡直是譁衆取寵。”

正德並不在意細枝末節,反而問道:“這練兵之法,是你提出的?這是在幹什麼?罰站嗎?”

朱厚煌說道:“這是站軍姿。”

正德皺眉,問道:“有什麼用處?”一邊問一邊看向朱彬與許泰。

朱彬與許泰兩個人也暗自搖頭。他們也看不出什麼明堂。朱厚煌說道:“練習站軍姿。最重要的是練習服從,讓士兵習慣任何時候都服從命令。練兵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

練兵不練弓馬騎射,不練刀槍劍戟,就練這個。

朱彬與許泰表示不能接受。

朱彬與許泰兩個人是雖然都通過戰功上來的人。但是兩個人的出身卻不同。許泰出身於錦衣衛世家,又是從武狀元走上來的,雖然說以平定劉六劉七的功勞,被正德提拔到身邊,成爲正德近臣。但是對練兵並是太熟悉,因爲他根本沒有一步步練兵上來,直接就是軍官。朱彬卻不同,朱彬剛剛開始只是蔚州衛一個普通的軍官,之所以被提拔出來,就是兩個字,悍勇,現在朱彬臉上還一道箭傷,看上去猙獰可怖。

朱彬這樣一步步從基層走上來的軍官,看了朱厚煌的這一套,分外看不管。

朱彬對正德說道:“皇上,上陣打仗,拼得是真刀真槍,要得是悍勇之士,這些人呆如木雞,好像是木頭人一樣,能成什麼事情?”

朱厚煌說道:“正是要他們呆若木雞,士卒就不要太多的想法,只要服從命令就行了,至於悍勇之士,又有什麼用?大軍對陣,要勇者不敢前,怯者不敢後,千軍萬馬等同一人。這纔是堂堂正正之陣。何須悍勇之士。”

朱彬冷哼一聲,想再說什麼,最後說道:“皇上,臣說不過他,不過,他這樣的花架子上不了陣,殺不了人的。”

朱厚煌說道:“正要向皇兄說,我這三百人可是跟皇兄說好了,要三百支燧發槍的。”

正德說道:“怎麼快一個月,三百支燧發槍,還沒有給你。先演練一下,等回去了,我再給交代下去。”

朱厚煌說道:“是。”

朱厚煌立即向吳明下令。

吳明立即開始了演練。

演練的所有科目,都是軍訓的科目,立正,稍息,左右後轉,齊步走,跑步。都是最基本的科目。

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
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