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

“威遠城中怎麼樣?”張軒問道。

“可戰的不足千餘,不過所有士卒念及大人授田之恩,都願意誓死報效大人。”阮進說道:“只要大人一聲令下,威遠城中士卒願意爲大人赴死。”

“不用了,好生休息一下便是了。”張軒說道:“剩下的人就交給臨潁營與西平營便是了。”

“軍功授田。”張軒心中暗道:“果然是最好的制度。”

張軒越發感覺商鞅是大才。他抓住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的要害所在,就是土地。

只要軍功能給普通士卒帶來土地,那麼軍隊的戰鬥力一定超標。即便是本朝開國的時候,無數老電影中都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家裡分了田。

無數戰士未必懂的什麼共產主義的大道理,都是爲了那幾畝田地,還拼了性命。

這個態度幾乎古今如一。

只是土地從是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問題核心,任何問題,軍事,財政,人口,文化,最後都能引申到土地上去。張軒不敢也不能輕舉妄動。單單是打掉數個衛所而已。張軒已經弄得南京沸沸揚揚了。

如果他再多做一些,說不定江南士紳都要聯合起來造反了。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想要再次給士卒授田,是想都不要想了。

不過,張軒也趁着這個機會,將汝寧徐州各軍之中沒有授田的士卒全部在寧波附近授了田,很長一段是,只要不大擴軍,張軒對田地的需求並不會太大。

“大人,官軍有動靜。”張元初說道。

張軒立即拿出千里鏡看過去,卻見官軍大隊人馬,已經陸陸續續上船了。一艘艘的船隻,順着姚江向大海里而去。

“好滑溜。”張軒說道。

鄭芝龍的撤退,出乎張軒的預料之外,但是細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沿海水師最大的能力,是超強的機動能力。可以在海岸線之上,神出鬼沒,與張軒所部力戰,反而不是他所長。

一見落了下風,就腳底抹油。這分果決,也讓張軒佩服。實實在在的海賊風格。

“大人,我們追嗎?”鄧和說道:“將士們還有力氣,趁着他撤退的時候,咬住他的尾巴。”

張軒心中微微一動,隨即搖搖頭說道:“不必了。”

麻桿打狼兩頭害怕。

張軒害怕什麼?害怕艦炮,張軒看着鄭芝龍的座艦,後背微微冒汗,無他,他看見了成排的火炮,每一門火炮都比張軒所鑄造的臨潁炮要大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超過張軒在開封城下鑄造的火炮一倍有餘。

“這大概就是這個時代火器的巔峰之作,紅衣大炮。”張軒心中暗道:“我居然忽略了這個。”

此刻去進攻鄭氏在岸邊的營地,立即讓張軒想起一個古代的陣勢,那就是偃月陣,不過是將牀弩換成了火炮。

這樣攻過去,能不能抓住鄭氏的尾巴,張軒不知道,但是他卻知道,一定傷亡慘重。而張軒本人就這一點機動兵力,不僅僅要照顧寧波,甚至溫臺的海岸線都在支援範圍之內。

這樣安排兵力已經相當不足了。

讓張軒不得不將溫州台州放在半放棄的地步之上,只要幾個要點安置了人馬,可以照應曹宗瑜的後路,至於其他地方,乃是鄉下,都是以一種默認現狀的態度。

損失的再多一點,張軒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他損失不起了。

這一場大戰,相當虎頭蛇尾。

在清晨的陽光之上,雙方彼此遙遙相對收兵,除卻被炮火打得半殘的威遠城,還有燒了一半的定海縣城之外,好像這一場大戰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張軒進駐定海城,看到大火依然沒有熄滅,無數壯丁正在奮力滅火,而不少百姓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張軒。張軒看過去的時候,又幹勁低下頭去。

還有一些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或坐在,或站在街角之處,愣愣的看着已經成爲廢墟的房子。

似乎無法接受幾十年,乃至父祖輩的積累就如此毀於一旦了。

不過,他們還不是最慘的。

最少他們的性命還在自己身上,而還有一些人,不,應該已經是焦屍了。就就地堆積在路邊,沒有棺材,沒有擔架,連矇頭的白布都沒有,千奇百怪的焦屍保持他們臨死時的摸樣,但是大多都已經看不清楚本來面目,散發着一股股焦臭味。

張軒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慘的情景。一時間連這股難聞的焦臭味都忽略了。

他走到兩具焦屍之前,似乎一大一小兩具焦屍抱在一起,他們之前是父子,是母女,是母子?已經分辨不出來了。

“如果我當時立即下令救火就好了。”張軒心中暗暗自責。但是他再自責,但也知道當時決計不能這樣做的。否則他能不能活着站在這裡就不知道了。

“對不起。”張軒心中默唸,伸手將自己身後的披風解下來,蓋在兩具焦屍身上,說道:“抽出兩個哨來救火,其他人休息。”

即便張軒心中再不忍,但是他必須依靠現實的邏輯行事,鄭芝龍雖然在撤退,畢竟還沒有撤走,張軒要留有足夠的兵力警戒,而且大軍奔襲一夜,在凌晨又是一戰,早已疲憊,讓更多的士卒休息,恢復戰鬥力纔是當務之急。

而不是救火。

兩個哨一千人,是張軒能抽調出來的極限了。

也不知道軍隊的紀律性在普通民夫之上,還是燒了大半個時辰的火藥,將能燒的大半都燒完了,在兩個哨的士卒加入救火之中,火勢慢慢的平息下來了。

當定海城中火焰全部熄滅的時候,鄭芝龍的船隊也撤出了姚江,來到了大海之上。

這個時候,鄭芝龍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姚江畢竟不是一條大河,對於近千艘船隻來說,更顯得窘迫之極,如果張軒敢大手筆,鋪滿整個姚江的火船衝下來,對鄭芝龍來說還真是一個 威脅。

鄭芝龍一想到這裡,也暗暗後悔。

他沒有少用火船對付西洋人,如果今日栽在這火船之上,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報,大人,福建急報。”鄭芝龍剛剛來道海上,就與一艘快船迎頭撞上來了。

一個人換小船,從繩梯上登上鄭芝龍的大船之上。

鄭芝龍拿過來一看,頓時大吃一驚說道:“吳之屏是幹什麼吃的?”

鄭芝龍手中拿着正是福寧失守的消息。估計今後一兩日,就要打到福州城下了。

從舟山南下福建,是逆風,而從福建北上浙江卻是順風,故而順風幾乎一日千里,不過是昨天的事情,今天這消息就傳到了鄭芝龍的手中。

鄭森聽了之後,不由大吃一驚說道:“這樣一來,岳父一家豈不是危險了?”

鄭森的妻子董氏一家雖然是晉江人,但是常年往來於福州泉州之間,彼此詩文唱和。鄭森算算時間,他的岳父大人估計就在福州城中,而且鄭氏在福州的生意從來不小。

鄭芝龍沉吟一會兒,眼睛微微一眯說道:“轉向向南,這一次去溫州。他不是想去福建嗎?進去了就不要想出來了。”

鄭芝龍此刻也鞭長莫及,對遠在福建的戰事使不上力氣,大軍即便到了福建,說不定就塵埃落定了。

威遠城一戰,鄭芝龍見識了張軒的實力,決定避開張軒的主力,打曹營空虛的地方,溫州此地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雖然如此,鄭芝龍還是叮囑鄭彩,再次與張軒開啓談判。

打是打,談是談,鄭芝龍心中分得很清楚。最少一旦福州失陷,鄭家的人可以從張軒那邊個撈出來。

第十二章 作坊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章 初戰第十八章 紮營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章 鑄炮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章 猛鎮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
第十二章 作坊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章 初戰第十八章 紮營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章 鑄炮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章 猛鎮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