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戰略
“南下。”李信說道。
當初爭論立基於何處的時候,南下就是一個備選方案。
“如今,左良玉大敗,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雖然這一兩個月以來大肆擴軍,但是現在左良玉軍中是些什麼成色,闖王也是明白,這樣的左鎮,即便是有八十萬,一百萬也是打不了仗的。”李信臉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一時間風采逼人。“故而大軍南下,除卻汝寧城有楊文嶽,虎大威部還有一點實力,其餘的官軍,根本不值一提。官軍門戶大開,正是輕取之時。”
“再者以湖廣熟,天下足,以湖廣爲根本,修養生息數年,再起兵南下北上,則天下可定。”
李自成對天下形勢也有自己的思考。
河南地勢四通八達,可以四面出擊,往西陝西,且不說,陝西是一個窮地方,單單孫傳庭這三個字,就讓李自成三思而後行了。畢竟孫傳庭這三個字,代表着什麼,李自成還是知道的,是一塊硬骨頭。
而向北。
渡河向北,進逼京師,定然會引得邊軍南下禦敵。大明精銳都在邊軍之中,而且河北早就被韃子打得殘破之極了。也沒有油水。
東邊倒是有油水。但是有史可法。
史可法是一個好官。名聲很好,他現在坐鎮鳳陽,屯田集糧名聲很響亮,崇禎皇帝有意將史可法調入京師做兵部尚書。但有御史上書道:“可法在,保全東南,可法去,則東南不保。”
崇禎皇帝總就沒有讓史可法調入京師,仍督鳳陽而已。
李自成雖然沒有與史可法交過手,但是想來,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南邊湖廣方向是最容易的對付的,柿子撿軟得捏。
“牛先生,你覺得怎麼樣?”李自成問道。
“李軍師真知灼見,南下湖廣之策,再好不過了。”牛金星見李自成有同意的意思,立即說道。但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被李信搶了風頭,心中一動,說道:“只是軍中有一隱患,還請闖王注意。”
“哦。”李自成說道:“軍中有何隱患?”
“曹營。”牛金星說道:“單單曹營不足爲懼,不過曹營與小袁營在一起,就有有些威脅了。”
“闖王,”李信說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何必傷四方豪傑之心。待大事抵定之後,許多事情再做不遲。”
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沒有過河之前,即便這橋有些不妥當的
地方,也要忍着。
“下官覺得,如果容忍曹營這樣擴大下去,恐怕在關鍵時候,曹營背離義軍,讓闖王大業,功虧一簣。”牛金星說道。
“好了。”李自成說道。
對限制曹營的論題,牛金星與李信早已爭論過好幾次了,李信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就是戒急用忍。征戰天下,用得上曹營,就千方百計拉攏。即便羅汝纔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也不要計較。
等天下大定之後,闖王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而牛金星似乎想與李信敵對,針對李信的觀點,提出要限制曹營實力,不能讓主從顛倒。
李自成聽來兩人都有道理,只是不知道那一個更有道理一點。說道:“牛先生,那你說該怎麼辦?”
牛金星眼睛之中精光一閃,說道:“將曹營與小袁營分開。”
“分開。”李信心中一動,想到牛金星所想,心中暗道:“這到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牛金星繼續說道:“曹營重騎輕步,除卻張軒所步,沒有什麼步隊精銳,曹營的根本不過數萬騎兵而已。但小袁營經過開封城下的磨礪到也長了幾分本事,是一直不錯的步隊,兩者結合在一起,雖然不足以與我闖營想抗,但也相差不多了,但是將小袁營與曹營分開。就是斷了曹操一臂。再者大軍南下,河南之地,總要留些人馬。但是留多少?留得多了,闖營人手不夠,留得人少了,恐怕守不住官軍的反撲,而且留太多的人,也恐怕有人有自立之心。”
李自成心中暗自點頭。
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
李自成比起朝廷,還深根基淺薄,可以信任的也就是數百老兄弟,而他擴張的太快了,從崇禎十三年的數百騎,到現在縱橫數十萬,人才儲備根本就不夠,現在有人給李自成說,闖營上下都是忠心耿耿,願意爲他撲湯蹈火,李自成根本就不信。
李自成統率大軍,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將人放出去,在一地駐紮,又統率大軍,自己籌集糧草,到時候還聽不聽他李自成的命令,他還真沒有這個信心。開封以南有百餘縣城,現在都掛着闖王的黑旗。
但是大軍一走,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縣城都會改換旗幟。
所以,不留人又是不行。
“留袁時中就不同,我想袁時中此人,大概也不願意跟着義軍南征。看袁時中起兵以來,一直徘徊在河南與南直隸之間,就知道他不過是守戶之犬,沒有什麼野心,留他鎮守開封,歸德諸
府,想來袁時中也很樂意。如此袁時中即便與曹營關係不斷,但也遠在千里之外,將來一旦有事,也派不上任何用場。而有袁時中在,北面的官軍,他也爲大軍擋了,大軍南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李自成心中意動,即便李自成縱橫無敵,但是也改變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的敵我局面,依舊是朝廷強,義軍弱,李自成根本不怕袁時中自立,哪怕袁時中成爲一個藩鎮,只要是義軍的藩鎮,也是一個好消息。看向李信說道:“李軍師感覺如何?”
李信說道:“牛先生高論,信不及也。”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此事就交給了牛先生了。還請牛先生走一趟小袁營。與袁時中談上談。”
牛金星說道:“闖王放心,我定然說服袁時中。”
商量過這件事情之後,李自成派牛金星去見袁時中,隨即又召集諸將商議。
這數日以來,整頓兵馬,因爲陰雨天氣,不利於行軍,故而只能商議一下,待天氣好了,就大軍南下。
小袁營之中,張軒的身體好了不少。
正如李正方所言,張軒的病大多是心結,不管他的心結是解開了,還是被張軒強制壓了下去,他自己總算是挺過來了。不過,陰雨連綿,即便是沒有雨的情況之下。地面之上也泥濘不堪,羅玉嬌也不讓張軒出來,只是不再截斷消息,將張軒營中的各種情況上報過來。
張軒才知道,張軒所部就有數百人,逃得慢了,被洪水捲了進去,其中還有一個張軒熟悉的人,就是黃旭。
張軒恍惚來記得黃旭當初自己來投奔自己,自己跟隨自己一場場勝仗敗仗的打了過來,結果死在這裡了。
小的時候,張軒都以爲在死在戰事之中的人,都是英勇壯麗,此刻才知道,很多人的死,即不英勇,也不壯烈,就這樣悄無聲息。被黃河水沖走了,甚至連屍首也找不到。不在黃河的某處餵魚了。
小袁營好像受到張軒影響,派出人手救人,但也是在官軍船隊走了之後。
已經過去最佳的搶救時間了。能救下來的人,不過寥寥而已,也有一些自己水性好的人,拼命游上了岸,被小袁營收攏在一起,總共才兩三千人。對比之前戶口百萬的開封府,說不出的淒涼與絕望,讓張軒根本不敢去想,不忍去想。
“夫君,袁大哥來了。”羅玉嬌在張軒耳邊說道。
“快請。”張軒立即起身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