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

有些事情看上去並不起眼,但卻成爲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端。

處置王良謨之事,雖然小,但是卻經不住有心人的解讀。

更不要說,張軒心中未必沒有自外於曹營之心。做賊心虛之下,對這樣的事情,更是不敢輕忽。

只是這個理由實在不會適合在大庭廣衆之下商議,張軒含糊兩句,將這一件事情,模糊過去,讓衆人散去,然後再將張素給叫了過來,問道:“二兄,你覺得此事該怎麼處置纔好?”

趁着剛纔的空檔,張軒又將這一件事情給推敲了一些。

首先,他不能收留王良謨。且不提張樸所提出的理由,單單是羅汝才的觀感,就足以讓他這樣做了。

其次,他不能明裡對王良謨怎麼樣,還要捧着。不爲什麼,人家王良謨不管是爲了什麼,但是他殺了妻家全家來投奔你,張軒如果將王良謨怎麼樣了,之後別人還敢投奔他嗎?

張軒也知道,這年頭光靠正人君子是成不了事的。

再次,即便處置了王良謨,也要將這事情不輕不重,恰當好處的傳到羅汝才的耳朵裡面。不能太刻意,太刻意了,羅汝才反而會起疑心,也不能太慢,否則羅汝纔再別處聽到了消息,先入爲主的話,張軒這邊的消息,反而會被懷疑。

人心這東西,實在是經不起揣摩啊。

張素說道:“有些事情,實在不好讓將軍你知道。如果將軍信得過我,就給我一紙手令,將這一件事情,交給我負責。如何?”

張軒一陣猶豫。

說實在的,張軒實在討厭這樣的套路,什麼時候給老闆報告工作的,不拿工作報告,不拿數據分析,而是拍胸脯說道:“這是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怎麼看都不靠譜。

但是這個時代,張軒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在很多時候,看人比看事,要準確的多。這個時代的通訊技術,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數十里,乃至數百里外的張軒能夠掌管的。

張軒心中暗道:“臨潁張氏不管願不願意,都已經與我坐上一條船了,張素是一個聰明人,大概不會做出有損我信任的事情。恐怕要用一些鬼蜮伎倆。”

“好。”張軒說道:“就讓元海幫你一把。這事就交給你了。”

如果說臨潁張氏之中,張軒最相信誰,不是別人,正是張元海。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從來都是相處出來的,張元海雖然是臨潁張氏,但是旁支出身,對嫡系這三兄弟,關係並不是多親密的,但是在張軒身邊被張軒耳提面授,在感情之上,自然偏向張軒。

張軒派張元海去也是一個保險。

想來不管張素做了什麼,張元海都會報給他知道的。

張素其實也知道這一點,說道:“有元海助我。行事也方便一些了,還有一件事情,請將軍示下,就是劉氏滿門,將軍準備怎處置?”

張素一提起這個,張軒就感覺有一點棘手,劉洪起所在的劉家是大族,縱然有不少子弟,死在戰場之上,但是被俘獲的劉氏子弟,也有數百人,再加上老小,大概在千人上下。

這些人放了,是不穩定因素。安置在礦山之中,那些老弱也沒有什麼用處。張軒思量了一下,說道:“劉氏的人都填礦山吧。”

張素說道:“劉氏與我張氏有了血海深仇,豈能這樣輕輕鬆鬆的放過?一旦劉氏有子弟復起,不是遺禍後世嗎?”

“劉洪起在的時候,我都不在乎。更何況劉洪起死後。”張軒冷笑說道。

“這件事情一併交給我吧。”張素說道:“我會給將軍一個滿意的答覆,並且不傷將軍之名。”

張軒不會拒絕,說道:“既然二兄有此意,這事就交給你了。”

“是。”張素答應下來,就答應下來。

張軒不知道張素是如何運作的,第二日一早,王良謨求見。

“你請命監斬劉氏一族上下?”張軒說道。

“是。”王良謨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說道:“臣以爲劉氏一族在遂平西平一帶,根深蒂固,枝大葉深,非如此,不足以震懾汝寧上下人等,讓汝寧人知道將軍,不僅僅是菩薩心腸,也有霹靂手段。”

張軒將劉氏一族的事情交給了張素,現在聽王良謨所說的話,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張素在其中做了手腳,但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手腳,張軒一時間也想不明白。

“好。”張軒最後還是答應下來。

羅汝纔對張軒的評價,張軒早已聽在耳朵之中,無他,就是婦人之仁而已。

在亂世之中,敢殺人,會殺人,是必備的手段。張軒也是知道的,誅殺劉氏滿門,對張軒來說,是大有好處的事情,別的不說,劉氏滿門之死,讓汝寧各寨寨主,都沒有對抗張軒的勇氣。之後數縣,恐怕根本不用打了,派幾個官吏就能接收。

但是張軒就是下不了這個狠心,這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百人。張軒下一個命令容易,但是讓這幾百壯丁死後,他們的妻兒老小恐怕也活不下去了。

亂世之中,失去了頂樑柱的家庭,定然是活在社會最底層。甚至會成爲路邊的餓殍,荒野之中枯骨。

這是關係到千餘人的性命,讓張軒如何將一個殺字,輕易吐出口來。

但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如果劉氏頑抗到這種地步,還可以輕易被原諒,後面的人,估計有樣學樣。一個個佔據土寨頑抗,失敗之後,也不過是投降而已。那時候死得人更多。張軒所消耗的兵力物資就越大。

今日的殺人,就是爲了今後能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張軒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義軍的效率非常之快。

這邊王良謨得了張軒的命令,不過數日之內,就在遂平縣衙門前,搭起了行刑臺,王良謨作爲監斬官,看着這數百人。

這數百人都是劉氏骨幹,幾乎劉洪起一族所有的男丁都在裡面,他們一個個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王良謨,果然是叛徒比敵人更可惡。

王良謨心中一動,拿起令牌的手微微顫動,他心中也不平靜。

殺劉洪起是因爲他覺得跟着劉洪起已經沒有出路了,即便是在山中堅持下去,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山中一老賊而已。如果之前王良謨只是一個鹽販子的話,他還可能甘心。

但是他見識過外面的事情,統率過千餘士卒。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一生,如一根荒草一樣在山寨之中終老,只能殺了劉洪起,用劉氏兄弟的人頭做了投名狀。

只是有些事情,一開始就無法結束。

特別是張素告訴他,汝寧之中很多人都對他有意見,認爲他是一個卑鄙小人,要張將軍殺了他。現在張將軍殺了他,王良謨立即向張素請教,張素說出一番話來,被王良謨深深的記住了。

“每一個皇帝身邊都有小人,爲什麼?因爲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小人來做的。比如劉氏一族早已是將軍眼中釘肉中刺了,只是將軍好名聲,不忍一下子殺這麼多,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小人來辦事。”

此刻王良謨還能想起張素意味深長的笑容。

“我已經是一個小人了。”王良謨深深吸一口氣,在心中爲自己打氣,暗道:“就將小人做到底吧。”他目光在這些曾經喝過酒,共同作戰的過劉氏族人臉上一一掃過,微微的不忍之色,已經化作冷漠之色。將手中的令牌擲下,說道:“開刀問斬。”

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章 鄖陽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搶飯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章 火併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
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章 鄖陽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搶飯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二十章 火併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