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

羅玉龍聽了羅汝才的話,立即挪動幾步靠近羅汝才。

羅汝才用乾瘦的手,一把抓住了羅玉龍說道:“我不行了,從今之後,玉龍就是曹營少主,你們要好好的輔佐玉龍,打下羅家天下,共享富貴。”

羅戴恩的反應最快,根本不用說,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臣羅戴恩拜見少主。”

羅戴恩做了榜樣,其他人哪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隨即都跟着羅戴恩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臣拜見少主。”

張軒也不例外,說道:“臣張軒拜見少主。”

張軒心中有一些不舒服,但是卻也知道現在這個時候,決計不能有一點表現出來。恐怕被羅汝纔看出來一絲一毫,他爲了將來,恐怕是要殺人了。

但是張軒跪羅汝才,他倒是能想開,畢竟羅汝纔是岳父,也是長輩,跪一跪也沒有什麼。但是羅玉龍只是大舅哥而已,更何況,如果羅玉龍死的早,說不定張軒還要跪自己的外甥。

一想起了就讓人不平。

只是他低着頭,不敢有一絲動彈,似乎能感受到一股蘊含着無窮壓力的目光,就在他身上來回不定,不是別人,正是羅汝才。

羅汝才現在雖然很是虛弱,但是目光依舊銳利無比。

好一陣子,他才說道:“都起來吧,不要忘記了今日之言。”

張軒心中暗道:“我也算是託孤重臣了。”

衆人起身之後,凝重的氣氛稍稍緩和了一些。羅汝才又咳嗽了兩聲,說道:“如今的局面,大家也都知道,左良玉大局南下,想要奪回南京城,而我又病成這個樣子,無法帶兵。這樣的局面該如何是好?”

羅汝才問了,卻沒有說。

對羅戴恩,羅岱,王龍來說,這樣的大戰略從來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之內,一時間將目光都看向了張軒。

張軒是曹營的智囊,幾乎是公認的,這樣傷腦筋的問題,自然要讓張軒來解答了。

張軒沉吟片刻,他的大腦在飛速的旋轉。

其實曹營渡江之後該怎麼辦?張軒早就想過了,甚至想了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在羅汝才提出江南根本策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當然當時所想,不過是整個計劃的一環。

而隨着整個計劃一步步的完成,長江也過了,這個問題,就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

張軒豈能不細細思量。

不過他也知道,雖然羅汝纔沒有說,但是其中卻有一個隱藏的前提,就是爲羅玉龍鞏固局面。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就是跑題了。

張軒說道:“如今能影響到我軍的官軍,有三方面,九江左良玉,是其中威脅最大的,而且左良玉素來明哲保身,早已不是朝廷的純臣,而且左良玉的部下分散在湖廣之間,與闖營,獻營糾纏在一起,左良玉能帶來的,也不過左良玉本部人馬,人數不會太多的,所以只需派遣一員良將駐守上游,與左良玉狠狠打上幾仗,讓左良玉知道曹營不是易與的,他想要拿下曹營,非死傷慘重不可,他自然就猶豫了。”

“其次是淮安路振飛。”張軒說道。

“自從鳳陽大捷之後,路振飛痛定思痛,截留漕糧,招兵買馬,不過一時間爲袁時中所牽制,再加上揚州已經在我手,恐怕無法直接影響江南。也不足爲慮。”

“唯一讓人擔心的,反而是鄭芝龍。”張軒說道。

“鄭芝龍?”羅汝才說道:“不就是一海賊嗎?在海上夠不着他,他如果上岸,一營兵就足以擊潰,又有什麼可慮的?”

張軒說道:“正是因鄭芝龍在海上。”

“如今江南各地因南京失陷之故,都起義兵,如劉宗周之流,看似聲勢浩大,但是不堪一擊,故而江南不足平,只需殿下拜少主爲將,統領大軍,東征即可,用不過一兩個月,江南府縣盡歸我等之手。但是江南畢竟是東林根基之地,東林之中,雖然有欺世盜名之輩,但也不是沒有忠心耿耿在之人,朝廷享國二百餘年,豈能沒有幾個忠臣?江南靠海,我等有沒有水師,他們出沒海上,依靠福建,我大軍駐守,則避開,我大軍離開,再騷擾,恐怕是易平南定。鄭芝龍乃是海中蛟龍,即便我們奪下福建省,恐怕事尤未完,海事方起。”

羅汝才一聽,頓時覺得也很是頭疼。

不僅僅羅汝才頭疼,這個問題,朱元璋也頭疼過,最後想出了海禁之策,這個政策最初,不就是爲了消滅張士誠,方國珍餘黨,至於清廷南下,與鄭氏集團打了多少年,更是不用說了。

張軒打下江南,可以要用江南的人力物力,而不是要將江南當做戰場的。

“你有何策?”羅汝才見張軒說這個問題,很是鎮定,頓時知道,張軒恐怕對這一件事情早就想過對策了。

“對鄭芝龍當以招攬爲主,鄭芝龍海賊出身,也不是什麼忠貞之臣,只需先大敗鄭芝龍,再懸以高官厚祿,想來鄭芝龍不會不投降,我意最高可封鄭芝龍爲異姓王。”張軒說道。

“異姓王。”這三個字一出,王龍的眼睛一亮。

羅汝才心中頓時有了想法,他以爲張軒再爲自己鋪路,說道:“只要鄭芝龍能爲我所用,區區異姓王何妨,即便是將福建封給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震懾一二才行。”

張軒心中暗道:“我還是不如羅汝才大氣。”

張軒想了好一陣子,纔將底線放在異姓王上面,而羅汝才一口氣,就多出一個藩鎮出來。

不過,他細細想來,也覺得這個方法不錯。福建本就不是一個富裕的省份,現在江南在手,福建給了鄭芝龍又怎麼樣,只要能保障海上平靜。江南安堵,一個福建省的賦稅都省出來了,將來天下大定之後,再來看福建一省,還怕收拾不了嗎?

“玉龍爲徵東大將軍,張軒爲副將,王龍,羅岱一併從徵,三日之後,南京會師,大舉東征。”羅汝才說道。

羅玉龍默默一算,頓時大驚,說道:“如此一來,我幾乎要將南京給抽空了,父王您怎麼辦?”

羅玉龍本部,張軒本部,王龍本部,羅岱一部,加起來有七八萬之多,幾乎是曹營主力的一半了。

“不用擔心我?”羅汝才說道:“我羅汝才還有些薄名。”

羅汝纔對這個情況,並不擔心,畢竟這些都走了,還有羅汝才的親衛,楊承祖,張應元,李汝桂三位大將在。

其實羅汝纔對他們三個人並不是不信任,而是不如信任羅氏與親戚一般信任,他自信他即便是病了,也能鎮住這三人,這三人只要出力,區區左良玉就無能爲力。

或許進攻不行,但守給固若金湯還是可以的。

再加上南京城之中有得是銀子,有銀子還怕沒兵嗎?

正因爲如此,羅汝纔對曹營的整頓並不是清洗一些人。而是給羅玉龍更多的立功機會,讓他培養出自己的嫡系,而將身邊的老人放在次要位置之上。

隨即羅汝才又安排到,將李汝桂安排到了江北,代替張軒的位置,又調整一些人馬,楊承祖西出大勝關。如何防禦左良玉這裡就不細說了。

“殿下,還有一件事情,需要殿下決斷。”羅戴恩說道:“而今南京以下,請殿下順天應人登基爲帝。”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張軒先是皺眉,隨即心中一動,覺得這一件事情,未必是一件壞事。

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一章 談判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章 平城
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一章 談判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章 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