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

“舒服啊。”俞大猷不由的喊道。

頭上重重的捱了一下,“臭小子,殿下問你話的。”李良欽說道。

俞大猷就知道剛剛是李良欽出手,這種拿捏按摩的手段,也只有他師傅能做得如此快捷,如此高明。

“是。”俞大猷說道。他定了定神,回想到剛剛戰場上的一切,俞大猷苦笑說道:“殿下,恐怕只剩下一半了。”

所有戰鬥朱厚煌都看在眼裡,他的心中早就有所預料了,但是從俞大猷的耳朵裡面聽到,還是感到心中劇痛。

朱厚煌身子一晃,一把按住城牆,說道:“走,我要去看看。”

這個時候,朱厚煌連平時端着身子的自稱孤,也忘記了。

西門後面的甕城之中,雍王親軍的的士卒,橫七豎八的靠着城牆躺着。鮮血從他的身上流了出來,將城牆與地面全部染紅了。傷勢比較輕一點,還能自己包紮,更多的人是躺在地面之上,只有出氣沒有進氣,顯然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

氣氛很低沉,只有低低的呻吟之聲,卻沒有多少慘叫之聲。

朱厚煌只是匆匆一看,發現俞大猷的話大概有點嚴重,因爲在甕城之中,大約有七八百人之多,但是俞大猷所說的也並不算是太差。因爲有一二百的傷勢嚴重之極。此刻連慘叫之聲,也喊不出聲來。

朱厚煌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從今天之後,想要再次出城做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戰,對雍王親軍來說,早已傷筋動骨。不修養一段時間,根本不可能出戰了。

這一絲念頭,立即從朱厚煌的心頭閃過。朱厚煌隨即將這個念頭放在一邊了。他根本沒有再去想這些。朱厚煌先要解決,將這些人給救過來,多救一個,就是一個。這些人都是朱厚煌精心培養出來班底。每死一個對朱厚煌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朱厚煌立即派人將安慶城中,所有的醫師帶到這裡,用所有最好的藥材,來搶救這些傷員。

這一夜,這些醫師,挑起火把,通宵達旦,朱厚煌也一夜也沒有睡覺的,在這裡枯坐到天明。

在朱厚煌沒有睡意的時候。也有一批人沒有睡意。

在寧王軍中,劉養正看着眼前的一把火統,這一把火統正是從戰陣之上,從雍王親軍手中奪下來的。

雍王親軍在這一場大戰之中,傷筋動骨,有二百人左右就遺屍在戰場上。很多兵器都遺留在戰場之上了。雍王親軍之中,火槍手的傷亡最少。但也不是沒有。最後這火器最後落到劉養正的手中。

劉養正自詡精通兵法,對火器什麼的,也是非常精通。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火器,此刻正在細細的揣摩。他越看,眼睛越亮。

劉養正從這火器之中,也看出一點名頭。暗道:“這火器的威力極大,而且操作方便。”劉養正搬動扳機,一聲清脆的敲擊之聲,有火星在燧石上面閃出來,劉養正也從一邊翻出了一包包包好的火藥。還有鉛彈,已經制造鉛彈的模具。

劉養正繼續暗道:“這一戰雖然失利了,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的,這就是天大的好處。”他輕輕的撫摸火槍的槍管,暗道:“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劉養正將火槍放下,起身踱步,他閉上眼睛,再次想起戰場上的一切。

劉養正檢查過戰死的寧王中軍的傷口,大多是死在火槍之下。不要看雍王親軍,訓練有素,但是在戰場上的威力,還不如劉養正手中的新火器,威力大。要不是他們這種肉搏與火器相結合的陣法,區區一千人,能在數萬的軍陣之中玩出什麼花樣。

劉養正雙眼放光,他從雍王親軍的陣法之中,看出了一個方向,暗道:“自古以來,兵刃以弓弩爲第一,至本朝以來,火器的地位取代了弓弩,成爲了第一,但是火器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弓弩在軍陣之中的地位。而且火器以笨重,射速緩慢等問題,不能與軍陣有機結合。”

劉養正回想出一個個陣法。

這些陣法都是古代陣法,裡面弓弩都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宋代的弓弩。宋代以弓弩第一,多少陣法之中,弓弩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劉養正將這種火槍放置在陣法之中。無數陣法在劉養正的腦海之中活了起來,不過放置弓弩的地方,改成了火統。這些陣法,在劉養正的腦海之中動了起來,好像有無數人馬在他的腦海之中混戰。

“砰砰。”火槍發射的聲音。劉養正好像聽到這火槍的聲音。

大批大批的人在火槍之下陣亡。

“不行。”劉養正睜開了眼睛,他的頭上微微見汗。剛剛的推演耗費他太多的心力。他心中暗道:“單單憑藉空想,完成不了這些陣法的設計,這是一種全心的武器,雖然能代替弓弩的位置,但是並只是有弓弩的作用。”劉養正又從一邊拿出另一個物件,就是一把刺刀,他將這一把刺刀輕輕的卡在槍頭之上,火槍就成爲一柄短矛了。劉養正揮舞兩下,只是劉養正是一個文弱書生,並沒有多少武功底子,揮舞兩下。並沒有一點威風,反而還一絲可笑。

劉養正深思道:“大王想爭奪天下,以寧王蕃的底蘊,可是千難萬難,如果早些知道有這樣的火器,勝算可以大增,只是有一點遲了。”

“必須力勸殿下不要在安慶城下停留,沿江之下,先攻南京,只有攻下南京,殿下才會有整兵經武的時間。”劉養正暗道。

第二日一早,劉養正就起身去見寧王了。

寧王神色不好,昨日一敗,讓寧王心中不爽之極,今日一早,他一開口就說道:“安慶城是孤進攻南京要地,諸位先生有什麼良策能教授孤啊?”

“殿下。”劉養正再也忍不住了,說道:“兵貴神速,安慶小城雖然頑固,但是並不能完全遏制長江水道,天下之重在於兩京,殿下欲爭霸天下,就要以爭奪兩京爲先,區區安慶小城,根本不足掛齒。”

寧王沒有一點變化,說道:“還有誰有良策教孤?”他的聲音很是平靜,但是經常在寧王身邊的人,才能從寧王身上看出來,他其實並不是太高興的。

“殿下,劉先生此言差矣。”李士實說道:“殿下,想要成其大勢,必須要深固根本,而殿下的根本就是江西,安慶不拔,即便殿下得了南京,也與江西相隔,到時候首尾不能相顧,情勢只會更糟糕。故而,必須在正德進入南京之前,奪下安慶府,然後進攻南京,故而我們的時間不多。”

劉養正看向李士實,目光之中怒氣流轉,好像是在責怪李士實怎麼改變主要,明明說好的要將勸殿下速攻南京,而不是留戀於安慶城下。

李士實避開了劉養正的眼睛,心中嘆息一聲,暗道:“這劉養正雖然有些才華,但是畢竟太嫩了。他沒有看見殿下已經有些厭惡他嗎?殿下在安慶城下傷了面子,不將這一口氣出了,殿下斷然不會離開這裡。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即便他立下再大的功勞,恐怕將來也不得善終。”

“好,李先生所言甚是。”寧王說道:“不奪安慶,孤絕不收兵。諸位各盡其能,爲孤出謀劃策。助孤一筆之力。”寧王的目光掃過所有人,最後在劉養正身上停留了下來。

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章 餘波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
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章 餘波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