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

從荊州到南京,快船一日就到。

而今又進入了雨季之中,長江漲水,長江水流速度加快,只是如此情況之下,長江水情更加兇險。

稍稍不留神,就有舟毀人亡的患。

不過在軍情之前,根本沒有推諉的可能。舟子們出入波濤之間,纔將這一封幾乎要染了人命的急報,送到了羅玉龍身前。

羅玉龍看過之後,不敢怠慢,立即召集錢謙益,阮大鋮,張質,以及樞密院楊承祖,鄭芝龍等人商議。

“後半年南征,行與不行?”羅玉龍問道。

阮大鋮帶着幾分苦笑,道:“別的不說,錢糧之上,實在不湊手。襄陽之戰的大窟窿,而今才堪堪補上,各式賞賜,才發完,戶部之中的確沒有銀子了。”

羅玉龍早就知道這一點了。

不要高估丘八的品行,沒有銀子就不要說打仗的事情。宋太宗在太原之勝後拖延賞錢的結果太過深刻。

所以襄陽之戰後的撫卹,賞賜,阮大鋮一點也不敢耽擱。

但是夏朝的底子太薄了,江南雖然是一個聚寶盆,但是在沒有竭澤而漁的情況之下,每年產出也不多,大多一千多萬兩左右。

當然這是明代在江南的歲收。長江中游新定之地,現在雖然不免稅,但是也不敢做得太過分,極其民變。再加上獻城之後,城中士紳都會出錢的,不過這筆錢一般直接劃到軍中,爲軍中將領與下面的人所分了。

不入公帳。

所以夏朝所依賴的也只有江南一千多萬兩的收入。

當然了,明代稅收之中有太多的貓膩了。對與這一點,羅玉龍僅僅是瞭解一點,他對民生上的事情,還不如羅汝才瞭解。

羅汝纔在沒有起兵之前,當土匪。那可是與各地官府打過不少交道,畢竟羅汝纔是坐匪,就是那種收保護費的。與官府的關係一定要搞好,否則羅家也當不成土匪世家了。

故而下層的種種情弊,羅汝才知道。

但羅玉龍懂事之後,就跟着羅汝才轉戰南北。對這些情況不瞭解。

即便是瞭解,現在也不是窮追不捨的時候。

江南穩定的財源是夏朝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且夏朝文官體系,幾乎都來自江南,一動就是一場大風波。

羅玉龍看向張質。

張質帶這個苦笑說道:“陛下,襄陽之戰前後,南京所有的庫存都送到前線了,之後,又將生產轉向水師。現在一時間籌集不了十幾萬大軍所需要的後勤,掃掃箱底,支撐三五大軍南征,勉強可以,再多的就萬萬不行了。”

羅玉龍看向別人,其他人也都不敢多說,羅玉龍說道:“難道讓隆武小兒大舉北伐,我們只能坐守嗎?”

說這一句話的時候,羅玉龍對張軒也有一點失望,他剛剛從武昌回來,張軒就弄出這麼大簍子。

楊承祖說道:“臣以爲,決計不能待你南明先發難。我大夏定武昌數府,不過半年而已,半年時間,不足以讓百姓信服。一旦遭遇戰火,讓百姓歸附更加難了。”

“故此,臣以爲當先發制人?”

“朕不知道嗎?”羅玉龍說道:“只是兵無糧餉,軍無積蓄,如何爲戰?”

其實大夏軍隊的局面並沒有慘到極點, 別的不說,各部的軍餉糧食都能按時供應,不過,很多軍隊的餉銀打了折扣,達不到一兵一年十八兩銀子的標準。

只是大軍駐守所需的糧草,與大軍行軍作戰時候所需的糧草餉銀,是天壤之別。

“臣以爲陛下誤會鄭國公的意思了?”楊承祖說道。

“誤會?”羅玉龍說道。

楊承祖說道:“鄭國公的意思,乃是以攻代守?”

羅玉龍重複這個詞道:“以攻代守。”隨即回想到張軒的奏摺,說道:“你的意思是,無須大軍南下,只需派出一支偏師,先行進攻,打亂南明的陣腳,也不求一戰下長沙,只是將戰事推進到南明境內。”

楊承祖說道:“正是。”

羅玉龍沉吟道:“只是這樣一來,張軒豈不是有些危險?”

以弱勢兵力進攻優勢敵人,不是哪個人都是諸葛亮的,就算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也不是無功而返。

羅玉龍倒是不在乎張軒會不會無功而返,而是擔心張軒一旦有個好歹,武昌不保,武昌不保,湖廣半壁不保了。

那就大大不妙了。

楊承祖說道:“臣以爲鄭國公敢這樣說,就是有完全的把握。南京據武昌在千里之遙,還是不要遙制的好。”

楊承祖是看着羅玉龍長大的,故而語氣之中,或多或少有一點長輩的口吻。讓羅玉龍有些不太舒服。

但是楊承祖的話,讓羅玉龍想起了羅汝才的話。張軒出兵打仗,或許不會大勝,但也不會大敗。

羅玉龍說道:“好,朕給他便宜行事之權,就加其權徵南大將軍,總督湖,贛,貴,廣,桂,雲,川七省軍務。讓他自己決定,朕不遙制。不過西京留守之位,卻要另選一人了。”

縱然羅玉龍不覺得張軒會大敗而回,但是也做好最壞的準備。

武昌要地,萬萬不可有失的,而且這裡的軍隊也是張軒的預備隊。必須要一員大將鎮守。

“臣以爲安定公或可。”錢謙益開口說道。

這一句話,正撓到了羅玉龍的癢處。

安定公是誰?就是王龍。

王龍可以說是羅玉龍最信任的大將了,甚至比對張軒還信任。羅玉龍信任張軒,是因爲張軒是他的妹婿,但是真正論起感情來,王龍要比張軒親近多了。

王龍也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只是隨着羅玉龍徵東之後,坐鎮杭州,變得穩重許多。

開國六公,不,現在已經是開國五公,其中王龍的功勞最淺。

張軒還有幾次大戰之中的傑出表現,而王龍連這個都沒有。但這並不妨礙羅玉龍對他的信任。

正因爲羅玉龍寵愛王龍,這一次鎮守武昌的任務交給他,正合羅玉龍的心思。

鎮守武昌,爲張軒後隊,如果張軒大敗,王龍鎮守武昌無缺,就是功勞,如果張軒大勝,王龍保全張軒後路也是功勞。

幾乎就是混功勞的地步。

而且王龍雖然掌控大軍有一些力不從心。但是也畢竟是當初一刀一槍殺上來的。軍事能力還是有的。

應當不會出大簍子。

羅玉龍說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在座各位誰不是明白人,一聽羅玉龍的話音,就知道羅玉龍已經定下來,自然沒有人會反駁,於是乎,王龍調任西京留守,也就定下來了。

羅玉龍批准了張軒南征計劃,自然也要給張軒一些支持,張軒奏章之中,大多數要求都答應下來了。

一批批船隻從南京起運,在長江的風雨之中,逆流而上,想武昌而來。

張軒也接到了羅玉龍的聖旨。

“權徵南大將軍,樞密副使,總督七省軍務。鄭國公張軒。”張軒重複自己的心頭銜,暗道:“這總督七省都是虛的,不能給我添一兵一卒。”

不管給張軒加多少頭銜,他所能帶來的軍隊,還是他們本部人馬,不會多一個人,也不會少一個人。

不過,有這個總算是比沒有這個強。

張軒擁有最重要的便宜行事之權,就等於有了自由裁量是否開戰的權力。有了這權力之後,張軒就可以將其他的想法都放下來。他需要想什麼時候開戰,怎麼準備,已經從什麼地方下手?

張軒這邊已經緊鑼密鼓的準備了。隆武在長沙也見到了三位新封的侯爺。

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五章 離京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七章 軸承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攻城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
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五章 離京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七章 軸承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七章 攻城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