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

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

張先壁畢竟不是二世祖,乃是風雨之中,廝混多年的人才,不敢說是勇將,但是弓馬騎射,也算精通。數次死裡逃生,數次被人啓用,豈是沒沒有原因的。

兩人帶隊交手,不過數個回合,張先壁就將這個馬家子弟斬於馬下。

“還有誰?”張先壁手起刀落,將馬家子弟的人頭,硬生生的砍了下來,扔在地面之上。

死不瞑目的人頭在地面上滾動兩下,就淹沒在煙塵之中。

此刻張先壁大隊人馬也到了。

所謂將爲兵膽,見張先壁如何勇武,他麾下的士卒,也好像是打了興奮劑一樣,嗷嗷的衝了上去。

越精銳的士卒,越紀律嚴明的軍隊,越不需要將領的身先士卒的激勵,在這樣的戰鬥之中,有身先士卒的將領固然好,但是沒有他們也能戰鬥,甚至還要擔心,衝在最前面的將領爲敵人斬首的風險。

所以,張軒很早就限制來了這一點,高級軍官不許衝陣。

但是越是組織鬆散,越是訓練不足的軍隊,就越發需要猛將帶動士氣。這也是相互需要的問題。

而如今不管王龍所部士卒,還是馬鑾所部士卒都不能稱得上精銳,故而張先壁如此舉動,帶動了所有士卒士氣大漲。

馬鑾所部瞬間被壓制下去了。

錢固然重要,但是錢沒有命重要。

所以銀子激勵起來的士氣,也是虛的。

張先壁當先一擊,將岳陽軍的氣勢打了下去,被雙方都看在眼裡了,曹宗瑜本來緊張的神經慢慢的緩和起來,見戰事一點點好轉,他反而放下心來,此刻他並不着急。

他在等一個機會。

等一個一錘定音的機會。在等到這個機會之前,他需要等待。

也許是古代戰場之上消息流通的滯後,作爲將領很難解釋清楚所謂的火候與時機,甚至曹宗瑜自己也講不清楚,他想等的這個機會是什麼?他只是在等而已。

馬鑾見這個情況卻有幾分沉不住氣了。

看着戰況一點一點被扳回來,馬鑾一時間也沒有什麼辦法。手頭的銀子,已經全部砸進去了,再想砸也沒有了,且不少在行軍之中,馬鑾能隨軍帶了幾萬兩銀子,已經不錯了。即便他現在還有銀子,那也是在長沙,在貴陽,飛不過來的。

既然沒有辦法獎賞了,只能罰了。

馬鑾咬着牙命令自己的親兵督戰,敢後退一步者斬。

馬鑾身邊還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貴陽兵,很多士卒都時代依附馬家,對馬鑾的命令執行起來毫不含糊,幾個潰逃下來的士卒,都不被斬首示衆,用竹竿高高的挑起來,震懾士卒。

一手銀子,一手刀子,馬鑾的手段,簡單粗暴,倒也不能說錯。

似乎是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馬鑾給足銀子的情況下,殺了一些潰兵,在嚴令威逼之下,雙方的戰事繼續僵持下去了。只是馬鑾等不得了,向下面的幾個將領傳令道:“一個時辰之內,不能擊破賊人,統統就地處決。”

馬鑾這樣的嚴令,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馬鑾豈能不知道。他明顯的感受到明軍的氣勢有一些衰弱,意思到,拖下去,情況恐怕不妙了。

這次督戰。

但是,他這個命令卻給他帶來了反效果。

因爲很多時候,上下級關係,並不是那麼牢靠的。特別對於盧鼎來說。

盧鼎乃是河南洛陽人,也算是讀書人出身,李自成攻克洛陽之後,被李自成納入軍中,也算是闖營的一員,不過他卻覺得了李自成成不了大事,在一次作戰之中投奔了左良玉。

在弘光一朝的政局之中,又覺得左良玉不足效力,也疏遠了與左良玉的關係。

也不知道是他的眼光好,還是命硬相剋,李自成大敗,左良玉大敗,盧鼎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不過也不是沒有影響的,他疏遠左良玉之後,在朝中沒有靠山,就成爲了奶奶不親,爺爺不愛的。立即是在馬鑾的眼中,也不是多可靠的,畢竟盧鼎在闖營之中混過,馬鑾很懷疑他會不會與李過合流。

如果不是黃朝宣,張先壁分別投靠張軒。盧鼎也不會被重用的。

此刻戰場之上,紛亂之極,喊殺之聲,慘叫之聲,乃至於刀兵碰撞之聲,充斥着所有人的耳膜,但是在盧鼎身邊卻是一片寂靜,誰也不敢說話,這一動一靜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圍數百將士重重圍住,在外面看不清楚裡面的事情,而最裡面,只有盧鼎與一個年輕的小將。盧鼎冷笑一聲,說道:“你哥還真捨得,不怕你死在亂軍之中,也不怕我不講情面,將你一給砍了?”

這個小將,就是張先珍,乃是張先壁的堂弟。

在這個年代,這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情況,凡是一方將領,身邊都有一些自己家人。

即便是張軒也弄了一些臨潁張家子弟,更何況其他人?

張先壁派他來聯繫盧鼎,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戰場之上與平日不同,就如同盧鼎所說的,刀劍無眼,張先珍很可能走不到盧鼎面前,就被下面的人給殺了。

“我知道盧公乃長者,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我不過是故舊子弟來投,盧公即便不用,也不會下殺手的。”張先珍此刻還有幾分後怕,剛剛盧鼎的命令稍稍晚上一點,他就要被裝進盒子裡面來見盧鼎了。

盧鼎說道:“好,你衝你一句長者,我不殺你。不過廢話少說,有話快點說,說完了乾淨走。”

張先珍說道:“盧公,而今的局面盧公您比我們清楚,我大哥派我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請盧公讓出一條路來?”

“呵呵。”盧鼎冷笑說道:“我在你們兄弟心中,就是臨陣叛主之輩?”

這話倒也沒有錯,盧鼎雖然數次改換門庭,但並不能說是叛主之輩,不管是對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盧鼎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向來看不起他們,也沒有將他們當做主公,但即便如此,盧鼎離開的時候,也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兩人的事情。

盧鼎或許不是君子,但是行事之間,還是有儒者風範,君子絕交不出惡聲。

縱然他瞧不起馬鑾,但是一日吃馬家的糧食,就不會做出臨陣叛變的事情來。

“盧公三思。”張先珍說道:“盧公在明,一直被排擠,不得重用,但是到了夏軍之中,就不一樣,盧公知道,夏軍之中掌權的都是什麼人?是陝西人與河南人,其中以河南人爲多。僅僅看鄭國公下面的將領,就知道了,鄭國公乃臨潁人,此戰主將曹將軍,乃是南陽人,鄭國公麾下第一軍,乃是汝寧軍。盧公與之有同鄉之誼,以盧公之能,定然能得到重用,豈不是好過在明軍之中做冷板凳?”

盧鼎不得不承認,他被說的有幾分心動了。

盧鼎也覺得自己看走了眼,當初他看不起李自成,又何曾正眼看過曹操羅汝才,卻不想真正成氣候的,卻是羅家人。縱然羅汝才已經死了,但看羅汝才留下的根基,還南明現在的情況,不出一兩年之間,夏軍一統南方,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盧鼎雖然對大明有幾分真心,但是在亂世之中,幾番轉折之下,也就淡了。面對爲新朝功臣的誘惑,盧鼎心動了。

他猶豫一會兒,嘆息一聲,說道:“這事不成的。你回去給你哥說,我雖然看不上馬家小兒,但是卻不是反覆無常之輩,這樣的事情我不做。”

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章 奪門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章 叛
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章 奪門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章 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