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

“有請。”曹宗瑜說道。

不過一會功夫,姚啓聖就走了進來,一進來就行禮道:“學生姚啓聖拜見曹將軍。”

“先生請起,卻不知道先生此來,有何教我?”曹宗瑜明知故問道。

這個時候,此人從福州城之中過來,能有什麼情況,無非戰降而已。如果他們真的要頑抗到底,就沒有必要派人過來,想來就是那一點小心思。

不過,曹宗瑜也不敢怠慢。

兩萬之衆深入敵人之中,固然福建明軍都是紙老虎,但是那種深在重圍之中,由不得曹宗瑜不戰戰兢兢的。

福建多山,被分割成一塊塊沿海的平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福建大城市之間,水路要比陸路暢通多了。但是水路對於曹宗瑜來說就是死路一條,即便鄭氏的船隻分佈在各地,但是遺留在福建的那些船隊,足以將曹宗瑜的軍隊覆滅在海上。

看上去來勢洶洶,但是內心深處有幾分底氣,只有曹宗瑜自己知道。

“爲救大人而來。”姚啓聖說道。

“哦。”曹宗瑜說道:“願聞其詳。”

“大人將數萬之軍,入福建,固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孤軍深入,乃兵家之大忌,我家大人英明神武,只需死守福州城,江西廣東兩地援軍不日便到,到時候好則大人無功而反,估計也會受到吳王的責罰,如果有一個萬一,則大人終身不得北望南京,爲大人計。當適可而止,我家大人念上天有好生之德,願與大人修好,奉上白銀三十萬兩。只求大人高擡貴手,收兵回浙江。”

縱橫家的例行開場白,曹宗瑜早已習慣了,說道:“福州一城僅僅是三十萬兩,實在太少了。”

三十萬兩少不少?

不少,很多時候一省上繳明朝朝廷的賦稅,也是不過是這個數目而已。

不過,福州城乃是福建的省會所在。從政治意義的重要性,乃至於戰略意義上,絕非三十萬兩銀子可比的。

“那大人想要多少?”姚啓聖說道。

“天下大勢如此分明,先生不會看不清楚,吳大人能派先生來,想來先生定然是吳大人的心腹,卻不知道吳大人想過沒有?投奔吳王如何?”曹宗瑜說道。

“這----”姚啓聖握着摺扇的手微微一緊,手心見汗,他等得就是這一句話。

縱然是來投降的,但是這話從自己嘴裡說出來,與從對方嘴裡說出來,那是兩個身價。

姚啓聖也不說話,只是目光猶疑。

曹宗瑜會意,一拍手說道:“來人。”

不過片刻有人端上兩盤金子,大概在五兩一錠的金子放了二十個。也是黃金百兩。 黃金百兩看上去數目不多,但已經分了兩個盤子短上來。曹宗瑜說道:“這百兩黃金不過是給先生的見面禮,只要先生能說服吳大人,下面自然會有不少孝敬,斷斷是少不了先生那一份的。”

姚啓聖眼睛微微發亮,似乎很是貪財的樣子,但是姚啓聖的眼眸深處,卻一片清澈如水,根本並不爲這眼前的蠅頭小利所動。

不是姚啓聖對錢沒有感覺,而是他知道現在並不是要錢的時候,比起福州城的戰降大事所帶來的收益,這百兩黃金,即便再加上十倍,也是蠅頭小利。

“大人,如此厚愛,小人就卻之不恭了。吳大人其實也對吳王仰慕之極,卻又擔心。”姚啓聖說道。

“擔心什麼?”曹宗瑜哪裡是看不出來姚啓聖的伎倆的。但是比起福州城來說,這一點錢算得了什麼,這關鍵時刻,寧可餵飽姚啓聖,也也不願意得罪了這個關鍵的中間人。

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是這個人。

“我家大人擔心,他投了吳王前程到底如何?”姚啓聖說道。

“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原職留任。”曹宗瑜說道。

“不夠。”姚啓聖說道。

“如此大事,我家大人冒這麼大的險,要知道鄭鴻逵已經入了福州城。這個時候我家大人投奔吳王,僅僅是原職留任,未免太過苛刻一點吧。”姚啓聖說道。

曹宗瑜雖然是一個武人,但是卻是士大夫家族長大的,乃是三邊總督曹林的嫡孫,迎來接往,勾心鬥角的事情,從來沒有少做過。臉色紋絲不動說道:“那麼你家大人的意思是?”

“尚書,南京的一部尚書。”姚啓聖說道。

曹宗瑜心中冷笑一聲,暗道:“這吳之屏也太妄想了。”

雖然現在吳王六部尚書,比不得幾位將軍尊貴,但也是吳王核心層的人物,曹宗瑜見了也要恭恭敬敬的行禮,這樣的位置豈能是他曹宗瑜一個外派將領能夠許諾的。

曹宗瑜心思一轉,說道:“尚書之位,我無能爲力,但是我家將軍,乃是吳王愛婿,只要我家將軍一句話。這尚書之位,還是可以給吳大人的,但是我將將軍從來是論功行賞,獻福州城的功勞,卻是差太多了。”

曹宗瑜這一句話,卻是有真有假。

真的是他對尚書之位干涉不了,假的是,張軒對尚書之位,只能影響,也不可能決定,哪裡是一句話的事情。如果張軒真有這麼大的能量,張質也不會從文官第一人的位置上落下來了。

在曹宗瑜心中所想,無非是福州城而已,福州只要一下,哪怕後路斷絕,他單單憑藉福州城,已經福州城附近的平原地帶就能在福建支撐下去。所以百般手段,就是爲了福州。

只要福州城一下,區區吳之屏是什麼東西,扔到南京算了,什麼尚書不尚書。他曹宗瑜不知道,到時候吳之屏還能咬他不成嗎?

其實他想一口答應下來,只是唯恐他說得太匆忙,讓姚啓聖不相信。這才說了這樣的話。

“卻不知道,要什麼功勞?”姚啓聖說道。

“鄭鴻逵不是入了福州城嗎?”曹宗瑜說道:“將鄭鴻逵擒過來。記住要活的。如果你家大人立下如此功勞,我自然答應在我家將軍面前說項,將來爲你家大人謀一個尚書之位。”

“那就多謝將軍了,請將軍聽我的好消息吧。”姚啓聖說道。

姚啓聖離開城外大營,隨即回道了福州巡撫衙門之中。吳之屏早已等候多時了,說道:“怎麼樣,曹宗瑜怎麼說?”

姚啓聖將曹宗瑜的話,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出來。

吳之屏靜靜的聽了,微微捻鬚,不緊不慢的說道:“你覺得姓曹宗瑜的話,可信不可信?”

“可信也不可信。”姚啓聖說道:“姓曹的說得話,有不盡不實之處,不過,取其上則得其中,取其中則得其下。他既然已經允諾了大人尚書之位,將來即便不能爲尚書,也能在吳王麾下謀一要職,否則吳王如此慢待英雄,如何能成就大事?”

“不錯。”吳之屏說道:“憂庵大有長進。”

姚啓聖微微一笑說道:“都是大人教導的好。”

吳之屏說道:“不管這曹宗瑜說得是真的,還是大言誑我,他既然說了這個話,將來定然有迴旋的餘地了。只是鄭鴻逵如何拿下來?”

人與人考慮的事情都不一樣,曹宗瑜心中急切想將福州拿下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但是吳之屏卻是老官僚了,他未必相信曹宗瑜的話,但是他相信的卻是吳王的信用。

曹宗瑜覺得他說的話,是代表他自己去,其實不對,他此刻代表的是曹營,是吳王。縱然將來做不到,定然有足夠的補償。否則天下言而無信,如何讓天下人信服。

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章 鄖陽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章 凌濛初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
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章 鄖陽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章 凌濛初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