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

戰事關係方方面面,真的到了短兵相接,正式戰鬥的時候,已經是後半段了。

而兵法的本質,就是教你以強凌弱。所以任何以少勝多都是邪道,都是歧途。而汪直的本意,是將對方困在這裡。待船隊一斷,後援一絕,就能勸降了,爲了這一點,甚至將港口讓給了他們。

至於鐵場,更不是沒有想過。只是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汪直這邊也有很多難事。

汪直一直在努力擴充軍隊,緊張徵召的北港縣兵,如同流水一樣填補進了汪直的軍隊,讓他的軍隊巡視膨脹起來。

而對於鐵場,他是派人去通知了,讓鐵場的人撤到城裡面。

但是王二鐵不幹。這一來二去的扯皮之中,給沈希儀找到了機會。

王二鐵之所以不幹,是因爲雙方的感覺不同。

在汪直看來,所謂的鐵場,不過是一個大鐵匠鋪而已,先撤進城中,等數日之後,大局以定,再回去也不遲啊。

但是對王二鐵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他眼中,鐵場就是他的命-根子。

而且鐵場絕對不是區區的大鐵匠鋪那麼簡單。

朱厚煌也給鐵場下達了不少的任務。

畢竟大擴軍了,少府方面讓這裡推掉了其他所有任務,竭力打造兵器,已經有一陣子了朱厚煌嘉靖忍不住要動手的時候,這一條命令就下達了。

下達的任務,可是有期限要求的。王二鐵怎麼會敢耽擱,所以遷入城中是萬萬不可。

這其中也暴漏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體系與軍政體系格格不入。

即便是汪直是東雍總督,也不能管到少府下面。才弄成這樣尷尬的局面。

現在的汪直殺了王二鐵的心思都有了。

不管,他怎麼想這一場大戰都必須要繼續下去了。

不過,至於怎麼戰鬥還是要選擇方法的。

汪直並沒有出攔截沈希儀,而是立即出擊,準備與陳釗合兵一處,先行擊潰俘岑勇。

爲戰,致人而不致於人。

如果汪直去攔截沈希儀的軍隊,就是插入兩股浙軍之間,是另外開闢戰場,而加入的陳釗這個小戰場,立即就能打崩岑勇,取得一場勝利。

不要小看一場小小的勝利。

雖然對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卻能嚴重影響到士氣。

士氣非常重要,尤其是對這種都大多都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軍隊來說,更是重要之極。很多新兵一打順了,就什麼都忘記了,能一連串將敵人給打崩。

而剛剛開始不順,很可能將之前的勇氣都剩下不了多少。

而且這還是一個數學問題,雙方交戰的地方,在鐵場與北港城之間,而從港口到這裡,比北港到達戰場要遠的多。

也就是說汪直到達戰場之後,沈希儀想要儘快感到,必須強行軍。

後世有很多強行軍數十里,數百里之後,投入戰鬥,一舉得勝,但是那時候已經是火器時代了。而現在,誰敢這樣,就是找死。

人的體力是有限的,投入趕路之中的比較多,那麼投入戰鬥之中的就比較少。而沒有力氣還打一屁仗。

“快。”在沈希儀的督促之下。

浙軍的都在狂奔之中。好像是一道土龍沿着道路狂奔而去。

而這一條道路是直接衝鐵場而去的,所以走到一半,就要下田地之中走了。

“停。”沈希儀騎着一匹馬說道。

這一匹馬是浙軍之中,少有的馬匹,也保證了沈希儀的坐騎而起。

此刻他已經看到不對了,說道:“所有人都緩步行軍,將速度降下來,保持體力。”

“大人,怎麼回事?”一個軍官說道。他姓韋,叫韋重,也是出自土司旁系,與岑勇交好。

“岑勇沒有救了。”沈希儀說道。

離得遠他看不到,但是距離數裡遠的地方,用千里鏡遠遠的看過去,他瞬息明白了戰場上的局勢。

岑勇只不過是困獸之鬥,根本沒有希望了,如果不是汪直希望,引他過來,早就想岑勇給殲滅了。

沈希儀只能如此。

韋重說道:“大人,不能見死不救啊?大戰在即,先折損大將,不利於士氣?”

沈希儀說道:“閉嘴,去備戰,等一會兒,有你報仇的機會。”

韋重咬着牙不敢頂撞沈希儀的權威,說道:“是。”

沈希儀如何不知道,但是他更知道,他這樣不加修整,急忙忙的衝上去,失敗的可能性幾乎在八成以上。

兩項其害取其輕。

“我倒是小看這汪直,看來汪直與俞大猷起名,果然不容小視。”沈希儀心中暗暗想到。

沈希儀沒有一點小看汪直的想法,甚至對汪直的看中還在俞大猷之上。爲什麼?因爲俞大猷當初在安南是與朱厚煌一起的。

國人有歸功於上做法,所以那麼俞大猷即便是有再大的功勞,因爲朱厚煌領兵,這些功勞都是朱厚煌的,而不是俞大猷的。

所以沈希儀覺得,汪直似乎比俞大猷更難纏一些。

“好快的反應。”在沈希儀觀察汪直的時候,汪直也在觀察沈希儀。

數裡遠的距離,已經是大戰場的兩端了。在千里鏡的幫助之下,彼此之間都能看到對方軍隊如何了。

正如沈希儀所預料的,汪直就是做了一套。

本來岑勇就有一點抵擋不住了,再加上雍軍大軍壓上,哪裡還有一點抵抗的能力啊。瞬間被汪直擊潰大辦,然後被包圍起來了,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

正剩下千餘人堅持做戰。

陳釗本想一舉擊潰,而汪直將他們留了下來,大聲嘶吼,發出作戰的喊殺之聲,就不是爲了迷惑沈希儀。

既然沈希儀不吃這一套,汪直也就沒有再留這些人的意思了。

汪直一揮手,大軍壓上,不過盞茶功夫,就將岑勇所部給擊敗了。

岑勇也被壓到了汪直腳下。被重重的按倒在地上。

汪直問道:“願意投降嗎?”

岑勇說道:“大明男兒,怎麼會投降雍賊海寇?”

“好。”汪直這個時候纔將千里鏡從頭上放下來說道,“既然如此,就借你人頭一用。”

岑勇還想說什麼,汪直不想聽他說了,一揮手說道:“帶下去。”

“是。”

立即有兩名侍衛上前,壓了下去,不過片刻之間,一個紅木托盤呈上來,上面就有岑勇的項上人頭。

汪直不置可否,問道:“有多少俘虜?”

“大概有三千多俘虜。”下面的人回答道。

五千多人有三千多俘虜,逃走的也不多,幾乎是全殲。

汪直想了想,說道:“挑五百人,砍掉一條手,讓他們將這位岑將軍的人頭送回去。告訴他們黃將軍已經在海上大勝明軍水師,他們已經是死路一條了,快快束手就擒,我給他們一條生路,如果冥頑不靈,就不要怪,言之不預了。”

“是。”

在雍軍之中,軍令從來是不大折扣的,說砍掉五百隻手,就是五百隻手。只會多,不會少。一陣陣慘叫之聲傳來,不過,一會功夫,就多出五百人只有一隻手的人,讓他們到着岑勇的人頭,並將話傳開這五百人每一個人。

這就是汪直用來擾亂軍心的計謀。

“大人,殺人不過頭點地,這樣是不是太殘忍了一點。”吳庸之問道。

的確殘忍。

斬一隻手,在當時的醫療環境之下,幾乎是九死一生了,而且雍軍根本沒有給他們任何處理,恐怕有一部分人來沒有走到對面,就已經流血過多而死了,這還不如殺了他們比較痛快一下。

“慈不掌兵。”汪直看了吳庸之一眼,說道。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十章 經緯【3】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十章 經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