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

西營最高的望樓有三丈高,站在上面只覺得旗幟在頭上獵獵做響,風從腳下呼嘯而過去,發出嗚嗚的聲音,好像是戰場之上牛角號的聲音。

放眼望去,沒有是什麼高大的建築物遮掩,天氣不好的時候,數裡之內,盡在眼簾,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十幾裡之遠。

似乎天下就是一個極大的沙盤,而此處就是最好的觀看沙盤的地方。

一兩日下來,營中也走入正軌,張素的能力或許比不上張質,但是安排營中的庶務卻是可以的。

有張素的幫忙,張軒就有大把的時間消磨在這裡,一邊一邊看,好像將周圍所有地形都看在眼裡一樣。

忽然張軒從南邊發現一點不對勁,故而他遠遠的看到一絲黃塵在地面線之上涌現,不過一會功夫,這絲黃塵就變成一股黃塵了。

張軒立即知道那是什麼,是大隊人馬行軍的痕跡。

“叫楊繩祖上來。”張軒說道

“是。”秦猛一瘸一拐的下去了。

秦猛的一百軍棍打了兩次了。軍中軍棍從不玩虛的,義軍還沒有站上衙役的毛病,每一下都是實打實的。

即便是隔了幾天,也讓秦猛痛入骨髓,現在走路還在疼。

不一會兒,楊繩祖就上來,說道:“拜見統領大人,卻不知道統領叫我來此,有什麼事要吩咐。”

“你走吧。”張軒千里鏡都沒有放下來說道。

“統領這是何意?”楊繩祖大怒說道:“我楊某人不是貪生怕死的人。”

楊繩祖其實也感受到了張軒對他的不滿,不滿的開端就是他沒有與黃得功力戰。

不過戰場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即便現在楊繩祖也堅持自己做的是對的。

“楊將軍,何出此言?”張軒一邊說,一邊將千里鏡遞給了楊繩祖,往南邊一指說道:“你看。”

楊繩祖依言看過去,頓時皺起了眉頭。

“如果我猜的沒有錯的話。”張軒說道:“是勇衛營全部都來了。”

“如此,我就更不能走了。”楊繩祖說道:“是,我是忌憚黃得功,我依舊覺得當日黃得功定然有依仗,不然也不敢在陣前下馬,我是想保全我麾下的士卒----”

“不用說了。”張軒微微一笑,說道:“我之所以如此做,不是因爲這件事情,你作爲戰場指揮官,有權作出自己的判斷,而且讓你過去,僅僅是接應,也沒有讓你與黃得功交戰,所以我不介意。”

“不過,我算錯了一樣東西。”張軒苦笑道:“就是騎兵的戰馬。”

“一匹戰馬吃得比三個人都多。縱然可以喂草料,但一旦我軍被圍,官軍將我軍逼到方寸之間,沒有地方放馬,該怎麼辦?”

“營中是供養不起這些大胃王的。”張軒說道:“而且騎兵在守城之中沒有什麼用處,區區小寨萬餘人把守已經足夠,我希望你率領所部離開這裡,向東而去。”

張軒的眼睛之中精光閃動,說道:“馬士英是鳳陽總督,不是河南巡撫,你發揮當初老本行,擾亂兩淮上下,與本地豪傑聯繫,如果有可能碰一碰鳳陽,試試鳳陽的斤兩。做這些,都比困在這裡強多了。”

“那麼統領你怎麼辦?”楊繩祖心中一動,低聲說道:“ 要不統領跟我一起走吧,此處交給曹將軍便是了,以曹將軍之能,定然將這裡守得滴水不漏。”

“斷不可能。”張軒搖搖頭說道:“事不宜此,你快走吧,而且你離開要面對的是萬餘官軍騎兵,再遲些,恐怕還要多。我都擔心,你走不了了。”

開什麼玩笑,張軒不知道費了多少心血,才拉起這萬把人的嫡系武裝,如果現在走了,即便是曹宗瑜守住了,等到了羅汝才的援兵,只是那個時候,這數營士卒的主心骨是曹宗瑜還是張軒?

楊繩祖見張軒回答的斬釘截鐵,一時間也不多勸了,因爲張軒的方案對他有好處,畢竟在外面遊蕩,對楊繩祖來說安全多了,實在不行回汝寧便是了,但是坐困愁城,到底什麼情況就不知道了。

“大人,放心,我打不過黃闖子,但是我想走,黃闖子定然也追不上我。”楊繩祖說道。

“如此, 事不宜遲。”張軒說道:“將軍快去吧。”

楊繩祖抱拳行禮說道:“統領大人保重。我出去之後,會立即派人向大王稟報此事,請大王數派援軍。”

“如此,我萬餘兒郎就拜託將軍了。”張軒說道。

楊繩祖也不遲疑,立即下了望樓。

不過片刻,西寨的西門大開了,數千騎奔馳而出。

“軍隊還是自己培養的好。”張軒心中暗道:“這種旁系在官軍的時候,還是不行啊。”

張軒所言沒有一句虛假,他是有意減少軍中人數,畢竟小小的營寨,有什麼並不是越多越好。

但是如果這一支騎兵是張軒親手打造的話,他定然不會放得那麼遠,而是讓這一支騎兵在附近遊曳,牽制勇衛營的兵力,還肩負着打通內外交通之責。

不過,這樣的事情就太危險,隨時都有被黃得功集結騎兵圍剿的危險。想來楊繩祖未必肯冒這樣的險。

張軒目送楊繩祖的騎兵離開,對秦猛說道:“秦猛最近幾日,就不要受杖了。”

秦猛大喜說道:“多謝大人。”

“謝我什麼,這一段時間有一場大戰要打,說不定,你就沒有再次受杖的機會了。”張軒說道。

秦猛咧嘴笑道:“大人,打仗的時候,我立下功勞能不能抵了這罪。”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不能。功是功,過是過,功過如何能相抵,老老實實挨你的軍棍吧,一棍也少不了。”

“是。”秦猛有些喪氣說道。

“對了,沈將軍怎麼樣了?”張軒問道。

“不大好。”秦猛氣色有些低沉,似乎想來了什麼。說道:“聽甘草說,沈將軍熬過了這一關,不過,沈將軍似乎萌受了死意,甘草常常勸導卻也沒有什麼用處?”

“是嗎?”張軒大吃一驚,說道:“等一會兒我去看看他。”

“大人,你去看也沒有用。”秦猛說道:“我之前不知道什麼是哀大莫過心死,此刻卻是明白,見沈將軍的樣子,死氣沉沉的,根本不像是一個活人,反而像是一個死人一樣。”

張軒忽然想起,當日在鴻雁樓之上,灑酒祭朋友,責問自己的沈萬登。

那時候激揚志氣,還在張軒的眼前。這纔多少時間,人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真是世事無常。

不過,張軒也能理解沈萬登。

無他西平營敗的太慘了,西平營之中少部分是張軒安插的人,大部分都是沈萬登的親朋故舊,還有同裡鄉人。

三千人的西平營,只收攏了千二殘兵,其餘的或死或傷或逃。

但在夏邑附近,官軍如此密集,死與傷與逃,幾乎上都是一個下場。

這消息如果傳到西平,西平小縣,即便不是家家帶孝,也相差不大了。

項羽所言之無顏見江東父老,正是此意。

沈萬登向來以俠義自詡,而且西平父老將子弟交到他手中了,他卻喪失大半。而自己也斷了一臂,成爲一個廢人。

如此生理,心理之上雙重摺磨,在沈萬登心中,恐怕不如死了算了。

至少他一死,在心中或許能面對西平父老了。

張軒想道這裡,只能悠悠一嘆,不知道該如何勸慰沈萬登,或許在這個時代時間長了,張軒的心腸也硬了。他有的也只有悠悠一嘆而已。

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四章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八章賀虎頭
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四章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八章賀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