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舊事

頭帶金冠,蟒袍玉帶。身上每一絲每一縷都極盡巧思,身上繡着那一條蟒,但是在尋常人看來與龍團無疑,幾乎要破衣而出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

這種古老的帶有禮服性質的服裝,不被後世人看在眼裡,但是在當代人心中卻是再好不過了。即便是高一功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三位侯爺。”一個太監說道:“吉時已經到了,還請三位侯爺進宮。”

“走吧。”高一功說道。

黨守素與李過微微落後高一功一點,以示以高一功爲首。

其實這一次,三人商議過,要不要一起來,還是分批次過來,最好還是決定一起過來,畢竟三人都不是傻瓜,當然看出隆武的分化之意。

以至於現在他們三人心中已經有微妙的感覺了。而且他們也自忖大軍在外,隆武不敢拿他們怎麼樣的。

一行人進了皇宮,皇宮原來也不過是長沙府中的一處官邸,再加上隆武並沒有修建宮殿的意思,顯得普通。

與尋常的官府衙門沒有什麼兩樣。

不過,高一功等人卻多看了站崗的侍衛幾眼。

高一功打了半輩子仗了,眼睛很是毒辣,如果看不出來,這些士卒或許有稚嫩,身上並沒有太多的殺氣。但是精氣神卻是足夠了。

“是好兵胚子。”高一功心中暗道。

幾乎所有的兵頭都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尊重的只有實力。

“襄陽侯,鄖陽侯,宜陽侯到-------”一聲聲太監的呼喊之聲中,三人走進了正堂之中。一擡頭,高一功就看見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起身說道:“三位愛卿何來之遲?朕已經等候多時了。”

他就是隆武帝。

高一功第一眼看到隆武帝,就感受到隆武帝身上有濃厚的書卷氣。隆武帝愛書如命,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過讀書。

即便是長沙皇宮之中,什麼都缺,但是有一樣東西卻是不缺的,那就是書。

所以這種氣質上的變化,自己或許沒有感覺。但是外人看的話,最爲明顯不過。而且隆武衣着簡單且簡樸,爲了表示莊重,身穿皇袍。但是皇袍雖然很乾淨,但是很明顯是舊的了。

這讓高一功高看一眼。

“臣等拜見陛下。”高一功三人有好奇或者詫異的目光看想隆武說道。但依舊行禮如儀。這些禮儀早已訓練過了。

隆武將高一功三人,一一扶起來。四人分別落座。隆武說道:“三位愛卿,朕雖非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但也不識民間疾苦。三位將軍起於民將,可否給朕說說?”

高一功見了隆武心中還有一點拘束。聽了隆武的話,忽然心中火起,說道:“好,陛下既然想聽,臣也就敢說。”

“臣叔父不是別人,就是被朝廷明正典刑,傳首九邊的高迎祥。”

“高迎祥。”隆武大吃一驚。他對這一點還真不瞭解。

“正是。”高一功說道。

“臣少年喪父,跟着叔父生活,當時叔父生活不易。往來邊境販馬。每來回一趟,都要過關,爲邊關的士卒所勒索。十成利潤,有五六成,被他們所奪。”

“崇禎年間,關中大旱。”

“鄉親們嗷嗷待哺,叔父在鄉間也是很有名望,不得不待高家子弟,出關販馬,哪裡知道,新換守將。誣陷叔父裡通外國。下獄論死。所販之馬,都被千戶所截留。那些馬匹乃是鄉親們救命錢。”

“故而鄉親們一涌而殺,殺敗官軍,逃了出來,於是只能成爲馬賊了。”

隆武說道:“朕記得似乎朝廷嚴禁販馬?”

“是。”高一功說道:“朝廷還嚴禁造反的。”

隆武頓時知道失言。

他也知道,很多地方朝廷的法度都變成了一紙空文,就如同高一功所說的邊境千戶所收的錢,在朝廷法度之中,卻是沒有的。

只是慣例而已。

高一功也無意與隆武硬頂,繼續說道:“我叔父雖然爲馬賊,但是也不過求一生而已。從不濫殺無辜。數年之前,叔父人馬也多了起來。”

“這個時候楊老大人來了陝西。”高一功說道:“楊老大人安撫百姓,招安各部頭領,各部頭領幾乎都投降了。”

“叔父心中疑慮,不信官府,但是將人散去,只帶了親信子弟數百人而已。”

“果然不出叔父所料,洪屠夫來了,不分青紅皁白,大殺一氣,不管是降也好,不降也好,大多被殺,那一年整個陝西都是血色的。”

“從此之後,叔父決定與官府勢不兩立,戰鬥到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高一功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但是在這個場合聽來,卻分外尷尬。

隆武微微咳嗽兩聲,說道:“李將軍,您說說吧。”

李過沉吟一會兒,說道:“我也是跟着叔叔。我叔叔,殿下也知道,正是闖王。”

“叔父本來在驛站有一分差事。驛站上的事情繁雜之極,常常受人役使。但這些錢糧養我一家老小。只是驛站裁撤了。”

“驛站一裁撤。叔父就只能爲人幫傭了。那年大旱,叔叔帶着我們兄弟,在田地裡面挖老鼠,小野獸,聊以裹腹。陛下可能不知道,田間老鼠有儲蓄的習慣,挖開一個老鼠洞,不僅僅能得到一窩老鼠肉,還能得到一些糧食,少則一斤,多則兩三斤,剛剛開始挖一些老鼠洞,能讓大家吃飽,只是日子越來越艱難,即便老鼠也不好挖了,甚至即便挖了,也沒有存糧了。樹皮,草根,乃至於觀音土,都要吃。”李過似乎想起當初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也不願意多說,他話語微微一轉,說道:“有時候還爲人幫傭。”

“我還記得那一天,艾員外丟了東西,硬說是我叔父偷的,我叔父被上了重枷。至於烈日之下,幾乎被烤熟了。”

“當時我與衆人求情,求一杯水,而不可得。”

“叔父當日大怒,盤膝坐在烈日之下,但求一死。夜裡大家將叔父救了出來。”

“從那一天起,叔父就矢力造反,不管局面有多艱難,不敢敗成什麼樣子,不敢死多少人,叔父從來沒有說過放棄。”

李過還想說什麼,但是看着隆武的臉色,微微一頓。說道:“接下來就沒有了。”

隆武似乎有幾分轉移話題,問黨守素道:“黨將軍----”

“微臣沒有什麼好說的。大旱連年臣家裡吃不上飯,而官府催稅不止。只能帶着子弟出來混口飯吃,而後就遇見了闖王。”黨守素說道:“接下來就沒有了。”

一時間空氣之中,有一種莫名的尷尬之感。

隆武深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樣的事情避免不了的,不解開這個心結,他根本無法收復高一功等人。

高一功三將不過勢窮來投,說多少忠誠之心,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隆武自然也是知道。一旦局勢改變,三名將領會如何選擇,隆武也不知道。

而且今天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三位將領都要在外將兵。不可能長時間留在長沙。

所以時間不多,機會不多,他要直面雙方的心結所在。

隆武起身說道:“朕代大明向三位將軍道歉,天下淪落到如此地步,是大明皇室之責,身爲天下之主,讓百姓嗷嗷待哺,食不果腹,不得不鋌而走險,淪爲盜賊。”

“是大明皇室之錯,也是朕之錯。”

隆武說着深深的行禮,他的話語之中,倒是真有幾分真心實意的。只是將三人嚇了一跳,大吃一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

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章 高鬥樞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
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章 高鬥樞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