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離別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特別是在中國,可以這樣說。在中國你做任何改革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相似的舉措。

“好吧。”楊慎說道:“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不過將來你吃虧的時候,別來說我沒有幫你。”

楊慎低頭繼續看到:“不過,這些人不能都給你。給了你我這正德歷怎麼編啊。而且東雍這地方,是,蠻荒之地,對這些老人家也不好,我挑一些年輕力壯跟你走便是了。”

不是古代,現在也是如此,他們都覺得年紀輕的辦事不牢靠,年紀大經驗豐富。故而,楊慎將年紀輕的打發給朱厚煌,將這年富力強的人,留給自己。不過朱厚煌不在乎。無他,他也發現了這次召集的年紀輕的都是一些跟隨師傅來的弟子,這些弟子,既沒有名望也沒有底氣,與朱厚煌頂牛。只是朱厚煌也擔心,會出什麼問題,也需要一個學問高超的人來指點。

“不過,你需要給我一個,將朱裕給我。”

楊慎暗道:“少一個朱裕,也差不了多少。”就點頭答應下來。

楊慎想起朱厚煌這一去,兩人恐怕再也沒有相見之日了,不由心中黯然。不知不覺之中,楊慎已經將朱厚煌當成一個好朋友,忘年交了。朱厚煌也正得將楊慎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不得不說朱厚煌在大明是一個孤獨的人。在外人看來,是一個瘋子。哪裡有人放棄搓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偏偏去莽荒之地吃苦受累。根本不能理解嗎?

但是楊慎卻能,楊慎雖然對朱厚煌的一些作爲並不認同,但是卻很理解。這種理解,在朱厚煌看來萬分可貴。

朱厚煌與楊慎痛飲一場,直到夜幕來臨之時,朱厚煌才搖搖晃晃的回到家中。

“世子,夫人叫您。”

朱厚煌一進門,就見雲墨在門房等着他。

他知道,這個時候,母親吳氏已經知道了朱厚煌在皇帝哪裡說了什麼話了。

“稍等。”朱厚煌用冷水洗了洗臉,換了一身衣服,散了散身上的酒氣,這纔跟着雲墨一進去了後院。

吳氏坐在後堂之中,幽暗的燈光,讓她的臉色看起來陰晴不定。

“孩兒見過母親。”

“起來吧。”吳氏的聲音有一點清冷,說道:“那個東雍在什麼地方?”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說道:“在福建東邊的一個大島,古稱夷洲。太祖之時,湯和將澎湖大族全部遷走,當地成爲一塊無人之地。但是土地肥沃,雖然有些野人部落,根本不足爲慮。”

吳氏說道:“土著?哪裡還有土著?”

朱厚煌說道:“我說過他們不足爲慮,當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路過東雍,當地的土人不識天威,居然抗拒王師,被鄭和一鼓盪盡。可見這些土人羸弱之極,根本不足爲慮。”

“哎,”吳氏嘆息說道:“我是一個婦道人家,也不明白你這樣做好是不好,不過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吳氏將一把鑰匙放在桌子上,說道:“家裡面的庫房鑰匙,裡面有家裡歷代經營留下的銀兩,再加上邵太妃體己銀子。總共有十萬兩左右。

“母親。”朱厚煌心中感到。

這十萬兩可不好攢,要知道親王俸祿每年不過一萬兩,但是要有很多人要養,整個王府上上下下的要有幾百人都靠着一萬兩。雍王府又沒有田產,又沒有產業。根本沒有額外收入,家裡這十萬兩積蓄,定然是母親吳氏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

朱厚煌心中不由的升出了幾分感動。

“這些錢財本就是身外之物。而且你是我的兒子。這些本就給你準備的。不過答應我。如果事情不利,就趕快回來,以你與皇帝的關係,去求皇帝換個地方也是可以的。”

“是。”朱厚煌說道。

“母親,這一去東雍,前期非常辛苦,您就在北京等上一年,一年之後,我再來接您過去,你會發現,東雍之美,絕不下江南。”

“你這孩子,還沒有去過,就說東雍將來絕不下江南。算了算。最近這一段時間,你也要忙活了,封王大典,還有招攬人手。這都要你忙,對了我也讓你舅舅過來幫你吧,跟你一起去東雍吧。”

“是。”

“時間不早了,你早點去睡吧。”

“是。”

母親沒有強烈反對,朱厚煌心中安定了不少。不過正如吳氏所說,朱厚煌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二日一早,朱厚煌就去軍營了,問吳明道:“怎麼樣?他們都願意跟着去嗎?”

吳明說道:“聽說大人要分地,自然想去,只是今後這三百人餉銀是不是都是我們負擔了。”

“是啊?”朱厚煌心中默算,一個士兵的餉銀,大約每月一兩銀子。現在還沒有大規模海外白銀涌來。白銀還是很值錢的。但是每一個月都需要三百兩,這還單單是軍餉。養兵的開支,還有伙食,衣服,軍械,等等。不說別的這三百人,大概要有五百兩。

這纔是三百人的軍隊而已,在琉球上維持存在,至少要有一千人甚至更多,也就是軍隊的維持費用,一年也要一萬多兩,還有大規模移民的花費,二十萬兩,看上去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也只夠朱厚煌維持數年而已。

朱厚煌忽然有一種緊迫感。必須趕快南下。

朱厚煌挨個接見這些士卒,每一個都寒虛問暖。花了整整一天時間,並登記人口,這三百士卒再加上家屬,總共有千餘人。這千餘人到達臺灣,又是一大筆錢。大概要千餘兩的花費。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朱厚煌來到明朝之後,從來沒有爲錢操過心。這一點說,畢竟他一個人而已,他前世也不是大富大貴之人,花錢很有節制。親王俸絕對夠朱厚煌花了。但是一想起開擴臺灣幾乎,不,開擴東雍計劃,他就腦門生疼。

滿腦子都有一個字錢。好多的錢。

如果是親王的冊封禮,需要帝王親臨,在奉天殿舉行。但是朱厚煌的身份很尷尬,一般來說,藩王世子繼承王位都會在藩地舉行,不會在京師之中。但是朱厚煌偏偏在京師之中。在京師之中,如果在紫禁城之中,成禮就是逾越,如果不在紫禁城之中成禮就簡單多了。不過要花藩王自己的錢。

朱厚煌現在恨不得將一兩銀子劈成兩半花。那有那麼多錢來鋪張浪費。不過草草辦了一回。甚至朱厚煌想接個聖旨,在祠堂上點個香就過去了,但是吳氏說什麼也不肯,這叫禮不可廢。

雍王府一連熱鬧了三天,朱厚煌身後一看賬本,好懸沒有暈過去,七七八八的幾乎花了小一萬兩銀子。對府中奴僕的賞賜,各路親戚的接待費用,還有給禮部的官員的紅包,特別是這個紅包,絕對不能免的。

朱厚煌一連忙碌了好幾天之後,終於把一切都準備好,帶着小兩千人馬離開了京師,準備通過大運河南下。、

朱厚煌深深看着北京城,心中暗道:“這一去,也許再也回不到北京城了。”

藩王都不許擅自回京,朱厚煌也許能在東雍南海創立一番大業績,但是今後想回北京城卻不大容易了。只是他卻沒有想到,十幾年之後,他會以另一個身份回到了這裡,只是那個時候已經物是人非,朱厚煌也唯有輕嘆了。

“走吧。”朱厚煌帶着吳明,朱裕,舅舅吳鳳儀,還有三百火槍兵,一千多人的家眷,以及好不容易討要過來的工匠。一併南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十章 先鋒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
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十章 先鋒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