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軒即便是心動了,也要找一個人商量一下。
這個人不是別人是曹宗瑜。
這樣在軍事上的重大決策,如果沒有諮詢曹宗瑜,張軒自己都不放心。
曹宗瑜聽過之後,好久沒有說話。張軒等得都有一些急了,說道:“曹大哥,你覺得許都這個計劃行不行?”
“大將軍。”曹宗瑜說道。
張軒說道:“如今只有你我兄弟兩人,無須如此客氣。”
曹宗瑜微微一頓,說道:“將軍,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只是想讓我佐證這個答案而已。”
張軒聽曹宗瑜這麼一說,細細想來。知道曹宗瑜所說的對,他是想從曹宗瑜話中聽到肯定的答案。但是還是說道:“哪裡的話?”
曹宗瑜不去拆除張軒,說道:“少時與祖父紙上談兵,論及長平之戰,我說趙乃必敗。祖父以爲不然,我與之論兵,我持秦,祖父持趙,我隨即大敗,喪師,祖父直入函谷關。”
“雖然是區區遊戲,但是也可以說明一件事情,任何戰事的勝負都不是必然,縱然讓兩名將領再同樣的局面之下,再來一次,戰事的走向也決計不會一模一樣。黑白子尚且千古無同局。更何況征戰之事?”
“很多事先的戰略,只有完成與沒有完成,不能說對錯。”
“漢高起於關中而興,董卓起於關中而亡,光武起於河北而興,袁紹起於河北而亡。他們的戰略有問題的,沒有,只是是否能完成而已。只有不是庸碌之將,所擬定的計劃,大抵不差的。勝負差別在什麼地方?在能否做到。”
“而這個計劃,將軍既然心動,自然是這個計劃有可行性。但是成與不成,卻不是我能說的,而是將軍自己覺得。”
張軒聽的出來,曹宗瑜似乎在保留意見,說道:“難道曹兄現在也不肯與我說實話嗎?”
曹宗瑜微微一頓,說道:“怎麼可能?我之前所言句句屬實。大將軍爲一軍之主,決斷必須大將軍自己下,這利弊如何,想來大將軍已經想清楚了。我現在說不行,大將軍會改變主意嗎?”
張軒說道:“曹兄何處此言,我是不納忠言的人嗎?”
曹宗瑜說道:“但是我並不確定我說的是忠言。大將軍所需的不過勇氣而已。大將軍真要說的話,許都的可行不可行,可行。但是太過弄險,勝負之數大抵五五開。其中或許有些問題,但是我能看到的,大將軍也都明白。利弊權衡,大將軍也權衡的差不多了。世間沒有必勝之策,也沒有必敗之策。大將軍所欠的就是勇氣本身,如果大將軍自己對此策沒有信心,末將以爲還是慎行爲好。”
張軒也慢慢思忖出曹宗瑜的意思。
小時候,考試的時候是有正確答案的,而現在之中,很多事情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戰事之中,勝利者因爲勝利而正確,失敗者因爲失敗而錯誤。但是勝負未分之前,誰又能夠輕言,誰是正確的?
就拿官渡之戰來舉例,大家都知道袁紹敗了,他的所做所爲都是錯了,而曹操勝了,曹操的所做所爲都是對的,而雙方勝負的節點在什麼地方。在烏巢。而烏巢守將是淳于瓊。
而查淳于瓊履歷,張軒是可以理解袁紹的任命的。淳于瓊的資格老,在軍中威望也高,作爲靈帝時西園八校尉之一,可以說是袁紹的老臣了。或許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看管屯糧之地,並不需要多大的能力。
只需小心謹慎,按部就班就行了。
用老臣重將看管糧倉,就袁紹本人來說,不可爲忽視了。
只是淳于瓊沒有守住烏巢,就導致袁紹失敗。反過來說袁紹多麼目光短淺,派這樣一個酒鬼來守要害之地。
其實張軒在打仗多了,也就明白了,軍中從來不缺少酒鬼。在戰場之上,朝生暮死的環境之中,人需要一些東西來緩解壓力。打仗多了,連張軒這種之前,不喜歡喝酒的人,都習慣喝一點。更不要說尋常將領。
所以說,軍中最不少的就是酒鬼。
如果分析起來袁紹失誤之處,可以列出幾十條。但是分析曹操的缺陷之處,亦可以列出幾十條。不過是曹操抓住袁紹的痛腳,打贏了關鍵一戰,而袁紹沒有而已。
從後世看,先入爲主。覺得是一種必然,其實任何戰事的勝利都有偶然成分。否則,就沒有盡人事,聽天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張軒打仗越多,越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戰場之上可以把握的東西太少,不可把握的東西太多了。後世軍事技術發展的越快,本質上,將戰爭之中,不可把握的要素,納入掌控之中。
許都的這個計劃,雖然不錯。但是本質上還是有一些冒險。這是無可否認的,否認這一點,就否認了整個計劃。
這種情況,沒有人能替張軒做決定。
在什麼位置,就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張軒也算是大夏前三排之中的人物,就要承擔這樣的責任。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上司很笨,明明很尋常的事情,就是磨磨蹭蹭的不下決定。卻不知道,身爲一個職員,一個決策失敗,最多換份工作而已。而對於老闆來說,他要失去的,卻是員工無法想象的。
當承擔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生死的時候,張軒又怎麼能輕鬆起來。
張軒看着曹宗瑜,語氣有一些低沉,說道:“我知道了。”
曹宗瑜隨即準備退下來,忽然想起什麼說道:“大將軍,不管你做什麼決定,都是越快,越好,時間並不會太多的。”
明軍縱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也不能將明軍當成傻子,從水道突擊的可能性,在明軍水師失敗之後,明軍一定會想到的,不過是早晚而已。不過想到不一定能夠補救。
想是很快的,但補救一系列的行爲卻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最好是快點行動,否則最佳的時機就過去了。
戰機從來是稍縱即逝的。
送走曹宗瑜之後,張軒負手而立看着地圖,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擾他。直到太陽落山,大帳之中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他已經沒有點燈,就好像是一個雕像一樣,直愣愣的站着。
好久,好久,才傳出一聲嘆息,道:“果然是,夫戰,勇氣也。”
勇氣這東西,似乎很尋常。
一個混混敢上街砍人,也是勇氣。但是身負幾十萬條人命,還跟冒險,卻是另一種勇氣與承擔。這需要大心臟與大胸懷。張軒雖然這數年來變化很大,但是面對這樣的選擇,他還是猶豫彷徨思來想去很久。
此刻終於下定決心了。
迫使他下定決心的,就是北邊局勢的不樂觀,已經後世的清廷陰影。讓他心中充滿了緊迫感。
“鄭廉。”張軒忽然說道。
“下官在。”鄭廉其實一直在外面站着。等候張軒的命令。
張軒說道:“點燈,將關於南明的所有宗卷全部拿過來,還有將去過羅岱軍中,乃至長沙城下的斥候都叫過來。”
“是。”鄭廉說道。
雖然張軒已經下定決心了,但他依然決定,將所有情報在過一遍。否則他不放心。
不過,因爲決策的時間越短越好,反應越快,明軍的防禦就鬆,故此,留給張軒的時間並不多,張軒讓人給他泡了一壺濃茶。已經決定,今天一夜的時間,這些事情都要完成。
一旦打起仗來,就是沒日沒夜,張軒已經習慣這種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