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

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

“砰。”一聲清脆的火銃聲,夾雜在喊殺之聲,兵器碰撞之聲中,並不明顯,不仔細聽似乎都不會注意到。

但是這樣的聲音卻時不時的發生。

開火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夾雜在陣勢中的火銃手。

此刻人與人的距離很近,最多不過一兩丈而已,雖然人影重重,不好瞄準,但是還是能夠打中的。

畢竟射的太遠,或許打不中,但是幾米的距離,又怎麼打併不中。

這個距離,縱然是身穿鐵甲,也是一銃一個。

因爲這樣的射擊是無法保存齊射的,故而火銃聲音,也變得細密瑣碎起來,夾雜在戰鬥之中並不明顯。

但是效果卻是極好的。

一時間忠貞營雖然鼓足了勇氣,卻依舊被擋着寸步不能進。甚至鄧和覺得,他只要鼓足勇氣反擊過去,未必不能將忠貞營打退。

只是張軒的命令在,鄧和不敢這樣做,說道:“讓張元海注意了,準備撤。”

張元海此刻已經是臨潁營的營官了。

雖然僅僅是一個營官,但是在臨潁營卻不是尋常軍隊。再加上張元海是張軒的族人。故而在南征軍中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此刻他微微有些頭疼。

臨陣之際,督促進攻的命令,他執行過很多。但是要撤退的命令卻是很少。而且這種交戰之計緩緩撤退。更是難受之極。

張元海不放心下面的人。親自到了第一線。距離交戰之處,不過數步的距離,這才定下輪番撤退的命令。

撤退這命令,一不小心,就變成潰退。

故而張元海所做所爲,可以說是小心翼翼,甚至想讓前面的士卒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後撤。

也幸好,是臨潁營。

臨潁營是張軒最忠心,最精銳,也是戰鬥力最強的營頭,這才能完成這個任務。不過即便如此,拖的時間也有一點點長。

只是時間拖長一點,反而瞞過了李過。

在李過看來,夏軍被忠貞營一點點的打了下去,整個陣勢看上去就好像是要從中間打崩一樣。卻沒有注意到在戰損比例之上,忠貞營其實並不佔據優勢,甚至還處於劣勢。

也是在戰場嘈雜的環境之中,很多數字根本沒有辦法統計,將領們都是以戰場上的狀態做調整。

即便是最英明的將領,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的對自己的軍隊瞭如指掌。他們能判斷的,都是一個近似值,也不是絕對值。

至於兩者之間的差距,就要看出這個將領的水平如何了。

而此刻李過的判斷卻差點將葬送在這裡了。

李過暗道:“張軒不愧爲鐵壁之稱,縱然並不敵,還能做到如此堅韌。”

“侯爺,你看。”李過身邊一個幕僚給李過指過去。

李過一眼看過去,卻見洞庭湖之上,有幾十張白帆,正在迅速的接近之中。李過很明白,他在洞庭湖上倒不能說一艘船都沒有。但是今日決計沒有派船隻過來。

那是真相只有一個,是夏軍的戰船。

夏軍的戰船來這個做什麼?李過心中暗暗的想着,他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暗道:“不管夏軍的水師過來做什麼,想來準沒有好事。這戰事越早抵定越好。”

自知之明李過還是有的。

他當然知道忠貞營不是當初的闖營了,他將所有精銳都列爲前陣的做法,固然讓忠貞營一時間,在攻擊力之上,不下於當初的闖營。

但僅僅是一口氣而已。

這一口氣過去之後,忠貞營就堅持不住了。

所以忠貞營利於速戰,而張軒很早就有鐵壁之名,也可以看出來,張軒所部的堅韌。

李過自然知道該怎麼選擇。

李過一聲令下,無數大鼓敲響,大隊人馬好像瘋了一樣,大聲吶喊衝了上去。一時間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衝擊了。

喊殺之聲,都好像實質的聲浪一樣,撲面而來。

忠貞營的總攻開始了。

李過幾乎毫無保留,將他手頭最能戰的幾個營頭全部打了出去。一戰定勝負的意圖幾乎寫在臉上了。

而夏軍也低估了李過決絕,一時間。夏軍整體向南退了幾十步,甚至有小隊夏軍掉隊,落進忠貞營的海洋之中。

只見忠貞營將士從四面八方衝過來,不過一會兒功夫,就用竹竿將夏軍軍官的人頭吊起來,懸首示衆,用以打擊夏軍的士氣。

張軒在後方看的分明。不用看,就知道這樣差點崩潰的情況,決計不是之前的計劃之內。

張軒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張軒左右將領都跟在張軒身邊,張軒知道的,他們也都知道,張軒不知道的,他們未必不必張軒多知道。

在張軒的喝問之下,只能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張軒說道:“秦猛。”

“末將在。”秦猛猛地出列說道。

張軒反手解下腰間長劍,說道:“持我長劍去督戰,我不管下面是什麼情況,但凡敢再退後一步者,立斬。你代之爲將。”

“是。”秦猛大聲說道。

隨即雙手接過張軒的長劍,恭恭敬敬的退後兩步,這才收起長劍,帶着本部人馬下去了。

張軒的長劍,並不是什麼名劍。但卻是張軒威信之所繫,即便是區區鐵劍,也可號令全軍。任何人不敢怠慢。

等秦猛所部一走,張軒頓時覺得自己身邊一空。他有一點冷。

夏季洞庭湖邊,只覺得清爽,決計不會覺得冷的,張軒覺得冷。並不是一種身體上的冷,而是他對局勢失控的感覺。

此刻張軒所部最大缺陷,就是人數上的缺陷。

以多勝少,纔是兵家正道。

其實今日一交戰,張軒就察覺到有一些不對,不是以爲你別的,就是因爲李過所部的數量比他預估的要多一些。

在張軒估計中,李過應該分出一部分忠貞營加固北邊,而不是將整個忠貞營都砸到南邊。

雖然這一點出乎張軒的預料,但是張軒立即做出了調整。

畢竟在張軒經驗之中,他幾乎沒有一場戰事,是踏踏實實的按照原定計劃走下來的,意外本就在意料之內。

他立即做出了調整。

將預備隊填補進去了。整個戰事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而此刻他將秦猛派出去之後,他手頭沒有預備隊了。

除卻在一側,與忠貞營一部對峙的羅岱所部之外,他沒有任何投入戰場的籌碼了。而羅岱所部,是他用來一刀封喉用的,決計不能動用。

他才覺得冷。

沒有預備隊,就說明主將已經失去了對戰局的干涉調整的能力。只能看下面將領奮戰了,就好像冬天沒有棉襖一樣。

張軒如何不覺得冷啊。

“命令讓水手都給我下船列陣。”張軒說道:“還有問一下,周輔臣在做什麼,怎麼這麼慢?”

WWW Tтka n C〇

“是。”鄭廉說道。

他立即替張軒發佈命令。

“大將軍。”胡澹說道:“此刻不是貪全的時候,還是下令準備反攻吧,即便不能盡起全功,但也------”

“不必說了。”張軒說道:“胡先生可知道,高一功到什麼地方了?”

胡澹心中一動,說道:“高一功可是到了益陽?”

張軒說道:“正是。”

從常德走陸路到長沙,其實也不算太遠。而益陽這個地方,更是距離長沙很近了。益陽向東就是湘陰。

也就是說高一功很有可能先攻湘陰,截斷湘江,或者乾脆突進長沙,裡外夾攻之下,許都恐怕不能堅持下去。

局面可以說是危機重重,張軒看上去自滿得意,但其實如履薄冰,其中的壓力,誰人知道?

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五章 接戰
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十五章 鐵模?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五章 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