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

莫登庸很看不上鄭綏,在莫登庸看來,他如果有鄭綏的身份地位,早就將天下平定下來了,而不是弄成這個樣子。

莫登庸說道:“阮世恩,你覺得該怎麼辦?”

阮世恩知道,這是莫登庸對他的考教,他沉吟一會說道:“殿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分。學習後漢曹操,協天子以令不臣。不求能使得天下人信服,只求讓天下人無所適從。”

黎朝歷經數代,當然有忠臣的。大義名分雖然並不重要,但是兵者國之大事,任何一點細節都要考慮道,增我一分,就是損敵兩分。

“鄭綏用兵之能,陛下並不懼之,然唯恐天下共皆與陛下爲敵。故而臣請派遣使者招降陳昇。”阮世恩說道。

“招降陳昇?”莫登庸眼睛微微一眯說道:“不錯,恐怕陳昇不會爲孤所用。”

陳昇就是鐵山伯陳真的兒子,鐵山伯舊部之亂,陳昇就被鐵山伯舊部推爲共主,當然了陳昇這個共主,到底有多少權力就是另一回事了。

陳真死的太過突然,身後勢力四分五裂,如果他們不是怕自己人想打起來,陳昇還沒有那麼容易上位。但是根基不穩,即便是上位之後,陳昇更多是扮演一個協調者的身份。

莫登庸敢肯定,他招降的意思透漏給陳昇之後,陳昇不能,也不可能迅速做出判斷,他們內部非要有一次大討論不可。

有這個時間,足夠讓莫登庸打敗鄭綏了。

故而莫登庸根本已經做好所有準備,就等着西征的時候。卻傳來消息,鄭綏決定東征了。

鄭綏乾脆說小皇帝已經死了,在西京清化找了一個黎氏子弟當皇帝,不過這個皇帝只是傀儡而已。大權悉數在鄭綏手中。

而鄭綏的使者也是穿梭在各個大小軍閥之中,與莫登庸的使者針鋒相對。恨不得拔刀相向,殺了對付纔好。

特別是勢力最大陳昇這裡。更是使者如梭,來往與陳昇手下的重臣。在別的地方,是雙方使者針鋒相對,而在這裡,卻是陳昇麾下的重臣分成兩派,爭鋒相對。

不管怎麼說,鄭綏與莫登庸一致認爲,陳昇根本無力參與進這一次征戰之中,雙方這一場打在戰,幾乎可以確定紅河三角洲的霸主。

而紅河三角洲的霸主,幾乎等同於越南霸主了。擊敗最大敵人之後,剩下的就是收尾的工作了。

當整個紅河流域的氣息都變得緊張起來,所有安南人都等着這一場大戰的結果的時候。朱厚煌也得到了全部消息。

朱厚煌二話不說,先將這一封安南郡王所簽下了割讓海雲關以南土地的文件。

占城王看着這一份文件,先是驚喜非常,不斷的揣摩,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不過過了一陣子,占城王纔回過神來,說道:“安南小皇帝,不過有名無實,他寫下來的東西,有用嗎?”

朱厚煌說道:“這東西有沒有用,就要看在誰的手裡,在占城王手裡,你絕對是沒有一點用。但是如果在孤的手裡,卻有大用。孤現在欠缺的只是一個名分,有了這個就有了名分,大王的準備的怎麼樣了,等莫登庸與鄭綏決戰之時,就是我們插手之時。”

占城王說道:“孤爲了一天準備了很長時間,只要殿下一聲令下,十日之內可以出兵。”

十日之內可以出兵,對占城王來說,已經是相當有效率的事情了。

朱厚煌也在計算着他的兵力,暗道:“不行,我現在手中只有五千士卒,縱然能戰勝莫登庸,也得不到最大果實,必須讓後續軍隊過來了。”

朱厚煌再次沉吟一會兒,心中暗道:“升龍堅城,非火炮不能攻破。而且必須是大量的火炮,再則安南也是有水師的,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我這一次賭了。”

朱厚煌告別了占城王,立即傳信給東雍,要求將訓練好的新軍,還有東雍艦隊,甚至連南洋艦隊統統動用了。

就整個東雍來說,除卻打不了硬仗的縣兵之外,全部動用了。換句話說東雍已經空了。

朱厚煌算過,朱厚煌擊破安南水師,然後以火炮轟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需要十幾天就行了,如果不順利的話,就不知道拖到什麼時候了。

朱厚煌賭的就是這十幾天的時間空檔,沒有人來進攻東雍。

朱厚煌的命令很快就傳到了東雍。

戚景通與吳明,許棟三人看着朱厚煌的命令,心中有些沉重,他們意思到有戰要打了,還是大戰了。

這樣的大事,戚景通三個人不敢輕易決斷,將陸完與王陽明,吳行之三人也請了過來。

陸完看了信之後說道:“那麼儘管去吧,不用擔心家裡面,我給那麼保證,即便是佛郎機人大舉來犯,我也能守上一年。絕對誤不了事。只是我倒擔心殿下,成祖之時,並不是沒有討伐過安南,連綿數十年,最後不得不撤退,而如今東雍兵馬能出動的水陸人馬不足兩萬,縱然有占城國相助,也未必能佔安南的便宜吧”說着說着,陸完想目光投向了王陽明。

王陽明怎麼能讀不懂陸完的意思。

陸完是擔心朱厚煌應付這樣的局面,陸完所抽調的兵力,可以說是整個東雍的精華,一旦有失,且不說這一場大敗,造成的財政破產。想從新糾集這麼精銳,非三五年之功不可。

這樣的損失,不是現在的東雍能承受的起。

所以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

王陽明雖然覺得陸完對朱厚煌不太瞭解,但是覺得他在東雍也沒有什麼咬緊的事情,去一趟也不是不可以。

“好。晚輩就去探望一下殿下。”王陽明點頭說道。

陸完說道:“戚將軍,你就留下來吧。你的傷勢經不住遠設重洋。而且東雍軍務,也要有一個人主持。”

陸完已經有意思與戚景通拉開關係,之前陸完都叫戚景通爲世顯。而現在卻稱呼爲戚將軍,其中自有奧妙。

戚景通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傷腿,雖然心中有千萬個不甘心,最後還是長嘆一聲說道:“好吧。”

“行之,開支如何,能支持嗎?”陸完說道。

吳行之說道:“能是能,但是如此一來,東雍財政就空了,最多堅持一個月。所以一個月之後,第一批戰利品必須來到東雍。”

“這麼緊?”陸完皺起眉頭。

吳行之說道:“先前殿下說過,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現在殿下動用的兵馬越多消耗也就越多了。再者戰場上兵危戰急,下官不敢從緊,只能從寬,故而實在撐不住了。”

他不是沒有打過仗的人,帶着附加條件越多,這仗就越不好打,陸完說道:“沒事先撐着,大不了陸某人舍卻這一張老臉,去江南走一趟,只需盡力就行了,錢財之是小事。”

陸完雖然去位的原因並不光彩,但是畢竟江南出身,舍卻面子,去向老友借錢,還是能借幾十萬兩銀子的。畢竟雍王的這麼大的家業在這裡。

六個人商議妥當之後,就立即開始行動,不過一天功夫,五千士卒,還有足夠的糧食輜重,以及東雍艦隊本部,近二十條船,數百門佛郎機炮一起出動。

這股海上力量,比不上當初鄭和的艦隊,也比不上佛郎機的艦隊,但是卻不是安南小國的水師可以面對的。

許棟站在船頭,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居然有掌管這麼艦隊的一天。他對安南一行充滿了興趣。

不僅僅是許棟,從朱厚煌歷次征戰之中得到好處的軍人,都在期盼戰爭。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章 元宵宴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章 元宵宴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