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

張軒首先得到的消息是好消息。

“報,義烏東陽兩縣,已經爲許將軍攻下來了。”斥候說道。

張軒微微點頭,對於這個他並不是很在意的。

東陽與義烏,距離金華府,還有一段距離。不過,許都是東陽人,東陽與義烏又是鄰居,許都攻不下來,纔是問題所在。

這意料之中的勝仗,並不能讓張軒喜悅,他還在跟着腳下的路較勁。

他也沒有想到,浙江省還有這麼多的山路,義烏與東陽都是山勢的餘脈之中,過了這一段路,進入紹興府之內,地面就平坦多了。

之後,更是一個勝仗接着一個勝仗的過來。

張軒耳朵都聽着起繭子了。

從金華到山陰,許都作爲前鋒,幾乎沒有讓後面的主力與官軍交鋒一處,他一路到到了,蕭山一帶的時候,纔算是遇到了敵人。

這一路的戰績,張軒細細揣摩了一番,不得不感嘆,許都的確有戚家軍之風。

對陣常以鴛鴦陣對敵,而官軍的主力又是以各地士紳的家兵爲主,這些軍隊,全部沒有經過怎麼訓練,都是以人多勢重欺負人,但是戚將軍的鴛鴦陣,從來不怕人多勢重。

故而數次大勝,連破數家軍隊。

張軒暗道:“許都沒有辜負他江南將才的名頭。”

正在張軒爲自己的眼光慶幸的時候,卻不想前線突然傳來消息,許都所部在浦陽江畔受挫,傷亡不輕,不敢再進,只好就地駐紮,等候援軍。

張軒大吃一驚,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敵人是何人?”

許都派來的人,是他的親信之人,丁汝璋。丁汝璋是許都麾下得力的軍官,一般情況之下,是不會當一個信使的,許都派他過來,就是爲了給張軒說明情況。

“不知道對方是誰?”丁汝璋說道:“這一段時間,各地士紳紛紛起兵,真得不清楚是誰?”

這一點,張軒很清楚。江南這一段時間很亂,之前的明朝官員不少都投降了,即便沒有投降,也不是士紳之中的領袖人物。

而各家士紳的家兵之中,很多冒出來的人物,之前也都沒有聽說過的。

情報上遠遠沒有當初清晰。

“對手人很多嗎?”張軒說道。

“不多。”丁汝璋說道:“大約只有千人上下。”

張軒大吃一驚,他本以爲這一次受挫,是敵人人多勢重所致,卻不想敵人出戰的人馬,還不及許都麾下的人馬。

頓時對許都的能力感到懷疑,但是之前幾仗,張軒也一一視察過戰場,許都軍中也不乏張軒的眼線,很多事情都弄不了虛假的。

“是被伏擊了?”張軒問道。

“不是。”丁汝璋有些慚愧的說道:“是堂堂正正之戰,沒有伏擊。”

“那是怎麼回事?”張軒幾乎要發怒了。

“是官軍的火銃厲害。”丁汝璋說道:“官軍列陣而戰,火銃齊發,又夾雜着火箭,炮矢。我軍的鴛鴦陣逼不上去,就被打下來。軍中火器奇缺,故而我們不是對手,這才敗退下來,只要大人給我們補充火器,這一支官軍定然能夠拿下來。”

張軒一聽,心中又幾分釋然。不過,這個問題,張軒給他解決不了。

無他,軍中火器從來是不夠的,更不要是說現在是大軍大擴張的年頭,人好招,但是大量的火器打造,卻不好弄。一時間補充不上,也是有的。

不要說許都了,就是張軒,也覺得他現在的火器配給率,還不如當初在汝寧的時候。

而且即便張軒手中有一些火器,他也不能給許都。

不是小氣,而是這火器人人都想要,張軒只准備裝備兩個重點營頭,分別是臨潁營,與南陽營,至於許都的義烏營,不在計劃之內。

倒不是張軒歧視許都,而是任何組織之內,都會講資歷兩字,或許有些陳腔濫調,但是卻不可能少的。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張軒卻對義烏小挫一戰,分外感興趣,細細詢問起來。

越聽張軒的越是感到好奇於心驚。

“火槍手。”張軒幾乎要將這三個字給喊出來了。

張軒越聽丁汝璋所言,越覺得這就是他後世所言的排隊槍斃戰術了。

“對方是誰?”張軒說道:“不知道嗎?”

“不知道。”丁汝璋說道:“只見對面打一面紅旗,具體的就不清楚了。”

“傳令下去。”張軒說道:“將所有斥候派出去,我只要一個消息,將擊敗義烏營那個人的底細給我翻出來,有多詳細,就給我弄多詳細。不惜任何代價。”

“是。”衆人不知道,張軒爲何如此看重這個人,但是紛紛答應下來。

排隊槍斃戰術,是張軒未來以及預計好的戰術。只是限於現在的物力不足,最重要的是合格的火銃不好打造,才暫時擱置,在張軒想來,等大軍在江南安定下來,江南的人力物力能爲羅汝才所用的時候,那時候在建造一支火槍部隊不遲。

只是這個時候,卻有人在張軒前面建造出這樣的軍隊,讓張軒一時間胡思亂想起來。

暗道:“難道還有一個穿越者嗎?”

這個念頭一生出來,張軒不由聯想到很多很多東西,隨即張軒將自己的念頭打住。

在沒有確切消息之前,想太多都是沒有一點用處的。

他留下丁汝璋再次爲這一戰覆盤。

丁汝璋細細講解道。

時間清晨。地點浦陽江東岸,地形一馬平川,沒有什麼障礙物,雙方遠遠都能看見彼此。

許都大隊人馬豎陣前進,然後在官軍陣前五六十步的距離之上,分開爲鴛鴦陣。

而官軍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放銃。

士卒分爲數列,在軍中看不清楚,只能看出來是依次放銃,步步向前。

銃子很密,打得很重。雙方還沒有接戰,就損失非小。大盾手也被火炮打中好幾個。

有三個殺手隊潰敗下來,許都盡斬之,然後傳令撤退。

雙方交戰不過一會兒而已,但是在短短的一段時間之內,許都所部戰死盡三百人。

這也是許都從金華打到蕭山所傷亡的總和,在此之前,傷亡的不過是個位數而已。

許都知道不敵,退後十幾餘里,安營紮寨。有了寨牆保護,官軍以火槍手壓陣,以別部官軍攻了兩三次,攻之不下,最後與許都營地之輩幾十裡的地方紮營。

現在雙方正在對峙之中。

而在丁汝璋來之前,官軍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多。

張軒並沒有在意這一點,他唯一擔心的是這千餘火槍兵。他越是想,心中越是存疑。

官軍並非沒有火銃手,恰恰相反,有不少,但是這些火銃手都不能戰,連東虜那邊也有朝鮮火銃手。

不過由於火銃的質量問題,火銃手死於炸膛的人數,要超過戰死的人數。

每一個火銃手在開火的時候,都會擔心,會不會炸死自己。

而此刻官軍之中,卻有一支幾乎純火器部隊,而且威力強勁,讓張軒越發不明白,這一支軍隊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

“難道是葡萄牙僱傭兵嗎?”張軒心中暗道。他心中依稀有這個印象,好像葡萄牙僱傭兵參與過明清易代的戰事。

“有一事,卻不知道當講不當講。”丁汝璋有幾分吞吞吐吐的說道。

“說。”張軒說道。

丁汝璋說道:“我覺得這火銃手,與臨潁營的風格很像。”

張軒一聽,頓時心中一動,他如何不明白臨潁營是怎麼訓練的,暗道:“莫非這一支火槍手,真是穿越者訓練出來的嗎?”

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攻城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
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攻城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