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

“下官代表汝寧百姓謝過將軍了。”張質躬身行禮說道。

“何須謝我。”張軒扶起張質說道:“這是大兄力爭,要謝也要謝大兄你。不過這事情,不能壞了授田大事,而且授給士卒的田地,必須是最好的,這一件事情只能放在後面了。”

張質說道:“將軍請放心,萬萬誤不了事情的。這邊請。”

張質與張軒一併騎馬過來,站在高處,看見地面之上早已畫出一個個方塊,用木牌相間隔,張質說道:“這是崇王好幾個莊子,連成一氣,有十萬畝之多,不過去年大兵過境,焚燒一空,但是田還是好田,很肥的。”

張質下馬,從地面之上抓起一把土,說道:“將軍請看。”

張軒接過這一把土,看了看,但是抱歉的很,他實在看不出這土的肥瘦,只是給了張元海,說道:“你們自己看看吧,你們的地也應該在這一片,現在有不滿意的地方,還能說,如何分下之後,再嘰嘰歪歪,我可就軍法從事了。”

“是。”張元海大聲說道,臉色的喜色幾乎遮擋不住,他雙手接過這一分土,又是捏,又是聞,甚至好撮了一點放在舌尖舔了舔,說道:“將軍,這是上好的地,我張家在臨潁的地,也沒有這麼好。”

“這地早已分好了,等到時候抽籤佔地便是了。”張質說道:“這一片地,可是崇王的心頭肉,豈能不好嗎?”

“等什麼時候。”張軒說道:“傳令,命鄧和帶着臨潁營即可出發,目的地這裡,中午之前到達,開始他們,如果不能準時到達的話,他們的地就沒有了。”

“是。”張元海大聲說道。立即派人去汝寧城傳令。

似乎在中國任何事情一旦與地關係起來,就非常重大,故而鄧和一聽到這事。就立即督促全營出動,在中午之前就渡過汝河來到了此地。

張軒已經命親兵搭起一個木臺。全軍立在下面,張軒念一個名字,就有一個人上去,因他的職位不同,分不同規格的土地,張軒親手將帶兵土地的木牌遞給他手中。

木牌普普通通的,只有寫着甲多少號,或者乙多少號等等,都是張質準備好的。

張軒表現也非常簡單,只是拍拍來人的肩膀說道:“好好幹,將來會有更大的前程。”或者說道:“是你小子啊,娶婆娘了沒有?”都是學者後世領導的那一套,對直接接觸的下屬,管的非常嚴,對不直接接觸自己的下屬,那是和藹可親之極。

這些士卒大多都是饑民出身,即便有幾個家道中落,參加義軍之中,但也是數量極少的,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這樣平易近人的大老爺,不要說還是一個將軍。

其實張軒也不是全部認識他們的。

一來擴軍太快,二來他們的人數也太多了,三四千人,張軒也沒有那麼大的腦容量來一一記憶。

這個時候,鄭廉的作用體現出來了。

張軒早已讓鄭廉爲下面人做了檔案,張軒一念名字,鄭廉立即翻出檔案,張軒瞄上一眼,比如這個人打過什麼仗,是南陽人,還是臨潁人。或者其他地方人。

故而張軒見人,幾句話,讓人覺得,大老闆一直在關注着自己,不由的感激涕零。

不過,張軒這些名字,隨口給他們改了名字。

“什麼李驢兒,叫什麼驢啊,我看你就是一匹千里馬,你就叫李千里吧。”張軒拍着一個瘦小的士卒說道。

“謝謝謝謝---”這個剛剛被改名爲李千里的李驢兒,頓時結結巴巴的,說不出囫圇話來了。

張軒笑道:“不用緊張,去看你的地吧。”

加上馬隊有三四千人分地,故而張軒一天都沒有分完,分了兩天的時間,纔將所有的地都分了下去。張軒一分下去,張質立即派人去核實,填了田契。闖王早已傳下命令,所有新得之地,都三年免徵。

對於這個命令,張軒執行的並不是很徹底,比如說那些結寨自保的地方,不受張軒直接控制的地方,張軒還是命令各寨交出一些糧食來換平安,否則張軒大軍一兩萬都要吃飯的,這飯從什麼地方來,襄陽方面可不會撥下一文錢。

但是對於自己的親信子弟兵,這個政策執行的非常嚴格,三年免徵,一年也不少。甚至因爲汝寧地面上的勞力不足,張軒都準備當農忙時期給軍中放假,讓他們回去幫忙了。

第二天終於分完地之後,所有士卒都興高采烈,不知道誰先喊了一聲,道:“萬歲,萬歲,萬歲。”

數千人扯着喉嚨大喊,聲震四野。

張軒立即皺起眉頭,張元海立即知道不對,他趕緊命令自己身邊的人大喊:“萬勝,萬勝,萬勝。”

兩股聲音裝在一起,弄得很多人都不知道喊得是萬歲,還是萬勝了。

不管怎麼說,這個情況都是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分地授田之後,大大激勵了軍中士氣,而今的軍心可用。

張軒隨即下令所有人都解散,所有人都去看自己的地去了。

張軒看他們散去,轉頭一看鄧和的臉色有一些難看,好奇的問道:“怎麼了?分了地不高興嗎?”

鄧和說道:“賴將軍厚恩,分了我千畝良田,只是如今我現在孤身一人,親族皆無,哪裡照顧得來啊?”

“這事啊?”張軒微微一笑,說道:“張知府,你給他說吧。”

“是。”張質說道:“我早已想到這一點,這些良田如果你們想自己管,也是可以,但是覺得自己管不了,就可租聘給官府,官府當以官田招租,租子官府抽一成,剩下的就是你的了。”

鄧和一聽這個,微微一笑,說道:“既然如此,這我那千畝良田就交給張知府了。”

“你到信得過我。”張質說道:“很多人新得了田,恨不得將眼睛珠子留一個在田裡。”

“哈哈。”鄧和說道:“我豈能信不過張知府。”話雖如此說的,但是鄧和目光卻隱隱約約的向張軒方向瞄。

很明顯,鄧和相信的不是張質,而是張軒。

的確,張軒是萬萬不會坑這些下屬的,恐怕即便是田裡歉收了,張軒自討腰包,也要將歉收的部分給補齊了。什麼都能亂,就是軍心不能亂。

當夜很多人睡不着覺。

張軒站在轅門之前,看着一堆堆篝火,在一片片低頭點燃,很多人半夜都在自己地裡面過了,反正他們都是廝殺漢,附近也有戰友,即便是有野獸來了,他們也不怕。

“將軍。”張質也沒有回去,來到張軒身後,輕聲問道:“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

“問吧。”張軒轉過頭來說道。

張質說道:“將軍既然決定汝寧不是久留之地,何必給他們授田,這些人授了田,將來要走的時候,恐怕有很多人不會跟着將軍走了。”

張軒輕輕一嘆,說道:“我知道,但是誰又能陪誰走到最後。我要得只是一個‘信’字。”

“信。”張質有些不明白。

張軒說道:“對,‘信。’對於士卒來說,我給他們吹上無數遍,不如做上一遍,有這個實例在,今後所招的士卒,各個都會奮勇上前。士卒信我,跟着我有田分,這就最大的好處。”

張軒還沒有說的是,經過編戶,丈量,授田的鍛鍊,他也有一個不錯的行政班子,這兩者在,在什麼地方都能快速的站穩腳跟。

這纔是最大的收穫。

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章 汝寧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章 奪麥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
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章 汝寧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章 奪麥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