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

“好。”張軒說道:“就請楊將軍派出精銳馬隊,去探一探夏邑城外的底細。”張軒說道。

“末將遵命。”楊繩祖說道。

楊繩祖知道這個任務,他責無旁貸,畢竟整個大軍之中,也只有他麾下的馬隊最爲精銳,派精銳馬隊當哨探的事情,不從楊繩祖軍中抽人,從哪裡抽人。

不過,張軒也不是那一樣將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寄託到別人身上的人。自然也要派出馬隊,尋找消息。

只是羅岱一去,張軒麾下沒有了得力的騎將,一時間心中很是懊惱。

雖然敵情不明,那是數百里之外的敵情,最近這些縣城,大多是闖營與曹營佔據的,雖然曹營與闖營之間已經撕破臉了,但不管怎麼說看,都還掛着一張皮不是。

對沿途軍隊的一些要求,地方上不敢也不能拒絕。

一路行軍,倒還順利。

不過,很快就遇見一件意外事件了。

“是你。”張軒說道:“你不是在臨潁了嗎?”

“將軍,在襄陽的事情,我也聽說了,大傢伙不忿闖王無恥,受您恩情,也不願意在闖王麾下混了,他們都願意來投奔你,我就棄了官,一併過來了。還請大人收留。”吳自蘭說道。

張軒一聽就知道,吳自蘭所言不盡不實,想必是吳自蘭是張軒的人,臨潁地方上都知道,而張軒又是曹營的人,闖王變成大順皇帝之後,明面上對曹營寬恕了,但是暗地裡沒有少排擠曹營安插在地方上的人馬。吳自蘭恐怕被張軒最後所說的話連累,在臨潁混不下去了。所以來投奔張軒。

此刻張軒想起了,還覺得自己小肚雞腸。

不過,不管怎麼說,怎麼看。吳自蘭主動來投,張軒也不能拒絕,說道:“吳兄弟來投,我自然再歡喜不過了,卻不知道帶了多少人來?”

“一千多人,都是臨潁的棒小夥,來投奔將軍您打天下的。”吳自蘭說道。

“好。”張軒說道:“吳兄弟,就暫且在我身邊做一名親衛吧。這一兩年軍中變化很大,吳兄弟不熟悉熟悉的話嗎,我怕吳兄弟不知不覺之間,犯了軍法,可就不好辦了。至於你帶來的臨潁子弟,都安置在臨潁營之中,想來也委屈不了他們。

不過張軒默默計算,暗道:“我從臨陣抽調這麼多壯丁,會不會將整個臨潁的壯丁給抽空啊?”

這個時候的張軒也只是想想而已。

安置了吳自蘭之後,隨即又有人來拜訪,卻是一名信使,乃是大順河南節度使粱啓隆寫給大順汝寧節度使張軒的。

其中充滿了挑撥離間之語,不過最後倒也有一點別的東西,就是關於王漢,馬士英的兵力部署情況。

其實整個大順嘴擔心袁時中的不是別人,正是粱啓隆。

他擔心並不是與袁時中的關係多好,純粹是脣亡齒寒。粱啓隆是師爺出身,沒有打過仗,而且即便是打過仗,手中也沒有多少人馬啊?張軒在汝寧軟硬兼施,纔算是將所有土寨都納入自己的管理範圍之中,粱啓隆可沒有這個本事,即便手頭有幾千兵馬,也不敢與官軍一戰,而且袁時中被官軍消滅之後,粱啓隆就首當其衝了。

故而不管曹營與闖營之間,有什麼矛盾,放在粱啓隆的心上,正他想張軒趕快去解了夏邑之圍再說。

張軒剛剛雖然不知道粱啓隆的情報是真是假,但是卻細細揣摩一番。

“大人。楊將軍求見。”吳自蘭說道。

吳自蘭很快就適應了角色,擔當起張軒的親兵了。

“請他進來來。”張軒說道。

楊繩祖進來之後,立即說道:“將軍,有消息了,準確的消息沒有,但是大概的消息卻已經有了。”

隨即楊繩祖將一張絹布鋪到了桌子之上,拿起一個燭臺,說道:“將軍,請看,這就是永城,這就是夏邑,這是睢水。”

張軒細細一看,發現跟粱啓隆弄過來的情報,相差不大。

首先是馬士英的交通線,就是睢水。

睢水是淮河的支流,馬士英大部分輜重都是從鳳陽運過來,沿着睢水運到永城來了。不過夏邑在永城北方几十里,沒有河道相鄰,故而從這裡轉爲陸運,還有一部分繼續沿着睢水北上,到文家鎮轉陸運,可以節省一段路程。

這一道睢水根本就是支撐馬士英保持在歸德存在的生命線。

張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斷掉這一條線,不過細細一看,不由長嘆說道:“可惜了。”

顯然馬士英跟張軒想到一塊去了,駐守永城的居然是黃得功。

“既然勇衛營大部分都在後方保證後勤,那麼在前面攻城的是誰啊?”張軒心中如何閃過這個疑問,細細一看,卻是:“劉澤清,劉良佐,金聲桓。”

馬士英總督三部兵馬,做長圍困住夏邑城。

不過,張軒看了馬士英的佈置,反而鬆了一口氣。

“馬士英的攻擊慾望不強烈,反而相當的保守。”張軒心中暗道:“不過,這樣一來,即便我不來救援,夏邑也能堅持很長時間了。”

“楊將軍,有何良策?”張軒問道。

楊繩祖沉吟一會兒,說道:“其實我們在睢水西岸下營就行了。這馬士英明顯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軍可虛張聲勢。拖延時間便是了,我看馬士英本人,也有拖延時間的想法。”

張軒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雖然如此,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情況。如果馬士英覺得拖延時間,只需一支流寇就夠了,進而猛攻夏邑城,到時候我們救與不救?”

楊繩祖問道:“那依統領的意思是?”

張軒沉吟一會兒,其實楊繩祖的辦法,不失爲一個敷衍了事的辦法。但是張軒在臨潁城南之戰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給他的最大教訓是,絕對不可將主動權拱手相讓。

即便現在他也想佔據先手。

“我有一個計劃,只是太冒險了,卻不知道楊將軍,願不願意聽我的。”張軒說道。

楊繩祖說道:“統領說笑了,軍令在身,不敢有半點違逆。將軍下令即可。”

張軒還能信他的鬼話嗎?像這樣的高級將領,不事先溝通好,豈能真正是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

張軒立即將自己的想法,細細的一點點的告訴了楊繩祖,楊繩祖頓時皺起眉頭,說道:“統領好大的手臂,如此一來,你就將這一戰的勝負手,放在我身上了?你就如此信任我嗎?”

“不。”張軒說道:“我信的是,曹營精騎,天下無雙,當初我是也跟着大隊人馬奔襲過襄陽城的,難道這區區小事,楊將軍給我說辦不來嗎?”

楊繩祖明知道張軒是激將法,但依舊忍不住,說道:“好,這件事情,我給將軍辦妥。不過,我事先跟你說好啊,一擊不中,我可就立即撤退了,不能爲你殿後了,到時候你走得了走不了。我不要說我言之不預。”

張軒說道:“這事情我都想過了,如果你不行的話,我就按照之前的計劃,在睢水之西下營,到時候你這五千騎在營中也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那麼我這就去準備了。”楊繩祖說道。楊繩祖走到門,又回頭說道:“張統領,我本以爲你是一個小白臉,不過,你這個虎口拔牙的膽子,的確不錯。我有幾分信闖營給你取的外號了,小周瑜。”

楊繩祖說完之後,就離開了。

張軒暗笑道:“這都什麼審美觀啊?不能取一個好聽的外號嗎?”

隨即張軒的心就沉了下來,又是一場賭局,下注了。

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章 拷餉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
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章 萬石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章 拷餉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