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

劉伯臣是一眼也不想看見他了。他送走了何文淵之後。立即開始善後了。溫州的事情夠他善後好一陣子了。

快船的速度很快,不過數日功夫,何文淵就到了朱厚煌這邊。

朱厚煌整理衣冠,迎出何文淵說道:“孤恨不得見何公,何公何來之遲?”

朱厚煌之前,根本沒有聽過何文淵這個名字,不過,聽說何文淵投降之後,才從小繡衣衛哪裡那看來何文淵的資料,突擊看了看而已。

何文淵不敢再怎麼說,也是一個進士。

作爲第一個投降朱厚煌的進士,朱厚煌不管何文淵品行如何,都會使勁的拉攏,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減輕文官的敵對與抵抗。

“臣不能早迎殿下,早正正統,實在是罪該萬死。”何文淵也從當日的失態之中清醒過來了。

也不知道他後悔,不後悔當初骨頭太軟,還是習慣了骨頭太軟。

早已扭轉心態,好像不是被俘虜的,而是來投奔朱厚煌的。

朱厚煌與何文淵把臂入營,說道:“當今局面,何先生有什麼可以教我的?”

朱厚煌很快就明白,不是任何人都能諮詢天下大事的,比如何文淵。

何文淵的講的都是老掉牙的東西,什麼勤修德政,厲兵秣馬之類,正確的廢話。朱厚煌立即知道何文淵固然不是廢物,但也不是什麼天下大才。

朱厚煌說道:“如今福寧不下,何大人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何文淵心中大定,福寧城中的仇華,我還是能對付的,誰叫他來的太遲了。

“臣自當爲殿下效力,只是臣有一事,不得不言。”何文淵說道

“請講。”朱厚煌說道。

“臣在家在廣昌,還請殿下派出人手,將家人帶過來了。”何文淵說道。他這樣說,既是想取得朱厚煌的信任,也是想免去家人之難。

畢竟大明朝廷對投降叛賊的地方官,從來是不手軟的。

朱厚煌說道:“好說。舅舅。”

“臣在。”吳鳳儀說道。

“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朱厚煌說道。

吳鳳儀微微一笑說道:“殿下,請放心,半月之內,何大人的家人就能到福州。”

江西廣昌,其實與福建相鄰,只要翻過武夷山就可以了。

繡衣衛雖然在哪裡沒有暗樁,但是距離進,可以從福建抽調人手,方便的很。

朱厚煌說道:“何大人此來,孤本以福州知府之位,虛位以待,只是福寧府棘手之極,不過何大人能幫孤拿下此城,福建布政使之位,就是何大人的了。”

“臣謝主隆恩。”何文淵立即下拜謝恩。

朱厚煌攙扶起來何文淵,好一副君臣相得的局面啊。

朱厚煌對大明的統治,只能因循舊制,不是想不想改變,而是想一邊打仗一邊變法,朱厚煌夾帶裡面的人才根本不夠。只能大量的任命降臣,根本做不到將雍軍的制度複製到大明。

朱厚煌與何文淵的戲演完之後,朱厚煌長出一口氣,說道:“朝廷任用此輩,如何不敗?”

“那殿下,爲什麼還用這些人?”俞大猷忽然問道。

“哈哈哈。”朱厚煌長笑一陣,說道:“這個問題,問的好。”

雖然他還在起兵靖難之中,但是他已經感受到一點,那就是打進北京之後,纔是對他最大考驗的開始。

他一定要變法。

當然這些都不用給俞大猷說,他問俞大猷道:“都準備好嗎?”

俞大猷說道:“從水師卸下來,五十門銅炮,都已經安置到位了,而且用來放崩的地道,還需要一點時間,臣覺得放崩的這個方法,似乎不適用於南方的城池。”

俞大猷絕對是經驗之談。

因爲升龍城就是前車之鑑,而今日放崩福寧城,也是困難重重,最大的困難,就是地下水,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挖出地下水。不過,福寧雖然在海邊,不像升龍府那邊江湖環繞,還有挖掘地道的餘地的,不過施工困難一點而已。

朱厚煌說道:“好繼續做,不能將攻破福寧府的希望都放在一個文人身上,如何劉伯臣已經攻下福州,孤不可能頓兵此處不走,所以一定要快。”

最少在前期,時間是雍軍的優勢。

“是。”俞大猷說道。

朱厚煌與俞大猷這邊商議如果強攻福寧城的時候。

何文淵也開始行動了。

何文淵見了朱厚煌纔算是安下心。

他知道,他投降雍王的行爲,絕對不見容於朝廷,如果落在朝廷手中,簡直會生不如死。所以他一定要拼命賣力讓雍王獲勝才行。

即便不能讓雍王獲勝,也要得到雍王的信任,在雍王撤退的時候,能將自己帶上,去南洋小島上,最少能活下去。

爲了活命,何文淵什麼都不要了。

何文淵立即開始寫信,刷拉拉的寫了幾十封書信,找來一些書吏,讓他抄寫,然後何文淵都一一簽名。

何文淵如此自信,就是因爲他在軍中埋了後手。

無他,這士卒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溫州招兵的,而且當時說的要在溫州駐紮一部分的,何文淵對軍隊不敢興趣,但是他對權力感興趣,他不希望在溫州地面上,有不受他影響的存在。所以何文淵對軍中也安插了人手。

因爲大明的特殊情況,文官的權力高高在上,遠遠超出這些武官的權力,讓何文淵一插手,立即有很多人向何文淵靠攏。

因爲很多武將的經驗,就是單純的武將不向文官靠攏,根本沒有建功立業的可能。

而且仇華在軍中的根基太過淺薄了。

他調過了不過數十人,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月而已。

他即便是再有能力,他的觸角也不能深入軍中每一處。何文淵寫的書信,只要射進城中,仇華就會面臨一個難題。

他處置不處置?

不處置如果是真的怎麼辦?而且信中幾乎是真的。何文淵只不過是有些誇大而已。

處置的話,恐怕會激起兵變,如果不處置的話,這些真的投地敵怎麼辦?

而且換位思考的話,這些何文淵的暗子,知道自己被仇華知道了,會怎麼辦,他們會不火坐以待斃?

總之,雙方几乎上無法避免一場內亂了。

“最毒婦人心?還是最毒刀筆吏?”朱厚煌冷笑一聲。

何文淵進入營地之中,一舉一動,都在朱厚煌的監控之下,那邊有動靜,這邊很快就知道了。

朱厚煌立即派人將這些書信全部射進了城中,並命令所有的軍隊厲兵秣馬,等待城中的內亂。

福寧城之中本來還雙平靜的局勢立即變得微妙起來。

仇華臉色鐵青之極,他桌面之上,擺着十幾封書信,他麾下的每一個重要部下都有了,而且不用擔心僞造。因爲何文淵已經繞着城牆,向城中喊話好幾次了。

很多人不認識何文淵,但是認識他的人更多。這樣溫州失陷的局面已經不容質疑了。

城中暗潮涌動,很多溫州人有意無意的抱團,而福寧本地人也變得很有存在感,至於家中溫州以北的士卒,都向仇華靠攏了。

仇華一咬牙,當即立即,將他的家丁還有家在杭州一帶的將領,召集起來,說道:“如今福寧已經不能守了,故而我要突圍。你們誰願意跟隨?如果不願意跟隨,我們好歹是胞澤一場,我也不會怪你們,只要你們穩住福寧城中局面,等我走了再投降,就算是對得起我了,怎麼有人願意留下嗎?”

還真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畢竟他們的家人都在朝廷控制之下,纔不願意投奔雍王。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