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

楊慎說道:“雍王的野心很大,他不僅僅想建功立業,還想立言,他的海外封建論,並認爲,漢制勝過明制,漢人勝過今人,所以雍王一心想創立一個古典軍事帝國?”

楊恆說道:“古典軍事帝國?”

楊慎說道:“這是雍王造詞,就是治國的士大夫全部是功勳貴族,就好像是前漢武帝之前。”

“怎麼可能啊?”楊恆說道:“簡直是,簡直是大逆不道。”

楊慎說道:“就是如此,如果雍王稍稍平庸一點,那怕是一個傻子,先帝如果執意要立他爲儲,父親也不會反對的。但是這個觀點怎麼讓天下接受,他如果是一個親王,還好,哪怕是一個有實權的藩王,但是如果是皇帝,那就要天下大亂了”

楊恆說道:“雍王是一個狂生嗎?”

楊慎說道:“如果雍王僅僅是一個狂生,我怎麼會去投奔他啊?他的雍國就是按照這個體系建造的。”

楊恆說道:“什麼?”

楊慎微微一笑,他在北京,是首輔的兒子,很多資料都有渠道去看,比如對東雍的情報收集,他有兩條不同的渠道,一條就是官方的錦衣衛的情報。首輔雖然沒有管轄錦衣衛的權力,但是首輔的兒子,想打聽一點消息,還是可以的。

шшш◆ Tтkд n◆ ¢ ○ 另一條就是楊慎自己的私人情報。

他畢竟是在東雍待過一段時間,留下一些暗子,而且楊慎想知道,也不是什麼機密,而是所謂的雍制,這些根本不能保密,也無法保密。

楊慎說道:“短短几年之內,雍王吞安南打日本,與佛郎機一戰,在南洋立下基業,並且重視齊戶編民,據說直接控制的人口,已經有三十多萬戶了,間接控制的人丁,有一千萬之多,僅僅以國力而論,已經在才朝鮮之上了。而且雍王爲了的招納賢才,啓用分封制,伯爵封一鄉,侯爵封一縣,而公爵封一府,如周制,可以裂土分茅,建立宗廟。”

“什麼?”楊恆說道:“這不是自取滅亡嗎?雍王在時,還能壓制,在雍王不在的時候,不就重現諸侯之亂嗎?”

楊慎說道:“我剛剛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後來細細一品,才知道不對。因爲東雍與大明不同,大明所轄之地,乃是列祖列宗,數千年經營之地,但是對東雍來說,東雍所在地方,全部是生地,全部是雍王一手一腳開拓出來的,這些開拓出來的地方,都是東雍的根本之地,絕對不會分封的,而分封出去的,都是邊邊角角,要麼荒無人煙,要麼遍地蠻夷,要想在這些地方長久立足,必須以夷變夏,而這樣大事,絕非一兩代人能能夠做到的,所以等各地諸侯站穩腳跟之後,也數百年之後,百年積累之後,諸位都傳承數代,也到了除爵的時候了。以一縣一府之力,如何反叛。而且雍王還一意開拓,想要打下更大的地盤。到時候雍國的國力絕非這些諸侯可比。”、

楊恆說道:“百年之後,這些諸侯就甘心除爵嗎?”、

楊恆從小被教育的價值觀念,就是分封是錯的,所以下意識的找毛病,即便是楊慎解釋了,他也覺得楊慎被欺騙了,其中定然有不妥之處,有不穩當的地方。

“其實雍王還有一論?”楊慎說道:“你想聽嗎?”

楊恆說道:“大兄請講?”

楊慎說道:“雍王說,我華夏那一朝擴土最多,非周朝莫屬,只要能將這些無主之地,納入華夏版圖,百年之後,雍王室爲東周公,也不無不可。”

楊恆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好久才說道:“雍王好魄力。”

楊慎說道:“所以我說,只有雍王才能爲我們報的大仇,等到了東雍,我就送你去考東雍吏試,東雍吏試這一段時間的考題,我不大瞭解,但是多以實務爲主,而不是以經義爲主,你可以多看看律書,算書,東雍一直缺人,你我兄弟在東雍出仕,也未必不能爭下一個封國來。”

楊慎這番話,楊恆聽了點點頭,楊恆心中暗道:“大兄不過是安慰我罷了,不過走頭無路之前,誰願意去東雍啊。”

“少爺。”楊老六說道:“你們快藏起來,前面有兵船攔截,說要檢查。”

楊慎大急,說道:“怎麼回事?我記得長江之上,根本沒有什麼攔截嗎?”

楊老六說道:“我已經問過船家了,是因爲海盜猖獗之極,所以官府加大的搜查。”

楊慎說道:“能躲過去嗎?”

楊老六說道:“可能躲不過去。”

楊老六找大船並不大,因爲倉促之間,也找不到什麼大船。不然將楊廷和的靈柩也帶到東雍去也不是不行。

有兩個原因,讓他找不到大船,第一長江裡面都是江船,很少有人去海上,不僅僅人少,船也少。

第二就是海盜猖獗,大船都不敢出海,太顯眼。躲得過海盜,也躲不過官府,對這些船家來說,官府甚至比海盜還可惡。

這也是海外貿易一時間中斷的原因所在。

楊慎看看船艙,不大的船艙根本沒有躲藏的地方。

“大人,萬萬不能被官府抓住,如果抓住了,我這一條船,就會沒收了,小老兒一家老小,都考這一條船吃飯了。”船家也進船艙。

不大船艙擠了不少人。

楊慎看着這個船家,只覺得這個船家目露兇光,不是一個好人,他不動聲色的看了楊老六一眼。

卻見楊老六手微微握拳,給楊慎打了一個手勢,顯然是做好動手的準備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敢冒險出海的人,有幾個是本分人家啊。

楊慎說道:“船家,你的意思是?”

“小老兒的意思是,江面這麼寬,完全能夠闖過去。”船家說道:“如果官人不想闖過去,小老兒就要自己幹了。”

“傖啷”一聲,楊老六長刀出鞘,說道:“你什麼意思,當初可是說好的。”

船家說道:“對,當初是說話的,絕對不會被抓住的,我現在也沒有讓你們被抓住啊。只不過讓你們下船而已。”

一個水手從懷中掏出一柄短統對準了楊老六。

楊慎見了這短統,有些哭笑不得。

因爲他認出來,這個短統是東雍製造的,當初他還被朱厚煌送過一對,不過那都鎏金紫檀木做柄,雖然能用,不過是奢侈品而已。

一想起東雍。

楊慎立即有了注意,說道:“這爲壯士,我是東雍官員,不過今日回國探親,不想有了麻煩,勞煩你帶我們一程,去東雍可好?”

船就皺眉說道:“東雍,真的是東雍嗎?”

楊慎說道:“你將我送到東雍便是,倒是一定有格外的獎賞,如果不行,你也可以將我送到移民署,想來東雍移民的政策還沒有變吧?”

船家聽道移民署這三個字,才覺得這個人說不定真的是東雍的人,無他,不到東雍是不會知道移民署的。

大明可沒有這個衙門。

“好。你們老實一點,就送你們到東雍。”船家說道。

船家立即出去操船去了,船雖然不大,但是還是海船,有五六個人操作。

如果單單按船艙的面積,是不小,但是一部分船艙,已經被貨物裝滿,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貨物,想來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東西。

楊老六說道:“少爺我----”楊老六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於是乎,重重的扇了自己兩個耳光。

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
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