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

而今的張獻忠,已經是大西皇帝了。

就在襄陽大戰期間,準確的說是羅汝才稱帝之後,張獻忠也不甘示弱的稱帝了。一時間中華大地之上,有四個皇帝,大清順治皇帝,大夏皇帝,大明皇帝,還有大西皇帝了。

不過,很多人都沒有見大西皇帝看在眼裡。

張獻忠本來就有些發黃的臉,在怒氣之下,更顯得蠟黃無比,他咬着牙說道:“真以爲老張,不會殺人?”

此刻的張獻忠怒氣幾乎要滿溢出來了,一股邪火不知道該向什麼地方發。

他只覺得自己被人耍了。

張獻忠稱帝之後,頗有改弦易轍,禮賢下士之舉。想在四川建立根基。自然要安撫士紳,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四川各路士紳在張獻忠的刀下,自然該怎麼做。

張獻忠又是開科舉事,又是招募文官幕僚。很多大明官員原職留用。

但是時間一長,張獻忠就回過味來。

各府縣都在敷衍他。對,就是敷衍他。要徵的稅,拖欠的厲害。即便有一點,也跟打發叫花子一樣。而且張獻忠進入四川之後,幾乎無日不戰,因爲地理環境的原因,四川與湖廣雖然距離不遠,但幾乎是兩個戰場了。

張獻忠佔據成都之後,從流寇轉換爲政權,這種轉換讓張獻忠很不適用。甚至可以說,不是張獻忠不適用,連張獻忠所部大西軍也不適應。

在張獻忠領導之下,大西軍分進合擊,轉戰千里,這種打法,雖然艱苦,但是大西軍上下都已經適應了。

但是一進入成都之後,張獻忠立汪兆齡爲丞相。將所有軍隊,編爲一百二十個營,這一百二十個營,分別由他的四個義子負責,這還僅僅是張獻忠機動兵力,而打下一城,就會駐守兵馬。

而張獻忠的怒氣正是因爲各地駐守兵馬而來。

原因無他。之前的那些敷衍,張獻忠還能忍受。但是更多士紳爲明軍當內應,很多時候,就是大西軍攻下城池後,安頓好了,大西軍主力撤走之後,明軍一來,立即有內應將城池獻給明軍。

張獻忠的一番辛苦,就化爲烏有了。

也因爲張獻忠如此局面,他纔對羅汝才的書信,不爲所動。這年頭誰都不好過。

大西軍這樣來回救火,很是疲憊,而現在局勢越來越不好,張獻忠感覺到局面再持續下去,不要一年,這局勢就會被扭轉過來。

“陛下。”汪兆齡說道:“川人輕剽,不易臣服,而今局面不下辣手,不足以讓民心臣服。”

“這----”張獻忠沉吟一會兒,他倒不是不敢殺人,張獻忠嗜殺的名頭在,他不能說不將性命放在心上,但也是一個不怕殺人的主,死一些人,他根本不在意,說道:“如此真能收復川人嗎?”

汪兆齡說道:“要得人心,向來是恩威並施,如今陛下,恩有餘,而威尚無,這纔是川人叛伏不定的原因所在,而今朝廷已經派樊一蘅主持川東南軍務了,朝廷恐怕要大舉進攻了。還請陛下,早做決斷。”

長沙朝廷的決斷,從某種意義上是相當滯後的。或者說,馬士英感受到了此地的戰機,才確定樊一蘅主持,爲的就是這一戰的主導權。

張獻忠眼睛一閃,微微咬牙說道:“汪先生,有何教朕?”

汪兆齡說道:“還請陛下,將各地降官明正典型。”

隨即汪兆齡列出一個名單,名單不長,卻都是各地有威望的人。張獻忠如果照着名單上殺人,說不上將川中士林一網打盡,但也殺戮非輕,而且殺的人都是讀書人。

不過,張獻忠看到最上面的幾個人,就是帶頭獻城的家眷,心中怒火中燒,說道:“好。”

張獻忠說道:“如今的局面,汪先生有什麼辦法破解嗎?”

汪兆齡說道:“川中不過是江山一角而已,而今曹營大勝清廷與襄陽,聲勢正旺,而陛下與曹營向來交好,何不與曹營結交,得到曹營的支持之後,我們在與朝廷交戰的時候,就多了幾分底氣。”

張獻忠聽汪兆齡說起曹營,心中頓時有些恍惚,他忽然想起了羅汝才。

看看大夏現在的局面,再看看成都現在的困局,一時間張獻忠有些恍惚。不知道在追憶着什麼,羅汝才與李自成的死訊,張獻忠早就知道了。當年義軍之中聲望最大的三個頭領,李自成,羅汝才,還有他張獻忠。

卻不想,不過數年光陰,故人已經不在了。

而羅汝才死後這一段時間,羅玉龍所做種種,讓張獻忠更是有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一時間張獻忠有一種華髮早生,時不我待的感覺。

“陛下,陛下-----”汪兆齡說道。

“哦。”張獻忠說道:“之前曹操寫信,讓朕派人在襄陽助戰,朕沒有答應,而今後臉皮求曹營,羅玉龍會答應下來嗎?”

汪兆齡說道:“請陛下不用擔心,曹營新主剛剛登基,能不能鎮住下面的驕兵悍將,還真不好說,陛下派人出使曹營,說不得正中羅玉龍的心意,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張獻忠不管怎麼說,也是一方勢力,雖然弱小了一些,但也有二十多萬大軍。佔據四川的精華地帶,是一個相當得力的諸侯。曹營現在雖然局勢不錯,有襄陽大勝之威,將大夏的名頭吹了出去。

但是大夏的名頭是大夏的,而不是剛剛登基的羅玉龍的,不,應該現在叫做羅瓏了。畢竟爲了避諱,皇帝登基之後,改名已經是慣例了。都是將名字改爲生僻字。

而大夏的戰略形態其實並不是太好的,對內,有軍閥割據,與高傑,鄭芝龍,對外,南北都有漫長的戰線,如果處處設防的話,百萬大軍都打不住。這樣腹背受敵的局面。

的確算不得一個好。

所以張獻忠主動與大夏結盟。如此一來大夏得了西邊強援,一時間西側無憂。而張獻忠得到了大夏的支持,哪怕這個支持僅僅是物資上的支持,就足夠張獻忠用了。

畢竟佔據整個江南的大夏,在財政之上,是幾方勢力之中最好的一個。

二來,與張獻忠結盟,可以說給羅瓏政治上加分不少,讓羅瓏在大夏之中,有更多的話語權。這樣的事情,汪兆齡想不到羅瓏怎麼會不答應的。

張獻忠想了想,說道:“那麼派人過去?”

之前,羅汝才的喪事,張獻忠僅僅是派了一個使者而已,倒不是不重視。而是張獻忠麾下的主要將領都是他的得力助手,一時間走不開。禮節性的拜訪,不用多做考慮。

而今是商議雙方的聯盟的大計,就必須派出一個有分量的人。

汪兆齡說道:“以臣之間,在四位殿下之中選一個。”

張獻忠瞬間明白汪兆齡的心思,原因無他,張獻忠四個義子在義軍之中也算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獻曹合營的時候,都很有名了,故而他們在曹營之中,也有自己的人脈。

後進之輩,要麼當初是無名小輩,要麼是文人,根本與曹營攀不上關係。

張獻忠想了想說道:“讓文秀去吧。朕須臾離不開可望,而定國的性子,太過直了些。不適合這樣的事,也就文秀適合。能奇這時候在外面征戰,等不了他回來了。就文秀吧。”

張獻忠確定下來,汪兆齡其實更想孫可望去,但也不敢說什麼,立即確定劉文秀交卸了差事,領命東去。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章 樊城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章 萬石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六章 除夕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章 樊城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章 萬石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六章 除夕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