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

劉芳亮滿臉疲憊,騎戰馬走在大隊人馬最後面,防止清軍可以有的突擊。

潼關大戰已經持續十幾日了。

在清軍紅夷大炮到來之後,闖營就是落於下風了,劉芳亮四處看去,在黑暗之中雖然看不真切,但是依舊能看清楚一個個彈坑,大片片的頹廢的城牆,全部都是紅夷大炮留下的痕跡。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李自成還派人奮力修補,在紅夷大炮的轟擊之下,也沒有停止修補城牆。

但是,這種只能被動挨打的局面,讓闖營的士氣迅速衰落。

這種修補計劃,不得不的停止了。

即便有命令下面的士卒,未必能夠執行了。

不得已,李自成纔有了夜戰的命令。

其實,打夜戰,從來是兵家大忌,而且白日沾不了清軍的便宜,但是夜戰就可以不了?李自成不會不智到這種地步。他也是不得不如此,爲了維持軍心士氣。

畢竟在被動挨打之下,沒有反擊之策,士氣衰落的速度,只會更快,不會更慢。

故此,不管勝利與否,都要反擊。

一定要反擊。

只要反擊才能凝聚軍中士氣,再加上縱然屢戰屢敗之下,清軍夜戰也越大越保守了。剛剛開始的時候,與清軍夜戰是以攻對攻,多鐸一副想將夜襲的敵軍全部吞下來的意思。

但夜戰之中,組織能力本就不行,想全殲更是難辦了。

不過,隨着屢次夜戰之下,多鐸反而以防守爲守,只是擊退了事。

這樣的情況放在別的將領之下,李自成並不奇怪,但是放在多鐸身上,就有一些奇怪了。

多鐸少年成名,乃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雖然能打仗,會打仗。但是這個青年權貴的風格也非常明顯,就是驕狂。當然多鐸也有驕狂的本錢。不管是一片石之戰的參戰,還是懷慶之戰,粉碎闖營的反擊,乃至阿濟格先出兵,卻比阿濟格後發先至,無不說明了多鐸的性格。

但凡有能力,決計不會做保守的決策,有的只是進攻,進攻,進攻,再進攻。

李自成也慢慢揣摩出清軍小國寡民的本質,清軍固然是一等一的精銳,但是清軍本身的人數,不過二十多萬,而且這二十多萬精銳,很難補充。這二十多萬人,如果侷限於遼東一個戰場,自然是夠用了。

但是分散在整個天下。

遠遠不夠用。

而李自成手中最不缺的,就是敢打敢衝之輩,畢竟李自成所在的地方不是別的,是秦地,秦地從來不缺精銳士卒。

所以李自成這纔敢咬着牙與多鐸拼消耗。

只是現在也拼不起來了。

劉芳亮剛剛進了潼關,張鼐立即將劉芳亮請過來,說道:“劉將軍,陛下有請。”

劉芳亮看張鼐的臉色不對,問道:“什麼事?”

張鼐說道:“將軍去了,就知道了。”

劉芳亮這纔跟着張鼐進了潼關兵備府,正是李自成的駐地。

劉芳亮到了的時候,只覺得空氣之中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而且看見了幾乎所有高級將領都到了。劉芳亮頓時感覺不妙,對一邊的袁宗第小聲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袁宗第低聲說道:“北邊有消息了。”

劉芳亮頓時感到事情不妙,說道:“什麼消息?”

“阿濟格來了,正在猛攻高一功,高一功派人求援了。”袁宗第說道。

劉芳亮頓時覺得不妙。

現在潼關大戰正急,高一功會不知道?他知道潼關現在是一兵一卒都撤不出來,高一功來派人求援是什麼意思?只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高一功實在撐不住了。

否則也不會如此。

如果阿濟格攻破延安,進入關中平原,那麼在潼關的闖營主力,就陷入前後夾擊的情況之中,這仗就沒有辦法打了。

一時間劉芳亮大急,與袁宗第詳細詢問起來,隨着兩人的討論,別的將領一個又一個的參與討論之中,一時間聲音很是雜亂。

“陛下駕到。”一聲高呼。

李自成走了過來,衆將想要行禮,他一揮手,說道:“免禮,現在情況大家都知道了,該怎麼辦?誰可以說說。”

李自成話音一落,房間裡面的空氣頓時安靜下來。

誰也不說話,空氣之中瀰漫着沉重的壓力。

“若李信在此,定然會有辦法的。”一時間李自成心中悔意涌上心頭,暗道。

李自成麾下,敢打敢殺的戰將,從來不少,但是爲李自成臨陣劃謀,爲李自成決策戰守大計的,唯有李信一人而已。即便一片石全面崩盤下來,李信也策劃了好幾次反擊,將與清廷的戰事穩定在陝西之外。

而此刻,沒有一個人給李自成獻策,連商量的人都沒有了。

其實仗打到這個地步,每一個人都知道該怎麼辦。

撤。

戰事上說起來複雜,其實也不過,攻,守,走三個選項而已。

攻,攻不下,守,守不住了。不走何爲?

但是誰也不敢說出這個字來。

無他,他們捨不得。

一旦放棄西安,放心陝西大片土地,他們又要變成流寇了。

他們早已在西安安定下來,誰又想再次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一瞬間李自成好像老了幾十歲,說道:“撤吧。”

“是。”衆將懷着沉重的心情答應下來。

說撤退也不是能立即撤退的,必須規劃好計劃。

現在闖營的實力,可以分爲三部,最大一部,也是闖營的主力,就在潼關,另外一部,由高一功帶領在延安,還有一部分分佈在陝西西部,就是後世的甘肅一帶。這一部分分得最散,人數不少,但是現在有多少人還忠於李自成,就難說了。

李自成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首先安排好潼關的撤退事宜。沒有別的,就是連夜撤走,並安排好人斷後。

在十幾萬清軍之前斷後,斷後之人必死無疑。李自成自然捨不得派自己的本部人馬冒險了,就留馬世耀留守潼關,李自成爲了安撫馬世耀,就讓他覺得不敵的情況,可以投降。

不是李自成寬宏大度,而是知道如果逼得太近了,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事情,還不如事先說話。

隨即李自成又給高一功寫信,讓他撤退,在西安匯合,一起南下,連甘肅寧夏一帶的守軍也紛紛接到了撤退到西安的命令。

李自成進行戰略總收縮,放棄甘陝,畢竟這窮地方,是養活不起李自成數十萬大軍。

只是這個關頭還下得這個命令,明顯有一些善財難捨。

李自成動作很快,第二日一早,大軍就撤往西安了。

這麼大的動靜,想不讓對面知道,都不可能,多鐸立即開始猛攻,以吳三桂部爲先鋒,猛攻潼關,血戰一日,馬世耀本部人馬不過八千而已,縱然有潼關險要,但是註定被放棄的人,能有多少士氣可言。

一日血戰下來,馬世耀就撐不住了,向吳三桂投降。

不過,多鐸下令馬世耀所部棄械出城,隨即命令吳三桂屠殺。

就這樣馬世耀數千人馬,就這樣手無寸鐵被殺死在潼關城前。屍枕累積,血流成河。這正是清軍南下之中,不值得多寫的一筆,潼關之屠。多鐸順手敲定馬世耀的罪名,與李自成暗通。

只是馬世耀真得與李自成暗通,多鐸又是怎麼在一日之內查出來的。

這是多鐸用以警告,任何敢與抵抗清軍的人,即便投降也不會被赦免的。而且順手給吳三桂身上潑一些髒水。

畢竟吳三桂現在才投降不到一年,對清廷來說,還不是自己人。

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章 局面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二十章 黑夜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
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章 局面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二十章 黑夜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