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

孫傳庭潼關會將

就在闖營厲兵秣馬,一邊整頓士氣,探馬如雲,將潼關與鄭州之間佈滿,甚至有闖營細作直入潼關偵查,爲孫傳庭所殺。一邊四處打糧,將不歸於義軍的寨子,狠狠的剿了一遍。雖然河南耕種不多,但是依舊有相當地方都耕作了,秋收之季,也能供應一段時間糧草。備齊糧草,就等孫傳庭出兵。以逸待勞,大破官軍。

而孫傳庭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的戰事。

孫傳庭以屯政著稱。

不管崇禎如何督促,孫傳庭都一定要在秋收之後再出兵,就是因爲糧食。

北方天災人禍,已然殘破之極,哪裡有供應十萬大軍的糧草,孫傳庭一邊督導士紳蠲助,一邊率領士卒屯田,在陝西開田數萬畝。就等秋收。只有秋收之後,纔有糧食打仗。

陝西秋收敢過,孫傳庭就坐不住了,率兵來到潼關。

而陝西各路大軍也都一一到了。

首先到的是高傑。

高傑是李自成的同鄉,因爲勾引李自成妾室邢氏,唯恐被李自成所殺,故而投奔官軍,爲洪承疇納入賀人龍麾下。孫傳庭奉密旨殺賀人龍,得益最大的就是高傑。

無他,賀人龍一死。孫傳庭自然要清洗賀人龍部,將賀人龍的親信或殺,或調。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

孫傳庭也不能做得太過,如果這種清洗擴大化,說不得這些將領就帶着數萬大軍投闖去了。

所以孫傳庭需要一個人來安撫賀人龍所部的軍心,這個人要是賀人龍部之中的舊人,但不能與賀人龍關係太過密切,還有一定的實力,否則就鎮不住下面的人。

高傑就落入孫傳庭的眼中。

賀人龍是武舉出身,而高傑是流寇降將,而且是因爲一個女人,向來被賀人龍看不起。而且官軍之中,招降的義軍流寇相當不少,在賀人龍部之中,高傑就是這些人的代表。

高傑不管是做賊還是做官軍,打了十幾年仗了,打仗的本事還是有的。

有實力,有能力,在賀人龍部之中也有資歷。

孫傳庭在殺賀人龍的同時,就派人去與高傑商議,這邊一殺賀人龍,那邊高傑就掌控了賀人龍部。

只是高傑爲孫傳庭新提拔,軍中的地位還不是太穩的,此刻正是向孫傳庭獻殷勤的時候,故而他是第一個到。

不久之後,各大將領都到了。有鄭嘉棟,左勷,牛成虎,蕭慎鼎,董學禮等人。

其中鄭嘉棟,牛成虎與賀人龍一起棄汪喬年於

義軍,而賀人龍現在已經人頭螺地,他們自然是戰戰兢兢,夾着尾巴做人,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而蕭慎貴與董學禮,左勷,都是邊軍世家出身。

比如左勷的父親就是左光先,也是算一員大將,這也是大明的常態。

左光先先是跟隨洪承疇南征北戰,後來洪承疇調到了遼東,左光先也一路跟隨,不過,也不知道與洪承疇之間到底有了什麼樣的矛盾,左光先被洪承疇棄用,回家閒居。代替他的是白廣恩。

不過,也因此躲過了松山之戰。也算是禍福相依。

大軍到齊之後,孫傳庭立即校閱三軍。

發現三軍甲冑,兵器,士氣,與自己想要的都還有差距的。但是孫傳庭已經沒有時間再多做停留,只能犒勞三軍,鼓舞士氣,待九月初一,出關擊賊。

一日頂盔摜甲,校閱三軍,對孫傳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剛剛回來休息,就有御史蘇京來訪,孫傳庭立即請見。

自開封之圍,崇禎提拔三御史出京督師,即王漢,王燮,蘇京三人,這三人都資歷淺薄,地方官出身,有戰功在身。而當初以百騎破袁時中萬衆的縣令,就是蘇京。

孫傳庭也事事讓蘇京參與,一來蘇京並非庸才,二來以示北京那位以公心,希望北京那位能夠放心。

蘇京與孫傳庭見禮過後,立即說道:“孫公何日出兵?”

孫傳庭說道:“軍中之事,你無事不與,情形如何,你已經知道,九月出兵,已經是勉強之極了。還能如何?還想如何?”

蘇京說道:“孫公所言,下官也是無法啊,聖旨三五日一督促,聖心憂慮,主憂臣辱,且闖賊蹂躪河南,河南士民翹首以盼王師,多留一日,百姓就多死一人。還請孫公明鑑。”

蘇京所言,情真意切。絕非虛言。

蘇京在入京提拔御史之前,就在河南爲官。在河南地面之上,也有一些親朋舊好。這些人聽聞蘇京在陝西,就有親朋送書信而來。

在蘇京看來,字字是血,所識之人大半成新鬼,剩下的人,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而且蘇京沒有與闖賊對過陣,只是與豫東的民軍,還有袁時中對過陣。

對闖營所部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爲義軍都是袁時中之前那個樣子。不過烏合之衆。

上情督促,下情相逼,賊數雖衆,但是在他看來的,並不過爾爾而已。孫督師治兵屯田本事,以及整頓士卒士紳的手腕,蘇京還是佩服的。只是覺得孫傳庭有些怯意。就日日來詢問,問得就是一句話。

“何日出兵?”

孫傳庭長嘆一聲,說道:“明日出兵。”

蘇京鬆一口氣,說道:“如此,下官也能給陛下一交代了。”

孫傳庭不想說這個話題,說道:“軍中時疫如何?”

蘇京說道:“已經平息的差不多,那個遊醫吳又可,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孫傳庭說道:“如此,你也下去好好安頓吧。明日開始行軍,就不如現在這麼安逸了。”

“是。”蘇京說道。

蘇京退了下去。

孫傳庭收拾心情,而今局面,多思無疑,既然決定出兵了,就將其他心思都放下來。

孫傳庭將一張地圖掛在牆上,河南陝西大部,湖廣小部都在地圖之上。

孫傳庭暗道:“闖賊彪悍,不是易與之輩。而今我兵甲不修,士卒不行,馬隊更是不如,如此與之做戰。恐怕要出奇招。”

“只是這奇,要怎麼出?”孫傳庭心中暗道。

他的手指在地面之上來回遊動,最後按在南陽之上。隨即寫下一道調令:“令猛如虎出武關,進軍南陽,大張旗鼓。假扮主力。”

隨即令親兵送走了書信。

猛如虎也算是被張軒改變歷史所救下來了,在歷史上他死守南陽,戰死。

而張軒提前攻克南陽,猛如虎還沒有上任,南陽就失陷了。就被調進秦軍之中,現在就在武關駐紮。

而左良玉大軍就在襄陽,而今猛如虎大舉從武關入南陽,然後北上。

這樣舉動讓李自成怎麼想。

此乃樹上開花之計。

潼關重兵,與武關之兵,總有一個是假的,孫傳庭也沒有想過瞞過李自成多長時間。

但是征戰之事,能干擾對方一絲,就是一絲,這些都是前戲而已。

到真正交鋒的時候,還要將士們去拼。

孫傳庭將目光放在洛陽城上,隨即從洛陽城上一點點轉移的周圍,從虎牢關,轘轅關,然後放在郟縣之上。

他隨即想了想,召集幾個幕僚,選軍中敢死之輩,派去給洛陽各寨之中送信,凡是投靠官軍之人,前罪盡銷。以本部人馬多少,各封官職。

自從李自成破洛陽之後,雖然洛陽城池幾度易手,更爲李自成扒了城牆。官府對洛陽地方的控制,更是不堪一提了,大大小小的寨子,遍佈各地,其中以李際遇爲最大。

此刻決戰之前,孫傳庭也不得不考慮,李際遇的問題。

.。www

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
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