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

隆武第一個召見的是何騰蛟。

昨日馬士英已經表明了態度,想來一時間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而何騰蛟卻保持沉默,所以隆武想要招撫高一功,作通何騰蛟的工作,非常有必要。

何騰蛟也明白這一點,他其實已經想了整整一夜,到了後半夜才微微睡了一會兒。

隆武見了何騰蛟,說道:“何愛卿請坐,等一會兒就在早朝了,朕就長話短說,高一功之事,朕仔細思量之後,依舊拿不定主意,卻不知道何愛卿有什麼想法?”

隆武的心思早就確定了。他要抓住這個機會,只是如今長沙的局面,不說服何騰蛟與馬士英兩人其中一人,隆武有萬般心思也落實不下去。

何騰蛟說道:“秉陛下,如此大事,臣回去輾轉反側,思量許久。以高某等罪孽,當明正典刑以謝毅宗皇帝。但是---”

隆武一聽但是兩個字,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正如隆武所料,何騰蛟繼續說道:“而今國運艱難,江山殘破,兩京蒙塵,兩帝蒙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當棄虛名而取實利,不宜寒了遠人歸降之心。”

“這麼說?”隆武心中一動,說道:“何大人是同意了。”

“臣雖然願意寬大爲懷,但是高將軍之前種種前罪,卻不能一筆勾銷了。”何騰蛟說道:“爲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臣請陛下支以糧草軍械,命高將軍北伐自效。”

隆武聽了何騰蛟的話,心中先是一動,知道這是一個好辦法,在很多士大夫心中更是好辦法,僅僅是讓出一些錢財,就讓賊人自相殘殺,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

不過,隆武很快就從這個好辦法之中脫離出來了。因爲隆武很清楚,現實與想象是有差距的。高一功傻到什麼程度,纔會如此聽話。看高一功從湖北逃得如此之快,就能看出來,他們對夏軍的忌憚,僅僅區區錢財,正能讓高一功立即掉頭攻夏。

再進一步想,此戰如果大勝,則高一功不過一藩鎮而已,如敗,說不得夏軍就追着敗兵而來。那時候的情況,就更加不妙了。

隆武說道:“這樣的條件,高將軍會答應嗎?”

何騰蛟何等聰明之人,說道:“這事情不用太急,荊州以南,常德以北可設一鎮,供高氏屯兵之所,以北伐之名支以糧草,讓爾等爲北方屏障。有高一功在北,臣就可以督促章曠大力東進,克服南昌,北上九江,截斷武昌與南京的聯繫。恢復江南半壁。”

隆武聽了之後,緩緩的踱步。

這個北伐的總戰略,隆武已經推敲過不只一次了。章曠與張應元也打過幾場小仗,勝負之數不用多說。無關大局。之前如此,是因爲武昌囤積了重兵,避虛擊實的策略。

而今情況有所變化,這個戰略要不要修改,還在兩可之間。但北伐卻一定要有的。

北伐對隆武來說,不僅僅是軍事行動,還是政治口號。

以北伐爲政治口號,在中國歷史上是老一套,翻開南北朝南朝的歷史,“北伐”這兩個字,幾乎比比皆是。之後的種種政治-鬥爭都寫滿了。何騰蛟的解套之法,不可謂不高明。

以北伐恢復故土,對抗薄於毅宗忘恩負義。

當然了隆武也看得出來,何騰蛟對高一功的防備,從頭到尾都沒有將高一功放到洞庭湖以南的想法。將高一功與隆武隔開的想法,再明顯不過。

“不管怎麼說,先收撫這數萬大軍再說其他。”隆武心中暗道。他回身對何騰蛟說道:“何先生之言,朕記下來了。時候不早,我們早朝再說。”

其實如今長沙很多事務,根本不需要上早朝,比朱元璋事情,早朝時間不夠,還要加午朝不同,長沙六部衙門都是新建的,很多衙門比如翰林院,現在只有一個牌子,根本不能正常的履行公務。

真正大權都在兩位大學士手中。

凡是先與馬士英與何騰蛟溝通好,比上早朝快的多。

不過,早朝也算是勤政的一項,那怕是一個樣子貨,也要持續的堅持下去。

隨即幾聲靜鞭響,隨即幾十名侍衛列開,隆武在簡單的宮殿前面上朝了,只有一些重要官員能在房間之中,很多官員都排到院子裡的。其實在北京也是如此。

真正的大朝,叫做御門聽政,很多官員都是宮殿外面列隊的。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一聲太監悠長的嗓音傳了出來。

“臣督察御史文安之有奏。”文安之身穿官袍,大步走了出來,將高一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一時間很多大臣議論紛紛。場面上十分混亂,隆武看着文武百官,就知道這消息早已泄露出去了。

指望大明皇宮能保密,從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咳咳。”隆武咳嗽了兩聲,說道:“諸位愛卿怎麼看?”

“臣以爲萬萬不可。”不等馬士英說話,就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出列大聲說道:“闖賊肆虐天下,人神共犯,甲申之變,毅宗皇帝蒙難。所謂主辱臣死,主辱臣尚且一死,何況蒙難?”

“臣受毅宗皇帝厚恩,而今但欠一死耳。高賊等人,追隨闖賊肆虐天下,刀下不知道殺了多少士大夫。令天下發指,陛下只有有今日,也當年毅宗皇帝壯烈。而今不念君父之仇,接納賊人,不思匡扶之義,一意苟且,陛下日日言中興,臣不知中興於何處。百年之後。臣不知道陛下何以見列祖列宗於地下,臣不知陛下何以見毅宗皇帝於地下。”

隆武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心中惱怒的幾乎要殺人。牙齒咬得咯咯做響,但是隻能忍着。

不過,這並不是結束,而僅僅是開始。

在這名老臣的帶領之下,一行十幾名官員,紛紛拜倒在地,一個個開始上奏。這些大都是進士出身,言語之間,如刀似劍,毫不留情。頓時讓隆武有一種無地自容,恨不得找一個坑給埋了的感覺。

這些罵起來比馬士英狠多了。

明朝與清朝精神氣質上完全不同,明朝推崇道德。故而有很多人說一套做一套,凡是說唱高調,但是真正做起事來,連尋常百姓都不如。但是在朝廷之上,卻是政治正確。

崇禎亡國於李自成,這是家國之恨,君父之仇,是萬萬不能含糊的。這就是政治正確。

隆武接納高一功等人就是苟且,就是妥協。

隆武見有些大臣也有一些意動,心中暗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就是羣起而攻之的局面。”

畢竟在明末罵皇帝,幾乎是流行風尚了,甚至比皇帝處罰了,也都被人讚揚,這個時候從衆說一些絕對正確的話,自然原因,至於具體執行層面的事情,抱歉,這事情不是儒臣言官所考慮的事情。

隆武猛地將之前的案几給推翻了。

無數奏摺,筆架,硯臺,文房四寶摔了一地,一些還是瓷器,摔起了十分清脆。這麼大的動靜出來,所有人都鴉雀無聲,看着上隆武。

隆武目光如電掃過所有的大臣,鼓起勇氣,毫不示弱的說道:“朕乃旁支宗室,本無望繼承大寶,今生今世也沒有想過有今日。不過是願爲一賢王,留姓名於青史之上,餘願足矣。”

隆武的聲音傳出了正堂,也傳到了外面的官員的耳朵之中,聲音靜靜的迴盪,沒有一個敢發出聲音打斷。而隆武一時間也沉浸在往事之中了。

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章 填壕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六章 蕭縣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章 鄖陽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
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章 填壕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六章 蕭縣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章 鄖陽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