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

第五十章覆軍殺將七

說盧鼎迂腐也好,說他榆木疙瘩也好。反正盧鼎覺得這樣的事情,過不了自己心中那一道坎。

如陽明先生的學說,這樣做,會讓他的良心蒙塵。

張先珍急道:“錦上添花,何如雪中送炭。而今夏明兩軍相持不下,盧公只需加一指之力,可得全勝之功,不愁鄭國公不另眼相看,平步青雲,就在眼前,盧公何必----”

“不用說了。”盧鼎說道:“看在故人之情上,你速走吧。”

盧鼎一揮手,立即有人要將張先珍帶下去。卻見有一個人快步走過來,在盧鼎的耳朵之中輕輕的說些什麼?

卻見盧鼎聽過,臉色頓時黑了起來。

這話不是別的,就是馬鑾剛剛傳過來的命令。

由不得盧鼎不黑臉。

戰場上的局勢,盧鼎要比坐在後面的馬鑾要清楚的多,正因爲清楚,才知道,這一戰打到現在,就是極限了。別的不說,盧鼎早就注意到了對面還有萬餘預備隊還沒有放出來。但是馬鑾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兵力。

所以盧鼎現在打仗已經開始悠着點了。

如果不是悠着點,盧鼎哪裡有閒情逸致,來與張先珍磨牙啊。

這是盧鼎的經驗之談。

對盧鼎這些類似小軍閥的將領來說,勝負並不重要。保存實力纔是重要的,盧鼎已經做好了,一旦戰敗,腳底抹油的準備了。

而這個時候馬鑾居然不好好安撫,反而下這樣決絕的命令,他還真不知道,他麾下的都是一些什麼東西,真當都是大明的忠良死節之臣,如果大明真有這麼多忠良死節之臣,也不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這一戰敗定了。”盧鼎瞬間有了判斷。

這個判斷不是基於他自己,而是基於別的將領。

首先盧鼎相信,張先壁弄的小花招,不會僅僅是他自己,不過,他也相信,在交戰的時候派出的使節,很可能活着抵達的沒有幾個。但應該有一兩個活下來。

其次,就是另一個問題。

馬鑾對他麾下的軍隊管理太鬆,距離太遠了。真正的實權,就落在各級將領手中了。甚至可以看做岳陽軍,就是一個小好的隆武朝廷,而馬鑾做在的位置就是隆武帝的位置,而真正的實權反而下面人手中。

讓隆武帝下一個命令,讓何騰蛟與馬士英自殺,他們做不做,估計何馬兩人,會聯合換一個皇帝。

這是大明最大的頑疾,整個政權結構出了問題,不是沒有人才,也不能說沒有錢糧。而是文武失衡,上下錯位。 有人才不能用,有大才也能讓他施展。

馬鑾對下面將領沒有恩義,看在銀子的分上,看在馬士英的面子上,下面人給你賣力也是可以的,讓下面士卒死一些,也行。但是將刀子砍在他們頭上,馬鑾想的未必太美了一點。

盧鼎轉過頭說:“小張,過來。”

張先珍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面對盧鼎突然之間的態度轉變。立即乖乖的過來,盧鼎在他耳邊說道:“這裡往西三百步的地方,就是我與老劉的陣勢交接的地方。”

張先珍好像聽明白了,又好像沒有聽明白。

這一句話,並沒什麼是他不懂的,但是合在一起,他卻怎麼也想不明白。

盧鼎的眼神微微有些失望,暗道:“他還是沒有他哥有悟性。”

不過,盧鼎並沒有想要解釋的意思,一揮手讓人送他下去了。

很快張先珍就來道了張先壁的面前。

此刻張先壁坐在一個馬紮之上,周圍有一個郎中跪在地上,爲他包紮。張先壁渾身上下血淋淋的,可見他爲他剛剛耍帥的行爲付出了代價。畢竟戰場之上刀槍無眼。

也是張先壁有一副好甲,否則剛剛都回不來了。

張先壁聽了盧鼎的話,不由的一笑說道:“這老狐狸,真是想要貞節牌坊?”

“大哥,這盧公是什麼意思?”張先珍說道。

張先壁手臂微微轉動,活動一下,剛剛包紮好的手臂,說道:“老狐狸已經答應了,不過,他稍稍玩了一個花招,他與老劉陣勢交界的地方,一定有一點問題,就是破綻所在。十六弟,你還能戰嗎?”

張先珍說道:“如何不能戰?”

“好。”張先壁說道:“你帶人就從這裡衝過去。”

“是。”張先珍說道。

張先壁將手中的生力軍搜刮殆盡,也不夠湊出了五六百人而已。這五六百人,在張先珍的帶領之下,猛攻盧鼎指點的方位,果然正如張先壁所料,這裡根本就是一個大窟窿。

也不知道怎麼的,明軍中間有幾十米的空間沒有人防備。只有前面有一點點士卒,虛張聲勢,讓他們看上去,與其他地方一樣。

不過,這樣的情況倒不是盧鼎有意佈置,而是馬鑾軍中這些將領,水平有限,這樣的戰事之中,可以說是破綻處處。交戰之中。很多時候很少能按照原本的計劃執行下去。

從來是比誰少犯錯,誰能抓住對方的破綻,而從來沒有人說自己不犯錯的。

盧鼎僅僅是一嘴巴,就將馬鑾賣給張先壁,從頭到尾,幾乎不沾一點血,甚至馬鑾死了,也未必知道他死在誰手裡了。

文人陰起來,你根本無法想象。

不過,此刻馬鑾也無心想這裡。

張先珍一突破,張先壁僅僅的跟隨,張先壁一動,曹宗瑜想不重視這裡的戰況都不行,他立即感動時機到了,立即下令,南陽軍士卒衝了過去。

本來一處突破,已經被弄的人心惶惶的明軍,再遭受到了南陽軍的突擊,養精蓄銳很久的南陽軍一被放出來,就好像是猛虎下山一樣,頓時將一處明軍打崩了。

一處崩潰,已經讓馬鑾維持有些困難了,兩處崩潰,讓岳陽軍的士氣同時崩潰了。

局面頓時陷入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之下了。

盧鼎頓時腳底抹油,帶着身邊的核心人馬給跑了。

盧鼎固然有心投降,但是卻也不準備以這個方式投降。先離開之後,再請降不遲,戰場之上,的確不是一個投降的好環境,說不得某人殺紅了眼,將降兵也給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這樣的事情,並不是沒有,而是很常見。

盧鼎腳底抹油的行爲,僅僅是一個縮影而已,明軍剩下的將領之中,有跟着腳底抹油的人,有逃不了,只能投降的。唯獨沒有堅持死戰到底的。有的話,也只有馬鑾最親信的貴陽兵,不過幾千人而已。

曹宗瑜擊潰岳陽軍之後,立即下令,命令王龍部的士卒看押降兵打掃戰場,命令張先壁督促本部人馬,唯恐馬鑾所部,能將馬鑾留下來,就留下來,不能留下來,就趕走。

而曹宗瑜本人,幾乎是與馬鑾所部擦肩而過。

根本沒有多看馬鑾一眼。

在這個時候,曹宗瑜看馬鑾,已經是一個死人了,雖然還有一口氣,但不值得爲他浪費時間,他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支援南邊戰場了。

南邊纔是這戰的主戰場。

此刻曹宗瑜的心已經飛過去了。

在曹宗瑜的命令之下,剛剛打過一場的南陽軍,根本沒有收拾一下,僅僅是將傷兵留下來,剩下的人都急速南下,在曹宗瑜的命令之下,拉開聲勢。大聲呼喊吶喊,遠遠看上去,就好像一條土龍,滾滾向南而去。

不可一世,不可阻擋的樣子,真真是先聲奪人。直接嚮明軍的大營撞了過去,不過片刻,就衝到了大營之下。

此刻大明之中,還是有一些士卒的。

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章 樊城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章 搶收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
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章 樊城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章 搶收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