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

“轟。”的一聲,就在南陽營衝進營地之前數丈之內,一直沉默的孫家大營猛地開火了。

全部是散彈,幾乎是一場鋼鐵風暴一樣,一下子將南陽營士卒給打懵了。

衝在最前的一個哨,幾乎一瞬間被撕碎了,無數人倒地哀嚎。

張軒軍中的配甲率始終是問題所在,張軒現在有三四萬之衆,但是將全軍上下所有的盔甲集中在一起,也沒有五千領,所以士卒們很多都是穿着普通衣服衝陣的。

冬天還好一些,外面還有一層棉襖。

不過,話有說出來,縱然是衝陣的士卒滿身鎧甲,也未必能抵擋得住這火炮的急襲。

南陽營就是南陽營,如果張軒別的營頭,這一通火炮,就能將整個營頭給打倒,不得不退下來,但是南陽營作爲曹宗瑜的根本部隊,實力還是有的。縱然鮮血滿地,縱然一下打死好幾百人,依然有少數軍官大聲呼喝道:“官軍就這一輪火炮,他們現在開不了炮了。”

“快衝。快衝,趁着這個空檔,否則那些兄弟都白死了。”

“殺啊。有種打死老子。”

喊什麼的都有,幾乎火炮停息的那一瞬間,所有人都撲了上去。

但是這個時候,噼裡啪啦的炒豆之聲,聲音並不是很大,以至於在張軒這個位置,只能努力在戰場的嘈雜的聲音之中,尋覓這個聲音才能聽得見。

不過,即便張軒聽不見,單單是千里鏡看到的畫面,就足以讓他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隊隊士卒百打翻,千餘支火槍在這個段發揮出來的威力,讓南陽營也爲之卻步。

“轟。”的一聲,無數小炮再次打響了。

還是散彈。

火銃與這些虎蹲炮互相交鳴,僅僅隔着一道簡陋的柵欄,就好像是一道天險一樣。

張軒心中雖然有些觸動,但是現在前方的指揮權,他已經下放到曹宗瑜手中。他不好插手,而且他也知道,曹宗瑜知道該怎麼做。而且他也見慣死人,他忽略那些戰死的士卒,將注意力放在他不曾注意到地方。

“虎蹲炮。”張軒暗道:“明軍習慣重炮輕銃,對很多士卒來說,比起火銃來說,他們更喜歡用虎蹲炮。在這樣的防守做戰的時候,虎蹲炮所發揮出來的威力,並不比火銃差。”

隨即張軒又想到了一箇中國化的火器,就是擡槍。在太平天國戰爭之中,清廷曾經大量的裝備擡槍。應該不是偶然。

張軒默默的想到。想中冒出很多想法,將火銃,擡槍,虎蹲炮,這三樣火器,一一記下來。他越發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就是,如歐洲戰場之中一樣的排隊槍斃,在中國戰場之上,大抵不會發生。

張軒並不知道,他這個想法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僅僅是一種直覺。

一會功夫,曹宗瑜對孫家大營這邊,也有了決斷,數門虎蹲炮被擡了上來,南陽營士卒在孫家大營之前,裹足不前。

但是他們在孫家大營之前,裹足不前,並不意味着,他們面對其他大營也啃不下來,恰恰相反,其他大營,有的還在營寨之上前反覆爭奪,而有的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張軒一揮手說道:“放信號。”

“是。”賀虎頭說道。

隨即一根火箭沖天而起。在天空之中爆炸開來,天空之中就好像開出一朵白色的花朵。

只是戰場之上聲音混雜之極,張軒唯恐命令傳遞不出去,早已安排好人手了。

在戰場東邊不遠處,有人看道這一道信號之後,立即也將手中的信號箭射了出去,就這樣好像烽火一樣,一段接着一段,消息傳遞到了楊繩祖的眼中。

楊繩祖大喝一聲,說道:“出擊。”

會稽山在東南也算得上大山,山高林密,但是對楊繩祖來說,這路還不足以讓他裹足不前,他跟着羅汝才,什麼樣的山沒有爬過來,唯一讓他感覺有些麻煩的,是馬匹有些多,隱秘的山間小道,有的地方勉強能讓一匹馬通行,如此一來,隊伍綿延得很長,故而大隊人馬還在山中沒有出來。

此刻楊繩祖身邊只有千騎左右。

不過,對於楊繩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衝。”楊繩祖一馬當先,繞過兩個小山,猛地出現在官軍大營東北方向,也就是側後方向。

數千騎兵急速奔馳的動靜,即便是在戰場之上,也不能完全的遮擋。

只是,東南的士卒還是缺少對付大隊騎兵的經驗,到楊繩祖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之中的時候,才發現了。但是此刻已經無法應對了。

張軒已經將手中的籌謀全部砸上了,只留臨潁營在身邊,汝寧軍兩個營,再加上義烏營,三個營一起壓上,除卻孫家大營之外,所有大營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而孫嘉績又不敢支援其他營寨。

無他,因爲他發現對面也出現了數千騎兵,只要孫家大營之中的士卒敢出營一步,立即面對着是數千騎兵的衝擊。

這又體現出官軍紮營的缺陷了,很多想要長期堅守的營地,彼此之間都有甬道相連,即便是沒有甬道,各營與中軍之間,也有隱蔽着,敵人無法切斷的調兵通道。

但是孫嘉績佈置的大營之中沒有這東西。

於是乎,孫家大營幾乎被孤立起來,除非從陣後調兵,這樣來花費的時間就長了,更不要說敵人已經從側後方向攻過來。

就在孫嘉績憂心忡忡的時候,終於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

最東側的黃家世忠營崩潰了。

其實也怪不得黃家,也怪不得黃宗羲。

畢竟新兵都是一個樣,能打順風仗,打不來逆風戰,越處於下風,他們就越慌,越慌就亂,越亂就越容易出錯。而戰場之上,就是比得誰的錯少。無數錯誤累積在一起,崩潰就是理所當然了。

這理所當然的崩潰,自然引發理所當然的鏈鎖反應。

除卻孫家大營之外,各方面的大崩潰開始了。

無數士卒什麼也不敢,轉頭就跑,各家也只能控制住自己家的老人,至於其他人根本無法控制了。而各營的崩潰,更是激發了義軍的士氣,一時間大軍羣情激奮,奮勇上前。

一個兩個三個,各營幾乎是應聲而落。

“大人,快走。”章欽臣說道:“事不可爲,大人應留着有爲之身。我爲大人斷後。”

孫嘉績帶這幾分失魂落魄,幾乎被人硬才攙扶在馬上,章欽臣帶着他的火銃隊,也只有千人左右,剛剛調撥過來的士卒,還沒有怎麼訓練。根本派不上什麼用處。

只是他們一行人剛剛出了營地,就見大隊潰兵被楊繩祖的騎兵追殺。

章欽臣掃過整個戰場,忽然眼前一亮,簇擁着孫嘉績往西走去。

西邊不是別的,正是浦陽江。

浦陽江本就不是什麼大河,而且江上的船隻也不少,以孫家在本地的威望,立刻就能得救,當然最好能找到船隻。有了船隻就能擺脫賊人的追擊了。

剛剛來到岸邊,就聽見背後馬蹄之聲凌亂。章欽臣回頭一看大吃一驚。

因爲所有人都不傻子,很快他們也都知道了,逃到船上,或者乾脆遊過江去,纔是一條生路,反正江南水鄉的人,大多都會水。而楊繩祖跟在後面驅逐着大隊人馬向這裡衝來。

“列陣。”章欽臣將千餘火銃手在河岸上排開。“發。”

“砰。”一聲硝煙四起,無數潰卒倒在地面之上,一時間場面混亂無比,慘叫之聲連綿不絕。

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
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