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

張軒雖然一心攻鳳陽,但是他很明白自己攻鳳陽的目的。

這個目的,不在於攻下鳳陽城,而是給鳳陽城壓力,讓馬士英調動勇衛營。

也是因爲如此,鳳陽城與外界的聯繫,一直沒有中斷,鳳陽城外城的南門,也一直在官軍的控制之中。故而鄭鴻逵佔據臨淮縣的消息,雖然比張軒得到消息晚了一些,但也很快就傳到了馬士英的耳朵之中。

馬士英在城中之上巡視,也看出了張軒營中有兵馬調動。

正印證了馬士英得到的消息。

“大人,這是一個機會。”馬鑾雖然有一些緊張,忍不住用嘴脣舔自己乾裂的嘴脣,說道:“賊人將所有騎兵都抽調走了,而今城下不過三四萬之衆,剩下的不過都是民夫而已。我軍也能集齊三萬戰兵,可以一舉擊破賊人。”

馬鑾麾下的實力增加,守城之中,也屢建功勳。

他的信心一點點的增加,此刻他看到了機會。

彼分我聚,可擊也。

馬士英心中也是一動,隨即搖搖頭,說道:“事情還不到這個程度,路振飛說鄭鴻逵也是一員將才。看看臨淮城那邊打得怎麼樣再說吧。”

不過馬士英心中還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黃得功快來了。

從臨淮縣到鳳陽府外城東門,一路官道。這些官道雖然年久失修,但還是比走在荒野之中舒服多了。

可以說是大軍從臨淮向鳳陽府最好走的道路了。

但是如今這一條路,卻並不好走。

楊繩祖帶着萬餘精騎左右張開,好像是一隻雄鷹張開雙臂一樣,氣勢凜凜,不可一世。雖然沒有下達命令,但是每一個人的眼中都帶着輕蔑之色。特別是楊繩祖部。

而鄭鴻逵卻感到大事不妙。

這並不是說鄭鴻逵有未卜先知之能。而是實在是他有自知之明。

首先,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鄭鴻逵因爲路振飛的信任,不過三十餘歲,就壓在這些本地軍官之上,他們能服氣纔怪了。

當然了,服氣是一回事,路振飛寧可讓鄭鴻逵過來擔任主將,也不願意信任麾下的將士,淮安軍的實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路振飛眼中,鄭鴻逵再怎說,也是將門出身。跟着鄭芝龍打過仗,武藝也過得去。但是淮安軍那些人,就不用說了。

鄭鴻逵現在也是這樣覺得。

雖然他麾下加上他的本部人馬有兩三萬之衆,但是面對萬餘精騎,鄭鴻逵就覺得下面的人壓不住陣腳,除卻他本部人馬還算鎮定之外,其餘的人都不行了。連鄭鴻逵本部人馬也沒有經歷過鐵騎衝陣的局面。他本部人馬能不能站穩跟腳,他也沒有絕對的信心。

楊繩祖騎着一匹黑馬,站在獵獵的“楊”字大旗之下,伸出手猛地一揮。

隨即楊繩祖身邊有一名親兵,拿出一個牛角號。奮力的吹響。

“嗚嗚。”的聲音低沉而悠遠。就好像猛獸的低吟。

一聲響起,無數聲一起應和。好像是荒野之中,無數野牛一氣長嘶。

命令一下,萬餘騎兵,分成十幾隊,每一隊多則千人,少則數百人,頓時分散開來,就好像是狼羣狩獵一樣,從正面,兩側,乃至後面攻了過去。

大部分騎兵都不會直接衝陣的。

縱然這念頭官軍之中,也沒有多少能頂住騎兵硬衝的人馬,但是騎兵硬衝的話,傷亡也會不小。楊繩祖也不願意自己麾下傷亡太重。他們每每靠近官軍士卒,就一掠而過,弓弩,火銃,三眼火銃,乃至於石索,等等東西,都從騎馬身上,砸進步兵陣中。

官軍之中,也有還擊,但是騎兵都在高速行進之中,唯有大面積覆蓋射擊,才能打中,否則只能打空。

或許也有神箭手,能百分百中,但是在淮安之中,這樣的神箭手能有十個都不大肯定,更可能,是一個沒有。

不過,淮安軍素質超出了楊繩祖的預料之外。

不是出乎意料的好,而是出乎意料的壞。

就在楊繩祖還沒有決定重點進攻那一步人馬的時候,淮安軍一部忽然崩潰了。

似乎有一個人,逃走了,頓時引起了鏈鎖反應。

這根本不用,楊繩祖下令了。

下面的千戶們都自行決定追擊。

就好像是草原之上,跟着在羊羣后面的野狼一樣。千騎猛地追在後面銜尾追殺。

一處崩潰,處處崩潰。

幾乎是眨眼之間,鄭鴻逵就看着自己麾下數萬大軍,瞬息之間都失去控制了,鄭鴻逵能控制的也只有他本部數千人馬了。

“該死。”鄭鴻逵心中大罵,他也知道這些淮安軍不行,但萬萬沒有想到,差勁到這種地步。這時候,他也不想別的了,只想撤回去了。

“這裡距離臨淮不過數裡而已。”鄭鴻逵大聲,說道:“兄弟們穩住陣腳,我們到了臨淮縣就安全了。”

“是。”

鄭鴻逵只覺得渾身不舒服,隨即將身上的衣袍給扯來了,也不穿鎧甲,光着膀子,卻見他身上紋着一隻威風凜凜的大鳥,是一頭墨色鳳凰,一雙眸子正在胸前,卻殺氣瀰漫,沒有一點瑞獸的樣子。

他一隻手拎着一柄長刀,一隻手握住一柄火銃。

鄭鴻逵麾下的老底子,其實跟着他在海上的老班底,殺人放火,劫船什麼的,都是行家裡手,唯一不習慣的是打陸戰,紀律不行,因爲在接舷戰之中,更多是散兵戰鬥,並不會多強調列陣而戰。

不過,即便鄭鴻逵所部,陣型有些散亂,但是單單憑藉這股敢拼敢殺的勇氣,在官軍之中,就可以稱作強軍了。

在紛紛崩潰的官軍之中,鄭鴻逵所部緩緩退卻,就好像是鶴立雞羣一般,分外醒目。被楊繩祖看得清清楚楚。

楊繩祖立即下令,正在一邊遊曳的一支千騎猛地轉了過來,向鄭鴻逵所部衝了過去。

千餘騎兵提高速度,猛地衝了過來,一時間有一種萬馬奔騰的氣勢。

一百五十步,百步,五十步,所有騎兵都伏在馬上,雙腳馬鐙之上用力,屁股幾乎微微沾一下馬鞍,一隻手將繮繩纏在手中,粗糙的繮繩摩擦手心之中的汗水,不過一會功夫,就浸溼了。 馬刀早已出鞘,在另一隻手中握着。刀光有些暗淡,顯然是這馬刀砍人砍多了,有些舊了。

三十步。

“打。”鄭鴻逵一聲令下。

“噼裡啪啦”的聲音大做,不是別的聲音,就是火銃之聲。

鄭鴻逵所部的火銃裝備量相當不少,不過,鄭鴻逵所裝備的火銃,纔不是別的官軍那種殘次品,而是從澳門,或者海外弄過來的洋傢伙。

沒辦法,誰讓姓鄭的是大土豪啊。

有錢。

數十騎紛紛墜馬。

“殺。”百餘名官軍士卒,居然殺了出來,看上去身材並不高大,比北方人來看,還是一些矮小。不過一個比一個的不要命。居然敢衝過來與騎兵打肉搏。

不過,這時候曹營的騎兵,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見過不少官軍的火銃兵,但是敢將火銃放在三十步之內再放的,卻是從來沒有見過,前頭連續幾十騎紛紛倒地,後面的士卒當然受到了影響了。速度一慢,纔給了這些士卒機會。

數十名騎兵被拽下馬來,當然了還有更多的官軍士卒被硬生生的撞飛了。

場面一片混亂了,曹營騎兵好像暈了頭了,打了一陣子緩緩的撤了出來。

鄭鴻逵所部見就讓打退了賊人騎兵的衝擊,士卒們頓時大喜,好一陣歡呼之聲,依稀還有人再喊:“媽祖保佑。”

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章 岳陽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章 搶收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
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章 岳陽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章 搶收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