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何去?

?

第二十二章 何去?

義軍之中。

張軒與羅玉嬌並繮而行。

義軍並沒有停止行動。在羅玉龍行刑之後,義軍好像是一頭巨蟒一樣,一點點的向北方挪動。山路並不好走,而且大軍也多了不少步卒,不再是當初全部是馬隊了,故而行軍速度也沒有當初那麼誇張了。

“我哥哥的話,別往心裡去。”羅玉嬌說道。

“我知道。”張軒說道。他雖然這樣說,但是又怎麼不在意的,他心中又想起羅玉龍的話:“你以爲打仗是什麼,只要好好訓練上了戰場就能打勝仗了。做夢,我勸你還是安安分分的跟着叔爺幹吧,反正聽叔爺說,你乾的還不錯,將來接叔爺的班便是了。不要讓我妹妹擔心了,也不指望我來救你,戰場上瞬息萬變,不是每次我都有機會救下你來的。”

羅玉嬌小心翼翼的說道:“要不,你聽我哥哥的,你就留在後營之中吧?”

張軒一聽,就明白,原來想讓他遠離戰場的人不只是羅玉龍一個,而有羅玉嬌。

其實,如何有選擇的話,張軒當然不想打仗。戰場之上,勝負就在瞬息之間,任何將領在上戰場之前,都無法預測勝負。張軒也是如此。他願意在刀尖上跳舞嗎?

他當然不願意。但是不得不爲之。

現在張軒依附於羅汝才自然沒有性命之憂,但是將來怎麼辦?

在將來的血雨腥風之中,手中無兵性命都操於人手。這樣的局面張軒無論如何不想過的。在亂世之中,依靠別人如何能行?如果現在不是明末,張軒也會選擇去依靠一個勝利者,但是讓張軒去依靠滿清?張軒是萬萬不能做到的,一定要如此,還不他的逃亡南洋計劃。沒有人依靠,張軒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不過,他也知道羅玉嬌是在關心自己。不打算直接拒絕。。

“這個世界,無怨無悔的關心自己的人,也就只剩下這個傻女人了吧。”張軒心中暗道。他一把抓住羅玉嬌的手中。

羅玉嬌頓時大囧,一把抽出手來,左右看看,頓時覺得每一個人看自己的目光都怪怪的。

“放心吧,即便是爲了你,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張軒說道。

“胡說什麼?”羅玉嬌新媳婦的羞澀還沒有淡去,唯恐張軒再說出什麼羞人的話,頓時快馬加鞭跑到隊列前面去了。

“你是爲了她嗎?”一匹馬從後面擠了過來,說道:“爲了她,爲了她放棄我們之前的計劃嗎?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談一下了。”

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曹宗瑜。

自從張軒與羅玉嬌成婚之後,曹宗瑜已經明顯的感受到張軒的變化了,他已經猜到了張軒放棄了去江南的計劃。所謂溫柔鄉是英雄冢,曹宗瑜何嘗不是舍不的方婉。這也就罷了,在流寇之中混日子吧。

但是張軒最近做的事情,遠遠的超出了混日子。

幾次拼殺在前,而曹宗瑜承擔了張軒很多的負擔。無論是拼殺在前,還是保護張軒。

曹宗瑜從不畏懼廝殺,但是卻不想無意義的廝殺。曹宗瑜似乎覺得張軒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爲了一個女人就死心塌地的做賊了嗎?他覺得有必要與張軒溝通一下,如果實在合不來,只好分道揚鑣,反正曹宗瑜在義軍之中也算是薄有名聲,而且他之前的拼殺,也算是報了張軒爲他報仇的恩情。

“好,我覺得,我們也要好好談一下了。”張軒說道。在張軒的計劃之中,曹宗瑜是他的左膀右臂,絕對少不了的人物。一定要好好籠絡在一起。決不能讓他離心。

“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張軒說道:“等宿營之後,我們好好談一下。”

山中卻是平地,故而宿營的時候,營地延綿數裡,燈火順着山谷蔓延開來,遠遠看去就好像是山火一樣。

在一塊大山旁,張軒與曹宗瑜相對而坐。

據說凡是談創業的人,必須找一個好的合夥人,否則事倍功半。而曹宗瑜就是張軒找得合夥人,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張軒覺得最佳選擇了。每一個創業者都有一個做大餅的天賦。現在張軒要做的,就是爲曹宗瑜做一張大餅。

“曹兄,其實我本想想辦法回江南,再由江南出海。”張軒說道。

“出海?”曹宗瑜有一點疑惑的說的,他萬萬沒有想到張軒想要出海。

在大明人的眼中海外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大多都是莽荒之地,曹宗瑜畢竟是官宦人家出身,不會以爲海外就是人沒有辦法待的地方,但絕對不認爲海外是什麼好地方。

“曹兄,你覺得這天下大勢如何?”張軒問道。

曹宗瑜冷哼一聲說道:“你不是想說,羅汝纔有得天下之勢吧?我在羅汝才麾下也有一段時間,怎麼看不出來,他羅某人麾下倒也能征善戰。但是麾下卻沒有什麼文士輔佐,前人說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要我說,純以武力,根本不能得天下,我看李自成都比羅汝纔有幾分成事的指望,畢竟他麾下有幾個有功名的人。”

張軒一拍大腿說道:“曹兄說的太對,鞭策入裡。”

曹宗瑜果然是有見識的人,如果單純的農民起義不與落魄文人想結合,根本不能誕生新的王朝。

“那麼曹兄覺得大明天下還可以維持多久?”張軒問道。

“這---”曹宗瑜一邊覺得大明只要剿滅了流寇之後,休養生息未嘗不能恢復,另一面,他又身在局中,見過朝廷官軍德行,隱隱約約覺得大明天下未必能夠長久了。但是後一番話卻不願意說出來。

畢竟曹宗瑜對大明還是有感情的。

“曹兄不願意說,我來說,大明天下早已千瘡百孔了。如果流寇剛剛起來的時候,還有安撫百姓,減免稅負。大明這天下,還有救。但是現在,自從楊嗣昌建議加稅之後,大明天下就已經到了懸崖邊了。本來讀書人就不繳納賦稅,賦稅都壓在小民身上,而北方被流寇蹂躪,早已不成樣子,在這些地方收稅,簡直就是官-逼民反,而民皆逃亡,留在原地的百姓,要承擔已經逃亡之人的稅負,誰還敢留在家中。北方不足,則都從南方徵收,江南固然是富庶之地,但是江南的稅負也是天下之最。南方數省支撐這樣的賦稅,能支持多久?”

“故而楊嗣昌之策,是飲鴆止渴。大明現在是迴光返照。如果不能在迴光返照之中消滅流寇。大明就完了。因爲南方百姓都會赴北方百姓的後塵,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而楊嗣昌之策,成了嗎?”

曹宗瑜不是傻子,張軒的話一說,他就明白。他之前就有這一種感覺,但是說不出來,而張軒這番論斷卻是從後世歷史學家總結出來的。

楊嗣昌自己都落了一個自殺的下場,他的剿匪政策是一個什麼樣子,還用說嗎?曹宗瑜加入羅汝才之後,參加與楊嗣昌的所有交鋒,有一段時間,羅汝才的確是危如積卵。與羅汝才一同入蜀,一共有九個營頭,現在只剩下曹營一個,就可以看出曹營當初的困境。

但是他們最後總是差了一口氣,而如今分明是流寇佔了上風。如果正如張軒所言,大明之亡,就在眼前了。

“不過,正如曹兄所說,義軍沒有根據地,純以流竄。滅明或許可以,但是滅明之後,大概是秦末,漢末,元末的局面,非數十年天下不會抵定。大明之亡,很可能是亂世的開始,而不是亂世的結束。”張軒說道。

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十八章 謀徐州
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十八章 謀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