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

大內氏主城,山口城。

這一座因爲大內氏而建立起來的城市,此刻見證着大內氏的輝煌。

大內義興徵召整個大內氏所有的兵力,一時間不知道多少軍隊聚集在山口城之中。

山口城位於本洲島上,也算是依山傍海。北邊的地勢逐漸變高,而南邊不遠就是周防灣,越過這一片海域,就是九州了。

自從大內氏制霸西國之後,將居城遷移到山口,已經數代人了。山口城就是大內根基所在。

一面面蕃旗張揚着,但是都屈居於大內氏的大內菱之下。黑底白紋的大內菱飄揚的到處都是。

山口城最高的建築,就是山口城的天守閣之內。

大內義興從高處向下眺望,將這一切全部收在眼裡。似乎城下無數躁動的兵馬給了大內義興無窮的勇氣。

黑川義乘就站在大內義興身後,說道:“殿下,雍軍水師已經到了釜山了。”

大內義興說道:“雍軍水師軍容如何?”

黑川義乘猶豫了一會兒,咬着牙說道:“殿下不能力敵。”他唯恐被說成膽怯,連忙說道:“雍軍有數百艘大船,簡直是如山如海,每一艘大船之上,都有好幾十門國崩,我門的戰船根本不是對手,爲了窺探對手,臣下的商船已經損失了接近一半了。雙方交戰的情形,臣也親自看過,我們的戰船根本無法靠近對方,就會被轟成了碎片。連接舷戰都打不成。”

日本的造船水平,需要補課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這些日本船本來就小,結構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被火炮一轟,幾乎立即都散架了。少有能吃上幾輪炮的。這本來就是事實。朱厚煌的艦隊與日本海軍,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更不要日本水師還沒有專業的水軍,大多都是海盜轉業的。如何能與東雍久經戰陣的水師相比。

大內義興對這個結果,其實心中已經有所瞭解了。

不然他也不會只是派商船去探查,而不是派出大內家的水師去攔截。

大內氏幾乎壟斷了日本與大明的貿易,豈能沒有水師,不說實在的,大內氏的水師與大內氏的商船,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也許是戰船上面的水手更兇猛一些。但是這對東雍水師來說,根本就是一回事。因爲大內氏根本沒有與東雍接舷的能力。

大內義興靜靜的聽黑川義乘將這些海上的情況一一交代清楚。

大內義興有一點懷念宗設了。

宗設知道那些東西是必須稟報的,那些東西是不需要反覆稟報的。從這一點來看,宗設的這個繼承人顯然不能說合格。

大內義興等他說完之後,模棱兩可的說道:“你下去吧。”並沒有對黑川義乘的意見,表達出是或者否的意見。

大內義興等黑川義乘退下去之後,說道:“義隆進來吧。”

大內義隆拉開紙門走了進來,跪在大內義興身後行禮說道:“拜見父親大人。”

大內義興沒有轉身,說道:“義隆,剛剛的情況你已經聽到了,說說吧,你是什麼意見?”

大內義隆暗地裡鬆了一口氣,暗地:“父親沒有責怪我偷聽的事情,就好了。”隨即想起大內義興的問題,他說道:“父親大人,海上的實力終究是海上的實力,不管怎麼說,他們總要上岸,山岸了,孩兒願意帶着大內勇士去會一會雍軍。”

大內義興長嘆一聲,說道:“如果,你僅僅是這樣的見識,我又怎麼放心,將大內家的基業交給你啊?”

大內義隆說道:“父親大人,春秋鼎盛,何必說這樣的話。”

“生死無常。義隆你必須承擔起大內家的責任。”大內義興說道:“別的不說,那些國崩該怎麼應對,你想過,那不是一門兩門,而是幾百門,幾千門?”

大內義隆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所謂的國崩。就是指火炮,日本人以爲這火炮的威力能鎮壓一國,所謂被稱謂國崩,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日本的一國太小了一點。但是從此可見火炮對日本的震懾力。

船是不能上岸,但是火炮卻是可以的。

一想到這裡,大內義隆就不知道該說什麼是話了。面對這樣數量的大炮,戰鬥幾乎已經註定了。但是想要雍軍要大內家家主的人頭去謝罪。作爲兒子又怎麼任人殺了自己的父親。大內義隆沒有了注意。

大內義興回過頭來說道:“義隆,你就說讓我用我的人頭換來大內家的生存,我也高看你一眼,你真的適合當一個公卿,而不是大名。”

“父親大人,孩兒萬萬不敢,孩兒請父親大人退位,孩兒成爲大內家的家主,用孩兒的人頭換東雍退兵。”大內義隆不知道從何處冒出一個念頭說道。

大內義興心中有幾分感動,但是更多是失望。說道:“我已經年過半百了,還能活上幾年?你如果死了,等數年之後我死了,大內家交給誰?你想過沒有?”

一個合格的武家繼承人不好培養,不僅僅要有個人能力,也要背後有勢力支持,大內義隆不僅僅代表他自己,還代表着大內氏境內的很多勢力,如果大內義隆死了,大內義興幾乎無法培養出一個適合大內氏所有勢力利益的繼承人,這就說明,大內義興必須改變大內家現有的勢力格局,進行一場大清洗,爲大內義隆來鋪路。

大內義隆不知道該如何接口,只能低頭,額頭放在手背之上,雙手疊在一起,放在地板上。

大內義興說道:“記住我給你上最後一課。你知道我大內氏是起於說明時候嗎?”

“知道。”大內義隆對自己家的歷史還是很清楚的,說道:“祖上爲百濟聖明王的兒子——琳聖太子。琳聖太子當年渡海來到日本,在周防國境內的多多良浜靠岸,留下的子孫即稱多多良氏,其中有一族在周防國大內村居住,後即以地名爲其苗字稱大內氏。”

“繼續。”大內義興說道。

“是。”大內義隆繼續說道:“在南北朝時期,我家正是被任爲大名,是周防國守護,不過,當時大內家分爲兩支,分別效力於南北兩朝---”說道這裡,大內義隆好像也明白了說明,說話的速度越來越慢了。

“對。這就是我要交給你的最後一課,家族的生存高於一切,這本就是中土世家的故計,諸葛家,分別效力於三國,彼此之間,即便是殺了戰場也好不留情,只要能自己的家名與血脈流傳下來,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大內義興說道。

大內義隆想起大內家歷史上,兩次分裂,都是效力與不同的勢力,彼此之間,比仇人還要兇狠。失敗者都被殺的乾乾淨淨的了,心中已經有所預料了,身體忽然顫抖起來,說道:“父親大人---”

大內義興說道:“對,如今明寇此來,來勢洶洶,我大內家不是對手,如果戰勝不了對手,那麼就加入他們。大內氏必須有願意投降東雍,奉獻出自己的忠誠。”

“父親大人----, 你要孩兒投降明寇嗎?“大內義隆手猛地握緊了,指甲深深的插入了肉裡,一滴滴的血流了出來,在地板上暈開。

“我老了,”大內義興帶着幾分寥落說道:“活不了幾年了,不願意在臨死的時候,背上一個變節的名聲。請你原諒我這一點私心吧,我捨棄了大內家成全我自己的名聲,但是你卻必須承擔起,將大內家傳承下去的責任。”

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
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