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

?

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

“李自成。”張獻忠回到文昌廟之中,厲聲說道:“哪裡都有他的人。秉文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王秉文咳嗽兩聲說道:“順其自然吧。”

“什麼?”張獻忠說道:“你的意思是任曹操被李自成拉走?”

王秉文說道:“秉吾,現在局面以爲如此了,再強留曹操,恐怕會反目成仇啊。我看曹操未必有一心去奔闖將之意,所以唯今之計,順其自然,緩和兩方的關係,秉吾不要再有非分之想了。或許這樣一來,雙方的關係還能維持下去。”

其實雙方的矛盾一直來源於張獻忠的一個妄想。

張獻忠想將羅汝才納入麾下,他並不滿足雙方這種平起平坐的合作關係,想要更進一步的從屬關係。所以他纔對羅汝才的實力增長如此敏感,也會這樣的介意李自成在洛陽的成功。

在他想來,如果沒有李自成。他張獻忠就是第一個殺死朝廷藩王的義軍首領。或許能折服羅汝才。

但是李自成的出現,讓張獻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義父,何須想那麼多,我們今夜出兵。火併了羅汝才,我獻營難道懼了曹營不成。”張可望大聲說道。

張獻忠的眼睛之中瞬間有一絲意動。

張獻忠與羅汝纔不一樣,羅汝纔講面子,有些事情,他是下不了手的。但是張獻忠卻是心狠手辣。黃虎嗜殺的傳聞傳遍天下,也不會是沒有來由的。

張獻忠一瞬間的意動不是別的,是在考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影響。

現在獻營與曹營同處一城,在有心算無心之下,火併曹操未必沒有勝算。但是以後該怎麼辦?

殺了曹操,難道真能受降曹操部衆嗎?

不能。

因爲李自成的使者。

曹操重義氣,對士卒或有苛刻,但是對他手下的軍官非常之好,有東西都是平分。曹操好聲色犬馬,但是這些東西也都分給下面的軍官,曹操的女人大部分玩過之後,分給軍官士卒。

或許這些品質在現代看來,是極品人渣。但是當時卻很能團結一批人。

張獻忠即便殺了曹操,未必能受降曹操部衆。

就如同李自成一樣,李自成殺了羅汝才之後,羅汝才一部分部衆投靠官軍,分別在左良玉與孫傳庭麾下與闖軍做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之後,首先降清的一批人之後,就有羅汝才的人馬,在李自成被殺之後,王進才由一個小小的偏將一躍成爲統軍數萬的大將,就是因爲王進才所帶領的是羅汝才舊部,與闖軍不是同路人。

可見羅汝才很得人心。

吞併羅汝才所部,絕非殺了羅汝才就能辦到的事情。

“休要胡言。”張獻忠厲聲說道:“我與羅兄親如兄弟手足,你也該叫羅兄一句伯父,豈能如此說話。出去。”

張可望不敢與張獻忠硬頂,只好低下頭說道:“是,孩兒知錯了,孩兒這就告退。”

張可望一時間也想不明白了張獻忠在猶豫什麼。

張可望來到帳篷外面,忍不住嘀咕說道:“也不知道,依附在猶豫什麼,分明是殺了羅汝才就了結的事情。優柔寡斷。”

只是張可望沒有注意到,他說這一句話的時候,旁邊帳篷之中有一個人聽的清清楚楚。

“你說都是真的嗎?”羅汝才嚴肅的問道。

“學生所言句句屬實,學生在獻營之中耳目的確彙報,張可望獨自出了張獻忠大帳,自言自語;‘殺了羅汝才就能了結。’之言。這事萬萬假不了,還請掌盤子早做準備。”吉珪說道。

也不知道吉珪傳錯了,還是他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就是這樣的。

羅汝才說道:“不對啊,黃虎不會如此不智,他是一個聰明人。即便現在殺了我,也未必有什麼好處。”

吉珪說道:“掌盤子,你是以己度人了,你覺得城中大戶,積糧滿倉,也不敢發一粒米賑濟災民,非要到饑民殺到門前,還不醒悟,以局外人觀之,未免太蠢,但是人在局中,或許就會鬼迷心竅,看不清楚得失。掌盤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羅汝才見過了爾虞我詐,自然不會完全相信張獻忠了,點點頭說道:“你傳令下去,全軍警戒。記住暗地傳令,不可驚動黃虎。”

羅汝才最後一句叮囑算是白叮囑了,張獻忠與羅汝才同處一城之中,如果張獻忠連羅汝才大軍有異動還弄不明白,那麼他就不是張獻忠了。

就在羅汝纔剛剛將命令傳到各級將領手中的時候。

張獻忠也得到了命令。

“曹操是要做什麼?”張獻忠陡然大驚,說道:“好端端的整頓兵馬爲什麼?”

“父親,城中只有我軍與曹操,曹操既然整頓兵馬,那就沒有其他目標,只有我們。義父我們不能被打一個措手不及。”張定國說道:“我們也要早做準備。”

“好。”張獻忠本就是一個疑心重的人。不管什麼情況,只有兵馬才能給他帶來安全感。

張獻忠一聲令下,整個信陽城之中,頓時變得劍拔弩張。

張軒所部本來就在城門之處安置,因爲他剩下的人不多了,也是因爲張軒所屬戰死的屍首大多數在南門附近,張軒將一具具屍體都收斂起來,準備找些木材來釘出薄皮棺材,好讓他們入土爲安。

當得到全軍警戒,張軒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立即將一百多人集合起來,但是沒有過多少時間,就看待幾百馬隊在南門城內的大街之上,瞬間將張軒所部與城中曹操的大隊人馬隔絕了。

張軒頓時一驚,這個時候纔有幾分後知後覺的想道:“難不成是羅汝才與張獻忠要火併?”一時間張軒冷汗都出來了。

很多時候內部殺人,比外部殺人都厲害,一旦羅汝才失敗,羅氏一系的人馬恐怕一個也留不下來,張軒忽然想到羅玉嬌,暗道:“如果羅汝才戰敗,玉嬌恐怕有危險。”

一時間張軒有幾分坐立不安。

“安靜。”曹宗瑜一把抓住張軒的手,低聲說道:“你是一軍之主,所有人都在看着你。”

張軒一聽此言,雖然心中還有幾分火急火燎,但是面子上也鎮定起來。遠遠看上去,還有幾分胸有成竹。

“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曹宗瑜低聲在張軒的耳朵邊說道:“我們只要逃出南城門,外面就是溮河?我們也知道哪裡有船隻,順流而下,即便他們決出勝負了,也追之莫及。”

張軒的心跳一時間漏跳一拍,隨即好像打鼓一下敲起密集的鼓點。暗道:“是啊,我怎麼沒有想到?我只需將城門給封死,然後立即跑到溮河之上,上一次渡河的船隻還在河邊的蘆葦蕩之中隱藏着,我現在麾下有一百多人,這些人雖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一路走到江南應該沒有問題的。”

至於路上所需的盤纏輜重,張軒根本沒有想過,跟着羅汝才時間長了,張軒也沾染一些匪氣,這些在路上搶就行了。

這個計劃機會很大。但是張軒一時間居然有一點不捨,他似乎好久沒有想過如何去江南了。

“再等等。”張軒不明白心中如何想的,說道:“現在情況不明,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的好。”

“如果你平安了,那麼我也可以安心的離開了。”張軒心中默默的想到。

曹宗瑜看了張軒一眼,似乎看出來什麼,心中微微一嘆,沒有說話了,其他他也有幾分捨不得,因爲方婉兒也沒有在這裡。

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
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