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帝崩六

王陽明沉默了。

按王陽明的心思。他並不是多希望朱厚煌登上皇位的,與楊廷和的心思一樣,覺得朱厚煌不是一個安分的人,這樣一個人登上皇位,對大明來說禍福難了。

但是朱厚煌如此哀求,他又不能不說什麼。

因爲他知道,他天然的貼上了雍王的標記。如果沒有今日之事。那麼他還會有回到了大明的一天,但是有了現在和一件事情,他已經與雍王一榮具榮,一損具損了。不要妄想回到大明瞭。王陽明長嘆一聲,說道:“殿下,開創東雍基業,爲何還要回大明爭位,以老臣之間,殿下就當做沒有看過這兩封書信吧。如果陛下有能力衝破楊閣老的阻攔,封殿下爲儲君。殿下自當從命。如果陛下不能壓服楊閣老,那麼殿下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流漏出急切之心,反而使得殿下在陛下心中失分,爭統大事,萬萬不能操之過急。”

朱厚煌好像聽明白,又好像沒有聽明白,說道:“如今,朝中紛紛擾擾都向孤而來,孤該如何應對,難道什麼也不做?就不會被牽連嗎?”

奪嫡之事,有進無退,即便是你想退也無處可退。什麼也不做,簡直是任人宰割。

“殿下,覺得該做什麼?”王陽明反問道。

一時間朱厚煌語塞了,是啊,該做什麼啊?他發現他完全插不上手。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去插手。

王陽明說道:“奪嫡的關鍵在於京師,殿下在千里之外,什麼力氣都做不了,反而有所妄動的話,不但無利反而有害。殿下不如深務根本,以圖後舉。”

“何爲根本?”朱厚煌向王陽明請教道。

王陽明說道:“殿下以爲,陛下何以選殿下爲儲君?”王陽明不等朱厚煌說,就爲他解答道:“無他,殿下深肖陛下。”

對歷代太子來說,最深的魔咒,就是皇帝常言不類己。但正德之所以高看朱厚煌一眼,就是類己。

正德好大喜功,一心想開疆擴土,朱厚煌也是。

正德不喜歡儒教,反而在雜學上有所精進,比如在佛學上,而朱厚煌也是不喜歡儒教,在正德看來在算學上也有所造詣。

正德覺得朱厚煌登基,能夠很好的繼承自己的政治思想。

所以,想確立儲君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厚煌。

“但是僅僅是深肖陛下,也不是陛下立殿下爲儲的所有原因,殿下攜二十萬兩出海,有今日東雍之勝,顯示出殿下之能,纔是陛下選定殿下的最後原因,所以殿下應該做自己一直在做的,讓陛下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朱厚煌說道:“弟子知道了,”朱厚煌長行一禮道:“弟子,這就親自督促火炮的進展,努力攻下馬六甲城,爲陛下獻禮。”

奪嫡之事,直接用陰謀手段,是下乘之事。而顯露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纔是最好的繼承人,纔是上乘。

朱厚煌得了王陽明的指點,元氣滿滿的去督造火炮了。

在朱厚煌走後。

王陽明獨自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細細的思量。

他給朱厚煌所言的,並沒有騙朱厚煌。奪嫡之爭,發展到現在分明成了大明皇權與內閣相權之間的爭奪,根本不是朱厚煌所能插上手的,無謂亂動,只能給對方以破綻。不過也未嘗不是安撫朱厚煌之詞。王陽明此刻所想的是。朱厚煌真的不適應當大明的皇帝嗎?

朱厚煌有沒有才能?有。

但是朱厚煌適合不適合當大明的皇帝。王陽明之前以爲是不適合,無他,政治路線上的南轅北轍。

比如在大明,幾乎早就成爲官府不下鄉,任由地方的鄉紳自治。但朱厚煌的東雍卻講究秦漢之際的編戶齊民。幾乎每一個壯丁都在官府的名冊之間。

但是王陽明也見識到了這種力量。

如果不是沒有編戶齊民之法,陸完也不會在短短一兩年之內,開闢出數十萬畝良田,修建數百里的堤壩,並且建立起十幾座縣城,真正爲東雍立下根基。這固然有陸完的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認,東雍在制度上的優越性。

而大明文官治事,以清靜無爲爲上。但是朱厚煌這邊有意無意的以政績爲上,開墾多少良田,賦稅上有什麼上佳的表現,等等,這才東雍官場的價值觀。

這就是這樣,官府的觸角深入民間,才使得朱厚煌一直以來的人力缺口從來沒有少過。

也是王陽明帶來了大批的心學弟子,纔算是填滿了東雍的需要,不過這些大批心學弟子,不是全部在東雍出仕。不過這邊剛剛弄好,朱厚煌就南下擊敗佛郎機,開闢古晉,星城,兩地,又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兩者政治取向上爭鋒相對,纔是文官爲什麼竭力反對朱厚煌爲帝的原因。王陽明知道,楊慎也知道,如果朱厚煌登基,非要在大明掀起一場大風暴不可。

但是跟着朱厚煌時間長了,他也不能完全否定朱厚煌所做所爲是錯的,因爲如果朱厚煌所做的是錯的,那麼朱厚煌又是如何開闢如此大的基業。

那麼朱厚煌沒有錯,整個大明官場如此蠅營狗苟的,就是錯的?之前,沒有朱厚煌被選爲皇儲之事,王陽明還能不去想其中對錯,但是此刻王陽明必須要有一個抉擇了。是不是竭力輔佐朱厚煌,登上九五之位,或者覺得朱厚煌不是皇帝的人選,袖手旁觀。乃至急流勇退?

王陽明正在自己內心交戰的時候。朱厚煌安置了一下大員這邊的事務,立即乘船離開了大員,去了北港。

依舊是炮場之中。

只是在炮場主持火炮的是來自京師的炮匠。姓湯,朱厚煌稱呼他爲湯師傅。湯師傅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渾身肌肉隆起,看上去不像是一個匠師,反而是一個武將一樣。

火爐之邊,熱氣蒸騰,幾乎要將人烤熟,讓朱厚煌實在忍受不了。朱厚煌也不靠近,遠遠的看過去,一片升騰的火光,遮掩了其他東西。朱厚煌問湯師傅說道:“湯師傅,你鑄造出來的火炮,能不能擊毀城牆?”

湯師傅吶吶的說道:“這個小的,不知道,不過這已經是臣能鑄造出來最大的火炮了,再大臣也沒有把握了。”

朱厚煌對這裡的進展,非常看重,慢慢也就明白了一點,就是古代火炮,哪怕是重炮其實也就那回事了,你可以看做一個巨大的鐵管子而已。上面再有一些固定有的東西。根本沒有高大上的成分在裡面,之所以用銅不用鐵,不過是銅的熔點問題,還有導熱問題,這些比鐵好,而且銅處理來,比鐵容易,畢竟從商周時代,中國就將銅料玩的很溜。鑄造的大型銅件,比比皆是,比如寺院的鐘鼎之類。

朱厚煌與湯師傅說話的時候,滾燙的銅水倒入模具之中。湯師傅立即去前面指揮。不顧滾燙的問題,一直等冷卻下來,纔算是放了心。

等第二天,湯師傅親自動手,將一件件模具給拆了下來,一門銅炮就造好了。

朱厚煌看這銅炮就好像是一個圓形的銅柱一般,下窄上寬,上面有一片片好像是卡箍一樣的東西,通體散發出銅黃之色,上面還沒有經過打磨看上去,有一股金屬的粗糙感,朱厚煌深入炮口摸了摸,炮口大概二十多釐米,不過炮膛之中,與外面差不多,一樣的粗糙。

朱厚煌立即覺得這火炮並不如看上去的那麼好。

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
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