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鬥樞二

高鬥樞微微一嘆,說道:“我實在是心灰意冷了,你想做什麼就做吧。留我一老叟在山間終老,也是全你我這一分交情了,你非要逼死我嗎?”

“守宇不敢。”王光恩說道:“高大人,不是我想強人所難,實在是我心裡面不踏實。”

“高大人,您是知道我的,我王光恩,花關索,衝鋒陷陣,拼死血戰,我眼睛都不眨一下,在死人堆裡面打滾,我也不怕。”王光恩說道:“但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我王光恩從不怕正面廝殺,唯獨怕後面的暗箭難逃。”

“曹操的名聲不錯,但是名聲都是虛的,我之前重重得罪過曹操,將來曹操要秋後算賬怎麼辦?我也沒有辦法?”

“甚至我一個人死不要緊,我當初將全族人都拉進了流寇,這麼多年來,死了大半了,我總不能將剩下的大半都不能保全吧。”王光恩說道:“我是一個粗人,不知道該怎麼辦?還請高大人救我一救。”

高鬥樞說道:“我這一輩子,建功立業不成,力挽狂瀾亦不成,只剩下一點忠義的名聲了,讓我降夏,是決計不能的。”

“既然高大人不肯答應,我也不敢硬逼。”王光恩說道:“只是高大人將來也要生活,豈能清苦如此,莫如王某拜高大人爲師,師傅師傅,從今大人就是我親爹,我在府中奉養大人,只求大人爲我指點迷津。”

高鬥樞頓時有一種心動的感覺。

人不能活在真空之中,高鬥樞自己也有一大家子,現在寧波也卑鄙曹營佔據了,家中消息斷絕,現在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之前他是大明高官,即便有了什麼事情,他也能說上話來。

而如今,他歸隱之後,恐怕小輩們就不好安排了。

看了王光恩一眼,暗道:“罷罷罷,看大夏有幾分成事之相,就留上一分餘地吧。”

高鬥樞說道:“既然王將軍有此誠意,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不過,不用王將軍拜我爲師,我就入王將軍幕府之中,王將軍但凡有事,就可以來找我,想來高某十幾年的爲官經驗,還是能幫王將軍一把的。”

王光恩大喜過望,說道:“如此就拜託高先生了。”

在王光恩與高鬥樞的商議之下,就將鄖陽的命運定了下來。

數日之後,一道聖旨從宜城發出來,傳到賀虎頭手中,隨即賀虎頭又派人將這一封聖旨送到了鄖陽城之中。

王光恩看來之後,微微皺眉,有一些不滿意,因爲在他看來,即便是大夏的聖旨,也比不過羅汝才的親筆信值得信任。這樣的情況,也由不得他多想,是羅汝纔想事後反悔,還是羅汝才根本不重視他。

卻不知道以羅汝才現在的情況,根本不能提筆寫字,即便能寫字,寫出來的,也不過是歪歪扭扭的,不成樣子。張軒可不敢用這樣的書信示人。

這聖旨上寫的表彰王光恩投誠之舉,冊封王光恩爲鄖陽侯,總領鄖陽人馬,掛將軍銜。爲賀虎頭副將。

“王將軍。”高鬥樞說道:“現在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不要多想了。與其胡思亂想,不如多了下一些功勞。”

“好。”王光恩想來想去,投奔曹營已經是他最好的選擇了。總比投奔清廷要好得多了。說道:“現在應該做什麼?”

“王將軍豈能不明白?”高鬥樞微微一笑,說道:“投名狀。”

“投名狀?”王光恩瞬間想到了在鄖陽城中半公開活動的清廷使者,頓時知道該怎麼辦了。

隨即說道:“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一天之後,賀虎頭就收到一顆人頭,正是清廷使者的人頭。

這個時候,多爾袞還沒有強調剃頭 ,故此這個清廷使者的人頭,並沒有有標誌性的金錢鼠尾的樣子。

賀虎頭送走了使者之後,大軍立即北上,出了鄖陽羣山,進入了漢水河谷之中,王光恩親自領着人遠遠的迎了上來,說道:“末將拜見威遠侯。”

威遠侯,就是賀虎頭的封號。

賀虎頭也算是曹營第二階梯的將軍,雖然比不上兩王六公,但也算得上高級軍官了,豈能沒有一個封號。

賀虎頭攙扶起來王光恩,一把抓住王光恩的手腕,一副親密之極的狀態。似乎兩人如膠如漆一般。其實受降如受敵,越是如此,越要小心謹慎之極。越是關鍵時候,越不能放鬆警惕。

賀虎頭抓住王光恩的手不放,並非多親密,而是一定要將王光恩留在身邊。

兩人敘話的時候,親親熱熱的,好像多年不見的親人。把臂而行,在鄖陽官府之中坐定。但是私下裡面賀虎頭的人馬,佔據了鄖陽城各處要地。將整個鄖陽地區控制在他手中,這才放下心來。

賀虎頭才進入正題,他說道:“如今東虜佔據半壁江山,大軍犯我邊境,陛下待五十萬人馬親征,如今正戰於襄陽城下,我等不能坐觀成敗,需助陛下一臂之力,王將軍有意與我一起東進嗎?”

“這----”王光恩一時間語塞。

說實話,他不想做。原因無他。因爲王光恩不想折損他的本錢,鄖陽軍數量不多,不足萬人,之所以在這裡屹立不倒,就是藉助了鄖陽地區的地勢,如果捨棄這裡的地勢東進,勝負之數,不好說的很。

但是這是賀虎頭第一個命令,語氣之中還帶這商量的口氣,已經是客氣之極,如果他還不爲所動,未免有一點太不識擡舉了。

“侯爺。”高鬥樞說道:“我家大人,自然是願意助侯爺一臂之力,只是,我軍兩軍匯合,兵馬不過三萬,襄陽城下數十萬人的交鋒,不過是滄海一粟。又能立下什麼功勞?”

賀虎頭看向高鬥樞,高鬥樞身上不過是一件青衫,但是賀虎頭在此人身上感受到一些與張軒相似的氣質,問道:“這位先生的意思是?”

“欲解紛爭,無須從爭鬥之處着力。”高鬥樞說道:“我鄖陽一地,乃是三省交接之處,西北乃是漢中,西南乃是蜀地,東南乃是襄陽,東北乃是南陽。”

“清軍南下,千里轉運,雖然南陽本地可以解決一些糧食供應。但是大部分糧食還有從河北 ,陝西運過來,與其東進襄陽,還不如北上截斷武關道。讓陝西清軍與阿濟格所部分割開來。”

“好。”賀虎頭一眼就看得出來,這個辦法非常高明。

從鄖陽北上,是山地居多,可以發揮出鄖陽軍的實力,再者三萬人蔘加到襄陽城下的激戰,估計也發會出來什麼作用,但是如果三萬軍隊,插入後方。發揮的作用,要比加入大戰要好的多。

賀虎頭看向高鬥樞的目光立即不同了,說道:“這位先生是?”

王光恩爲賀虎頭介紹說道:“這位就是故鄖陽巡撫高鬥樞。”

賀虎頭眼睛一亮,說道:“原來是高大人。失敬失敬。”

他立即想要招攬高鬥樞,只是被高鬥樞婉拒了。

不過,賀虎頭依舊不死心,一面寫信給張軒,推薦高鬥樞,一邊凡是在高鬥樞面前請教,高鬥樞本來是王光恩的幕僚,但是現如今,好像變成了賀虎頭的幕僚。

同時按着高鬥樞的規劃,大軍北上。

不過,真正能北上的軍隊不多,畢竟鄖陽這一帶還需要人鎮守,不過挑選精銳萬餘北上而已。即便是萬餘人北上,也立即震動阿濟格,因爲武關道再次被截斷了。

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章 軸承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
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章 軸承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