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

第八十五章樟樹鎮

秦猛接令之後,幾乎沒有怎麼停留就快馬加鞭的一路南行,隨行的也不過四五百騎而已。

這四五百騎。都是秦猛的親信骨幹。畢竟這麼秦猛這麼多年,還是有一些親信。也算是張軒對秦猛的照顧。

不過數日,秦猛就出了湖廣進入江西地界。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樟樹鎮附近。

樟樹鎮乃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在與景德鎮,河口鎮,福田鎮,相提並論,樟樹鎮是以樟樹得名,據說樟樹鎮剛剛有人的時候。這裡有一大片樟樹林,因此得名。

即便是現在樟樹鎮之中,還有八顆古樟樹。

樟樹鎮之所以這麼重要。一來就是樟樹,現在產生樟腦,因此這裡產出很多藥材。二是樟樹鎮的地理位置,他是南昌城的要衝之地,據贛江之上游,也是鄱陽湖平原南麓,是交通要衝之地。

章曠與張應元圍繞在樟樹鎮左右對峙。彼此加上來有十萬兵馬,高壁深壘。相持不下。斥候來去非常密集。

到了這裡秦猛小心翼翼的,將手頭的人全部給灑出來,專門探測明軍的情況。他僅僅帶了百餘人,等候消息。

不久之後,秦猛得到消息。

“明軍與張將軍這邊都有異動,兩邊好像要決戰?”秦猛問道。

“是。”

秦猛一時間變得緊張起來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局面變成這樣了,不過細細想來。也是合情合理的。原因無他,對峙是最穩定,也是最不穩定的狀態。對峙雖然可以轉爲決戰。而且對峙也很容易因爲外部情況變化而變化。

西部戰場,也就是長沙城下一場,局勢完全轉變了。影響到這裡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秦猛也是很擔心。

一場戰事就有勝有負,如果張應元大勝,自然不用提了。但是如果張應元戰敗,這一支明軍新勝之師,就投入長沙城下,情況就不好了,且不說張軒能不能應付。單單是秦猛的任務,就出了問題。

“走。”秦猛說道:“去拜見安慶公。”

“是。”一行人齊聲答應。

秦猛隨即拜見張應元。

進入張應元大營之中,作爲張軒的使者。張應元很快就請他們過來。

秦猛一見張應元,心中微微一驚。

人會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張應元坐鎮南昌已經有一年左右了,說實話,張應元跟着羅汝才起兵之後,還很少安生這麼多長的時間,再加上總督南昌,可以說在南昌附近數府,雖然有江西巡撫張素在一些地方能夠牽制他。但是張應元依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九鼎。受到萬人追捧。

自然而然,什麼榮華富貴都來了。

縱然大夏的國庫雖然緊張,但是落到張應元身上,卻未必緊張,榮華富貴,醇酒婦人,也改變了張應元的形象。

張應元整個人都胖了一圈。他的大帳之中,瀰漫着一股暴發戶的氣息,可謂金碧輝煌,一個大大的宣德爐點燃,燃燒着秦猛嗅不出來的香氣,紫紅色的桌案,看紋理似乎紫檀樹。

身邊還有一層層紗帳,這紗帳層層疊疊,卻細密如煙,在張應元背後還站着兩個侍女,這兩個侍女僅僅是站在哪裡,就有一股書香的味道。秦猛連忙收起目光,不敢多看。

張應元沒有穿盔甲,一身錦袍。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達官貴人。肚子也漲起來了,輕輕一動,肚皮就好像是水一般的遊動。秦猛看到張應元,心中猛地生出一個念頭,暗道:“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騎馬上陣了。”

不過,秦猛不敢讓自己念頭在自己的大腦之中多留,立即說道:“末將拜見公爺。”

此刻張應元說話了。張應元說道:“鄭國公派你過來有何事?”

秦猛也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將長沙城下的情況說了出來,最後說道:“大將軍派末將過來,就是想這裡的情況。期盼公爺拖着明軍,無論如何也不許他們迴轉長沙城下。”

張應元輕輕一笑,說道:“如果之前,我還真沒有辦法,不過而今,南京發了軍費,足夠我打一仗,你來的真好,正好讓你看看我軍威風,也好讓大將軍放心。”

秦猛總覺得張應元所說的“大將軍”三個字,似乎別有含義,不過他也不敢細想。

張軒自己拎得很清楚,他很明白,他雖然有總督七省的名義,有大將軍的名頭,按理說是張應元的上司,但是一來天高路遠,二來張應元也是羅氏老臣,張軒根本無法與之比資歷。

所以他從來沒有想過,能夠一聲令下,就讓張應元聽從,故而秦猛過來,語氣之中也帶着幾分客氣。

不過,張應元所說也不差。

張應元之所以對張軒有一些意見,就是因爲這一段時間張應元的待遇。

張軒當初請戰,羅汝纔將張應元所部代替張軒所部,進攻南昌。

進入南昌之後,張應元所部在後勤補給之上,一直都是後孃養着。

之前一直打仗不說,即便有戰事間歇,在南京的考慮之中,也是北重於南的,也就是說羅玉龍寧可加強北方的防禦,也不願意對南昌如何。以至於張應元坐鎮南昌以來,愛好和平的很。

除卻一些小戰之外,一場大戰都沒有。

是張應元消磨了雄心壯志,不想立功。錯,是所有資源都沒有向南昌調用,甚至緊急的時候,南昌也向武昌方向調撥物資,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撐,張應元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他能做的也只有鎮之以靜了。

也就是南京下撥了一百萬兩銀子,這一百萬兩雖然很大一部分都要給湖南方向,但是張應元上書給南京哭窮,南京總算是同意下撥了一些物資,再加上張應元這一段是積攢的家底。足夠打這一仗了。

秦猛擔心張應元大敗,但是這樣的話,他卻不敢當着張應元的面說出來。張應元也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秦猛所思所想,這一戰是他思量良久,秦猛來,這一戰是要打的,秦猛不來,這一戰,也是要打的。

故而秦猛到來,對張應元來說,僅僅是一個小插曲而已,無關大局。

不過,秦猛再怎麼說也是張軒的使者,不看僧面看佛面。張應元將所有情報都向秦猛展開,沒有一點隱瞞秦猛的地方。

秦猛瞭解的越多,也越發放下心來。心中暗道:“看來,安慶公對今日一戰,可以說是蓄謀已久,非一時一日。各種準備都很完善,計劃也看並不出什麼破綻來。這安慶公,這一年來僅僅是心寬體胖而已,用兵還是老辣如此。”

秦猛雖然職位不高,但是見識卻不少,自然跟在張軒的身邊,張軒所有大戰規劃,都沒有瞞過身邊的人。一方面張軒想以衆意查漏補缺,另一方面也是張軒對他們培養。經過這樣培養的秦猛,別的不說,眼光的確是有的。

他看得出來,張應元的這個計劃,或許不能打勝,但決計不會大敗,可見張應元心理還是有數的。

只是很快一個消息傳來,讓秦猛大吃一驚。

“什麼?明軍有主動撤退的跡象?”秦猛大吃一驚說道:“這可是真的。”

“將軍,大營之中都傳遍了,我等不敢欺騙將軍。”

秦猛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個想法就是何騰蛟要西進長沙。他二話不說,立即準備拜見張應元求證,卻被張應元拒之門外。這樣反而印證了這個消息是真的,因爲這個緊要關頭,張應元的確沒有時間去注意一個小小的使者。

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三章 岳陽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一章 鐵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章 搶收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
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八章 局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三章 岳陽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一章 鐵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章 搶收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