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

白河縣一夜之間,變成一座空城。

當高一功來道白河縣城之中,甚至感受到很多篝火還是剛剛熄滅的。他忍不住嘆一口氣:“手腳夠快。”

其實高一功也抓住了王光泰的尾巴,但是卻不敢追擊。在這種地形複雜的地方。高一功不敢輕易出擊。萬一被伏擊了,就大事不妙了。不過,他隨即明顯的感受到不對。

山民襲擊高一功人馬的頻率大大增加。

當黨守素帶着本部人馬與高一功匯合之後,兩人一碰頭,立即發現這局面很不樂觀。

山民人地兩熟,在大山之中,遠遠的射你幾箭,或者說給你挖幾個陷阱,就讓全軍上下不得安生,畢竟大山之中,能行大隊人馬的道路,或者說地形,也就那幾道而已。

但是能夠山民攀爬的地方,可是數不勝數。

高一功立即派人去聯繫黃龍。

這距離黃龍的山寨有一點遠,黃龍的山寨在南邊一點。

不過,即便如此黃龍也很快就過來了。

原因無他,黃龍是當年跟隨張獻忠入川之後留下來的一部,雖然現在已經獨立出來了,但依舊是陝西流寇一脈,很多人情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而且他知道他勢力薄弱,對義軍的這些大佬們,一個個都要應付,爭取誰也不得罪。不要看李自成死了,闖營落寞了,但是僅憑藉高一功本部人馬,滅了黃龍的山寨,都是輕而易舉的。

黃龍是一個明白人,自然不會敬酒不吃吃罰酒。

不過,即便如此黃龍一過來就表明態度,說道:“闖王待我有天高地厚之恩,高將軍既然派人請我,我不敢不來,但是如今也掛了大夏的官印。”隨即黃龍拿出一枚官印,高一功一看,卻見上面所刻的,正是大夏鄖陽府千戶。

這個千戶官其實就是類似與土司一樣的官銜。

鄖陽羣山之中的這些人。真要派人掃平,恐怕得不償失,山中用兵艱難,少了未必能敵得過這些山民,多了恐怕影響其他戰略方向。

故而大夏對他的政策,就是安撫,讓他們自己做土皇帝,只要不出來做亂,就不去管他們。等將來天下太平之後,再來收拾他們不遲。

黃龍說道:“忠義不能兩全,我此來最多爲高將軍帶帶話,其他的恕在下不能爲之了。”

高一功說道:“好,就請黃千戶與周圍山寨的人說一下,我大軍只是過境而已,不會在此地久留。我高某願意留下白銀萬兩,做買路錢。”

黃龍微微一嘆,說道:“高將軍,並非我不幫你,而是幫你也沒有什麼用處,白銀雖然好,在山中不過是石頭一塊,沒有任何用處,王二將軍哪裡可以用鹽懸賞。比起白銀,食鹽更讓山明動心。”

高一功心中微微一動,說道:“還請黃千戶指一條明路。”

黃龍沉吟一會兒,說道:“白銀萬兩,雖然買不了所有人,但是買一些寨子還是可以的。剩下就請高將軍快點通過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高一功依黃龍所言,白銀雖然在山中用處不大,山中很多地方都是以物易物。根本用不上白銀。但是白銀總就不是石頭,會有人想要的。在銀彈攻勢之下,高一功行軍速度有些增長。但依舊避免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偷襲。

畢竟這些偷襲之中,固然有山民,但還王光泰本部人馬。

這讓高一功有一種如在泥澤之中的感覺。

如果不是李過先前的承諾,高一功就想轉頭奔四川而去,不在此地糾纏下去了。

鄖陽城之中,王光泰看着最近的軍報,眼神之中流漏出一絲擔憂。實力的差距,不是地利上的優勢可以完全抵消的。現在整個鄖陽府人馬不超過萬餘。大多都是王光恩餘部。

王光恩被調入京營之中,現在隨駕武昌。高鬥樞坐鎮襄陽城,下面管轄數府之地外,還負責王光泰部,李過部,袁宗第等部,還有楊承祖留下一些人馬,分佈在數府之間,大抵有六七萬之衆,而在清軍北去之後,襄陽雖然是重鎮,但是有河南的緩衝,已經是比較安全了,故而鎮守的士卒並不是太多的。

王光泰現在即便是用盡了手段。

也抵擋不住高一功大軍壓境,一步步的壓制過來。

只能步步後退。王光泰算來,數日之後,高一功就要兵臨城下了。

他早已經送到襄陽的求援信,卻不知道是一個什麼結果。王光泰與哥哥王光恩跟隨高鬥樞時間很長了。也算得上高鬥樞的嫡系,他相信高鬥樞不會放棄鄖陽的,但是這麼長時間沒有一點動靜,卻不知道爲了什麼?

襄陽城中。

鄖陽告急的情報,壓在高鬥樞的面前。

他雖然擔心鄖陽的情況,但是最擔心的還不是鄖陽,而是擔心禍起蕭牆之內。

襄陽城,或者說襄陽鎮之中一半的兵力都是闖營殘部。這在高鬥樞眼中就是最大的隱患。也就是因爲這個問題,高鬥樞將鄖陽人馬調出來不少,造成了現在鄖陽兵力薄弱的狀況。

當初羅玉龍將襄陽城之中大軍一部部撤了下來。其中白旺所部被分拆到夏軍之中補充損失了,讓闖營殘部之中,重要的組成力量,也就是白旺部給吞併了,不管是爲了誅殺李自成,還是爲了安撫剩下的闖營將領,都不好做的太過。

也就將這一部人馬給留下來了。

後來,高一功的出現,羅玉龍下旨厚葬李自成,追封皇帝。封李過爲順王。

不過,李過這個王爺,遠遠不能與高傑,鄭芝龍相比。只是一個虛銜而已。但是即便是虛銜也讓李過在襄陽的話語權大增,也讓高鬥樞感受到不少壓力。高鬥樞敏感的感受到李過似乎別有用心。

只是他沒有證據,也不瞭解,到底是李過一個人的野心,還是所有闖營殘部的野心。

高鬥樞一直表面不動聲色,鎮之以靜,但是暗地裡做出了種種安排。只是再等,等李過先露出馬腳來。

“大人,順王殿下求見。”一個僕役說道。

高鬥樞眼睛微微一亮,心中暗道:“李過沉不住氣了。”

很多時候,先動手的先露出破綻來,比起高鬥樞的老奸巨猾,李過在權謀之上還是嫩了一點,鄖陽是高鬥樞的起家之地,高鬥樞豈有不擔心鄖陽安危。只是李過終究是先動了。

將自己暴露在高鬥樞的目光之中。

高鬥樞輕輕放手中的毛筆,看看手中一個大大的“靜。”字,覺得是自己畢生功力所不及也,讓身邊的人收好,說道:“快請。”

“襄陽巡撫高鬥樞拜見順王殿下。”高鬥樞的說道:“這一段我忙壞了,卻忘記了順王依舊在襄陽城中,卻不知道爲什麼不入京?”

高鬥樞一問,李過表情微微一滯。帶這幾分不自然說道:“還不是西北戰事一起,正是用兵之際,我不好離開。”

羅玉龍的召李過入京,想讓李過爲李自成營造皇陵。當然了不是沒有軟禁之舉,不過不敢做的太明顯,唯恐激起兵變,只是在勸說,也不敢硬來,李過卻挺着不回京,這裡面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李過似乎爲了反擊一樣,說道:“高賊不識天時,進犯鄖陽,如今鄖陽岌岌可危,卻不知大人準備如何抵擋?”

高鬥樞說道:“襄陽大戰剛過,實在不能再動兵戈,我已經上書朝廷,朝廷大軍不久便到。是王光恩將軍領兵來援,我一介書生,用兵之事都是王將軍承擔,王將軍一動,我就安心了。”

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九章 初戰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章 裝備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三章 岳陽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
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九章 初戰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章 裝備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三章 岳陽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