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

“威遠城中怎麼樣?”張軒問道。

“可戰的不足千餘,不過所有士卒念及大人授田之恩,都願意誓死報效大人。”阮進說道:“只要大人一聲令下,威遠城中士卒願意爲大人赴死。”

“不用了,好生休息一下便是了。”張軒說道:“剩下的人就交給臨潁營與西平營便是了。”

“軍功授田。”張軒心中暗道:“果然是最好的制度。”

張軒越發感覺商鞅是大才。他抓住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的要害所在,就是土地。

只要軍功能給普通士卒帶來土地,那麼軍隊的戰鬥力一定超標。即便是本朝開國的時候,無數老電影中都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家裡分了田。

無數戰士未必懂的什麼共產主義的大道理,都是爲了那幾畝田地,還拼了性命。

這個態度幾乎古今如一。

只是土地從是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問題核心,任何問題,軍事,財政,人口,文化,最後都能引申到土地上去。張軒不敢也不能輕舉妄動。單單是打掉數個衛所而已。張軒已經弄得南京沸沸揚揚了。

如果他再多做一些,說不定江南士紳都要聯合起來造反了。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想要再次給士卒授田,是想都不要想了。

不過,張軒也趁着這個機會,將汝寧徐州各軍之中沒有授田的士卒全部在寧波附近授了田,很長一段是,只要不大擴軍,張軒對田地的需求並不會太大。

“大人,官軍有動靜。”張元初說道。

張軒立即拿出千里鏡看過去,卻見官軍大隊人馬,已經陸陸續續上船了。一艘艘的船隻,順着姚江向大海里而去。

“好滑溜。”張軒說道。

鄭芝龍的撤退,出乎張軒的預料之外,但是細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沿海水師最大的能力,是超強的機動能力。可以在海岸線之上,神出鬼沒,與張軒所部力戰,反而不是他所長。

一見落了下風,就腳底抹油。這分果決,也讓張軒佩服。實實在在的海賊風格。

“大人,我們追嗎?”鄧和說道:“將士們還有力氣,趁着他撤退的時候,咬住他的尾巴。”

張軒心中微微一動,隨即搖搖頭說道:“不必了。”

麻桿打狼兩頭害怕。

張軒害怕什麼?害怕艦炮,張軒看着鄭芝龍的座艦,後背微微冒汗,無他,他看見了成排的火炮,每一門火炮都比張軒所鑄造的臨潁炮要大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超過張軒在開封城下鑄造的火炮一倍有餘。

“這大概就是這個時代火器的巔峰之作,紅衣大炮。”張軒心中暗道:“我居然忽略了這個。”

此刻去進攻鄭氏在岸邊的營地,立即讓張軒想起一個古代的陣勢,那就是偃月陣,不過是將牀弩換成了火炮。

這樣攻過去,能不能抓住鄭氏的尾巴,張軒不知道,但是他卻知道,一定傷亡慘重。而張軒本人就這一點機動兵力,不僅僅要照顧寧波,甚至溫臺的海岸線都在支援範圍之內。

這樣安排兵力已經相當不足了。

讓張軒不得不將溫州台州放在半放棄的地步之上,只要幾個要點安置了人馬,可以照應曹宗瑜的後路,至於其他地方,乃是鄉下,都是以一種默認現狀的態度。

損失的再多一點,張軒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他損失不起了。

這一場大戰,相當虎頭蛇尾。

在清晨的陽光之上,雙方彼此遙遙相對收兵,除卻被炮火打得半殘的威遠城,還有燒了一半的定海縣城之外,好像這一場大戰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張軒進駐定海城,看到大火依然沒有熄滅,無數壯丁正在奮力滅火,而不少百姓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張軒。張軒看過去的時候,又幹勁低下頭去。

還有一些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或坐在,或站在街角之處,愣愣的看着已經成爲廢墟的房子。

似乎無法接受幾十年,乃至父祖輩的積累就如此毀於一旦了。

不過,他們還不是最慘的。

最少他們的性命還在自己身上,而還有一些人,不,應該已經是焦屍了。就就地堆積在路邊,沒有棺材,沒有擔架,連矇頭的白布都沒有,千奇百怪的焦屍保持他們臨死時的摸樣,但是大多都已經看不清楚本來面目,散發着一股股焦臭味。

張軒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慘的情景。一時間連這股難聞的焦臭味都忽略了。

他走到兩具焦屍之前,似乎一大一小兩具焦屍抱在一起,他們之前是父子,是母女,是母子?已經分辨不出來了。

“如果我當時立即下令救火就好了。”張軒心中暗暗自責。但是他再自責,但也知道當時決計不能這樣做的。否則他能不能活着站在這裡就不知道了。

“對不起。”張軒心中默唸,伸手將自己身後的披風解下來,蓋在兩具焦屍身上,說道:“抽出兩個哨來救火,其他人休息。”

即便張軒心中再不忍,但是他必須依靠現實的邏輯行事,鄭芝龍雖然在撤退,畢竟還沒有撤走,張軒要留有足夠的兵力警戒,而且大軍奔襲一夜,在凌晨又是一戰,早已疲憊,讓更多的士卒休息,恢復戰鬥力纔是當務之急。

而不是救火。

兩個哨一千人,是張軒能抽調出來的極限了。

也不知道軍隊的紀律性在普通民夫之上,還是燒了大半個時辰的火藥,將能燒的大半都燒完了,在兩個哨的士卒加入救火之中,火勢慢慢的平息下來了。

當定海城中火焰全部熄滅的時候,鄭芝龍的船隊也撤出了姚江,來到了大海之上。

這個時候,鄭芝龍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姚江畢竟不是一條大河,對於近千艘船隻來說,更顯得窘迫之極,如果張軒敢大手筆,鋪滿整個姚江的火船衝下來,對鄭芝龍來說還真是一個 威脅。

鄭芝龍一想到這裡,也暗暗後悔。

他沒有少用火船對付西洋人,如果今日栽在這火船之上,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報,大人,福建急報。”鄭芝龍剛剛來道海上,就與一艘快船迎頭撞上來了。

一個人換小船,從繩梯上登上鄭芝龍的大船之上。

鄭芝龍拿過來一看,頓時大吃一驚說道:“吳之屏是幹什麼吃的?”

鄭芝龍手中拿着正是福寧失守的消息。估計今後一兩日,就要打到福州城下了。

從舟山南下福建,是逆風,而從福建北上浙江卻是順風,故而順風幾乎一日千里,不過是昨天的事情,今天這消息就傳到了鄭芝龍的手中。

鄭森聽了之後,不由大吃一驚說道:“這樣一來,岳父一家豈不是危險了?”

鄭森的妻子董氏一家雖然是晉江人,但是常年往來於福州泉州之間,彼此詩文唱和。鄭森算算時間,他的岳父大人估計就在福州城中,而且鄭氏在福州的生意從來不小。

鄭芝龍沉吟一會兒,眼睛微微一眯說道:“轉向向南,這一次去溫州。他不是想去福建嗎?進去了就不要想出來了。”

鄭芝龍此刻也鞭長莫及,對遠在福建的戰事使不上力氣,大軍即便到了福建,說不定就塵埃落定了。

威遠城一戰,鄭芝龍見識了張軒的實力,決定避開張軒的主力,打曹營空虛的地方,溫州此地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雖然如此,鄭芝龍還是叮囑鄭彩,再次與張軒開啓談判。

打是打,談是談,鄭芝龍心中分得很清楚。最少一旦福州失陷,鄭家的人可以從張軒那邊個撈出來。

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章 收兵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章 俠義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
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章 收兵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章 俠義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