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

這種嚴重影響權貴的法律,即便是頒佈了,又怎麼執行啊。奴隸的一切都在主人手裡面,怎麼會說讓脫籍,就脫籍啊。

將來一定會名存實亡。

但很多東西,即便是名存實亡,也要保留下來。

朱厚煌暗道:“我一定會加強各級地方官對戶口增加的壓力。”雖然他也不知道這個辦法管不管用。

朱厚煌說道:“楊相,去制定一部奴隸管理辦法吧。”

楊慎說道:“殿下,以殿下的規劃,此事應該問御史大夫,而不是臣。”

丞相主管庶務,但並不是主管法律,真正管理法律的御史大夫。

朱厚煌說道:“孤一時間記錯了。”

朱厚煌立即將王九川叫過來,吩咐下去。

王九川得了命令,不過,短短數日弄出兩套法規了,第一 就是《奴隸管理辦法》第二就是《勳爵法》

前面的奴隸管理辦法,就是朱厚煌與楊慎談論的,上面記錄所有關於奴隸事務,雖然給蓄奴加上了種種的限制,但是也同時將蓄奴納入東雍的合法權益的一種,而勳爵法就是指能用錢買的爵位。

朱厚煌也加了一些私貨。

勳爵可以蓄奴,不過是其中一條。

勳爵沒有俸祿,只是一個名譽,但這個名譽讓勳爵成爲貴族一員,也就是說,地方上判刑,必須先行文禮部,削除爵位。但是削除爵位卻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因爲禮部所謂削除爵位根本是應對的難寫軍功封爵的一方諸侯,可以說,這軍功爵,每一個都要慎之又慎,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要限制嚴苛一點,也在清理之中。

當時可沒有勳爵這東西。但是不管怎麼說,勳爵也是貴族,所以要處置的時候,都必須按程序來,先論八議,然後才處置。這一套手續相當繁瑣,而且很容易被上層干擾。

可以說有一個勳爵在身,就有一個護身符,普通府縣官看見都頭疼。

朱厚煌也算是保護大商人的一些手段而已,畢竟歷史證明後面的商人越來越重要,朱厚煌不過是未雨綢繆而已。

朱厚煌挪動了一下詞語,覺得沒有問題,就頒行天下。

一時間。所有富豪都來賣勳爵的爵位了。

朱厚煌也不二價,一個勳爵一萬兩,不世襲。雖然朱厚煌手中過着大把的銀錢,但是也知道一萬兩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地方一個縣,恐怕也沒有一萬兩銀子之多吧。

但是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他其實錯怪了東雍民間的富人了。

很多在海面上跑的商人都有一個東雍戶籍的保護,畢竟東雍勢力大,有東雍身份辦事情的時候也方便。但是東雍的勳爵一出來,頓時有很多人來購買。

比如說那些海盜。

那些海盜之中,還真有一些想要退出江湖的老海盜,說他們惡貫滿盈有一點過了,但是說他們滿手沾滿鮮血,卻一點也不會過,他們寧願用錢賣一個安心。

不過短短數日之內,禮部就賣出一百分勳爵來,也就是朱厚煌口袋裡面一下子裝進去一百萬兩之多。

這還不是算什麼,奴隸的購置本來受到壓制,現在瞬間爆發出來,世面上簡直是一奴難求啊。這樣有激發了海盜們對爪哇的深深的眷顧。

本來經過幾輪劫掠之後,淡目國沿海一片狼藉,也隨着尤努斯的努力之下,爪哇沿海雖然不是銅牆鐵壁,但是也不是一般阿貓阿狗能夠進攻的,爪哇從軟柿子,變成了硬茬子,很多海盜都不想幹了,畢竟朱厚煌的事情並不是強制的。光碰硬骨頭,不啃肉的事情,誰肯一直幹啊?

但是奴隸市場的火爆,直接的導致這些海盜再次重整旗鼓殺回爪哇島,還是那一句話,爪哇別的不多的,就是人多,這一次他們都是爲了抓奴隸而去的。

奴隸交易稅,還有賣勳爵的錢財。等等的收入集合在一起,朱厚煌輕輕一點,居然能夠發動一次爪哇攻略了。

朱厚煌心中既是高興,也是難過。

高興的時候,口袋裡面有了錢了,但難過的事情,就是東雍民間對勞動力緊缺做出的反應。甚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朱厚煌固然從這個產業鏈上得到了好處,但是這個產業鏈越大,對朱厚煌來說,事情就越發背道而馳,他穿越過來,可不是爲了建立一個奴隸帝國的。

朱厚煌感到了深深的鬱悶。

他也明白一件事情,也就是他不解決東雍的人力缺口,那麼奴隸的事情,是絕對不會結束的,甚至僅僅是一個開始。

哪裡才能解決東雍的人口問題,只有大明,大明近億人口,即便是遷出數百萬,也是可以的,但是對東雍來說,數百萬遷過來,整個南都附近立即都填滿了。

但是現在不是正德時期了,在正德年間,大明皇帝正德對朱厚煌看中無比,所以遷移流民,幾乎是輕而易舉的時期,甚至只需要打一個招呼就行,自然有人送上門來,那個時候,只恨自己的錢少,不能遷過來更多的人,而不是好像是現在,有錢也弄不過來人。

在嚴厲的海禁政策之下,沿海還有很多的疏漏之處,可以由百姓冒險出海,但是這樣的數量,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朱厚煌又一次開始思考,靖難的可能行了,畢竟擁有大明的資源,投入大海,要比朱厚煌一個使勁折騰,強的多。

東雍與大明有兩個根結,第一是人口,第二是貨物,這兩點不解決,東雍與大明的矛盾,遲早會發生的。

有益的政策,不一定是正確方向,至少現在就是,朱厚煌的奴隸法規,給東雍帶來極大的收入,而且大量奴隸的出現,對東雍來說,不僅僅一些財富而已,而是源源不斷的支撐南都附近平原的開拓問題,大量的種植園開拓出來,本來是荒地的地方,立即變得有產出了。

對於東雍來說,南都物資豐富,對朱厚煌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但是這個好消息讓朱厚煌高興不起來。

自耕農是朱厚煌統治的基礎,而南都這邊大量的種植園經濟的發生,會蠶食他的根基,讓他的緊迫感,一天一天強了起來。

而且朱厚煌不得不修改另一項東西,那就是徵兵體系。

首先,要解決幾個問題,就是雍軍之中,要不要奴隸兵。第二那些種植園主,要不要服從兵役。一個種植園主擔任的社會責任,與一個百姓能一樣嗎?還有種植園主的收稅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朱厚煌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就是法律問題,都是滯後的。

朱厚煌立即召集東雍重臣商議這個問題。

朱厚煌一提出來。楊慎立即說道:“臣以爲奴隸也應該繳納丁錢?”

朱厚煌說道:“丁錢?孤記得東雍沒有這樣的稅吧?”

丁錢是人頭稅,朱厚煌根本沒有設立這樣的賦稅。直接免除了。

“非也,殿下不收丁稅,是因爲殿下的已經將丁稅攤進了田畝之中了。”楊慎說道:“殿下所收的田稅之中,就有丁稅。”

朱厚煌默默想想,似乎他說過攤丁入畝類似的話題。但是沒有想到楊慎還記得。但是東雍的只收田稅,到底是簡化收稅,還是攤丁入畝,朱厚煌自己也說不清楚。而且他也知道,他在鹽稅之中,也蘊含的丁稅的意思,畢竟很多人可以成爲黑戶,但是不可能不吃鹽啊。

隻手楊慎摸準了朱厚煌的脈,讓朱厚煌捏着鼻子認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一章 出海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一章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