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許棟

許老爺子這麼明顯的送客之語唐寅又怎麼聽不出來,他話已經帶到了,自然告辭離開。

許老爺子親自將唐寅送出去之後,許棟與許老爺子之間立即發生了矛盾。

“父親,這麼一大筆生意,你爲什麼拒絕?”許棟問道。

“做海商做到我們這個地步,多十萬兩少十萬兩能有什麼區別嗎?”許老爺子語重心長的說道:“單論錢財而說,我許家在江南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這樣有什麼用處,只需一個縣令鐵了心的滅我家,我們許家即便不被滅掉,也會傷筋動骨。”

“商人再怎麼富有也是商人,所以我希望老三老四能考取功名,改換門庭。”

許梓低下頭說道:“讓父親失望了。”

許楠,許梓在讀書之中的確沒有什麼天分,許老爺子爲什麼主業在寧波,卻在錢塘居住,就是因爲錢塘這一帶讀書氛圍要比寧波好上不少。只是這兩個兒子在經商上有些天賦,但是在讀書上卻是一個死腦筋,想考取功名顯然是不報希望了。

“即便如此,我也想讓許家下一輩人能讀書入仕,而不是繼續行商。”

許老爺子看得明白,這個年頭單純的商人不過是一頭肥豬而已,被宰殺是一個必然,問題就在什麼時候宰殺而已。所以許老爺子對賺大錢的事情,並不是太看中的,反而看中了其中的風險。

“再者,海上的生意各家都有份額,這都是分好的,雍王這一下子,打破常規。雍王是天潢貴胄,自然不怕,但是具體做事的是我們,我們小門小戶,能經得起折騰嗎?”

許棟說道:“父親,何必妄自菲薄,咱們許家能成爲鼎鼎大名的海商,也不是善男信女,如果誰想滅我許家,也不怕磕崩了他們的牙。”

許家發家也不是清清白白的,現在的許棟手中就有好幾百個亡命徒,惹急了殺進錢塘,全家逃亡海外也不是不可能的。“再者天下大利,有什麼利益比得上謀國之利啊。雍王以周制封藩,以後琉球大島只會由雍王說了算,琉球雖小,認真開墾也有一府之地,如今雍王來邀,我家何不攀附鳳尾,在雍國入仕,也不失爲官宦人家。”

許棟並像許老爺子這麼官迷,最少現在並不是這麼官迷。他只是放不下海外刺激的生活而已。不過他知道怎麼說服老父親。果然此言一出,許老爺子有些遲疑。

一般人可能看不起藩王的官,但是對於許家來說,什麼官都是官沒有挑剔的可能。

“父親大人也許不知道這雍王到底值不值得的託付,不若讓兒子去看看,看看這個雍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再做計較並不遲,不管怎麼說對方是一個王爺,真要惹急了他,我家也吃罪不起。”湊到許老爺子身前,低聲說道:“不能怠慢啊。”

許老爺子點點頭,說道:“老二,你去看看這雍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該給孝敬,不要省,不過不要先給承諾,等等再說。”

許棟說道:“是。”

朱厚煌正在等浙江布政使安排海船,忽然有人來報,許家二公子來拜會他,朱厚煌心中一動,莫不是許家下決定了。

這一件事情,由不得朱厚煌不重視。

開擴東雍,什麼都可以少,就是銀子不可少,雖然二十萬兩銀子是一筆鉅款,但是那是對一個人來說的,對開擴東雍這樣一件大事,不要說二十萬兩,就是再多一個二十萬兩也不夠。而且朱厚煌預計,最早幾年,能不能糧食上自給都是一個問題。所以他需要的不是一筆鉅款,而是一條財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厚煌自然將注意大到了海貿之上。

海外貿易到底有多少大的商機,朱厚煌豈能不知道啊?他從正德哪裡討過來的東西,幾乎等同於開港文書了。只有他雍王的文書,大明明船也能來往於東雍與大明之間。他一心將東雍打造出一個貿易中心,成爲大明與外界聯繫的窗口。

但是怎麼想是一回事情。至於如何執行,就是一個問題了。

而且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之後海商鬧出了倭寇,但是現在的海商們還是一個極其隱秘的圈子。特別是在海外,朱厚煌想插手進去,也不大好做。所以許家對朱厚煌很重要,是朱厚煌接近海商圈子的一個媒介。

不多少時許棟從外面進來,一進門就下跪下禮道:“草民許棟,見過雍王殿下。”

“許壯士請起。”

“謝殿下。”許棟起身,他擡起頭來,看向朱厚煌,眼睛之中沒有一般人忽然見到天潢貴胄那一種膽怯的神情,反而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表情,說道:“草民得知殿下正等缺海船,特獻海船十艘,還請殿下笑納。”

“哦。”朱厚煌心中暗道:“好大的手筆啊?”海船有大有小,也不算太怪,就成本而言,小得上百兩,大的上千兩,許棟這個樣子定然是做過功課的,這十艘船要裝下兩千餘人,都不會太小,這十艘大船,說不定要扔進去數千兩銀子,而且朝廷的船場已經很少造海船,所以說海船都是有價五市,市場上的價格,恐怕也要翻一翻。而且海船對海商來說,是實力的一種,是比銀子更重要的東西,許棟一揮手,送出十艘大船,不能不說是大手筆。

朱厚煌問道:“許壯士如此大方,不知道所求何事?”

“無他,是想和殿下結個善緣。”許棟不亢不卑的說道。

“怎麼唐先生所說的,許家沒有動心嗎?”朱厚煌皺起了眉頭,他雖然看中這十艘大船,但是更看中的許家背後的商業渠道。雖然政府部門都拖延,不管古今都一樣,不過大明比現代更拖延一點。只是他們一定會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不管怎麼說朱厚煌都是一個親王。

而許家的商業渠道,卻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

因爲許家是徽商。

徽商正是明代中後期崛起的大商幫,在明朝後期甚至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徽商以宗族地域爲紐帶,遍佈全國各地的商業網絡,甚至海外的商業網絡,纔是朱厚煌最看中的東西。

許棟說道:“家父年邁,無心再大費周章了。只是,我卻還想爲雍王殿下做一些事情。”隨即許棟從衣袖之中拿出一卷文書遞呈了上去。

一個太監從許棟手中接過,傳到了朱厚煌的手中,朱厚煌一看,卻是《琉球錄》。

朱厚煌翻開一看,卻是對於琉球的描述。從地理方位,到出海航線,從人口特產,到土壤河流,雖然敘說有一些籠統,但是已經是朱厚煌看過最好的關於東雍資料了。他沒有多看,說道:“許壯士有心了。”

“殿下在琉球開港的時候,草民自然會前往。”

朱厚煌大喜道:“許棟,想不想做官?”

“做官?”許棟有點大吃一驚,他雖然在父親面前信誓旦旦,但是對於在雍王面前弄一個一官半職,卻沒有多少希冀。卻不想朱厚煌一下將這個誘餌扔了出來。

“對,孤準備在東雍開港,不拘何方都能來次交易。只是孤手中缺少人才,卿如此肯來,孤委任卿爲雍國市舶司大使,掌管的貿易一事,不知道許卿意下如何?”

許棟張口結舌面紅耳赤,說道:“草民,不,臣敢不從命。”

“許卿,也不瞞許卿了。開擴東雍,哦,這是聖山賜名。所需錢財不少,這一些都託付給許卿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章 豹房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
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章 豹房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