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

“有請。”曹宗瑜說道。

不過一會功夫,姚啓聖就走了進來,一進來就行禮道:“學生姚啓聖拜見曹將軍。”

“先生請起,卻不知道先生此來,有何教我?”曹宗瑜明知故問道。

這個時候,此人從福州城之中過來,能有什麼情況,無非戰降而已。如果他們真的要頑抗到底,就沒有必要派人過來,想來就是那一點小心思。

不過,曹宗瑜也不敢怠慢。

兩萬之衆深入敵人之中,固然福建明軍都是紙老虎,但是那種深在重圍之中,由不得曹宗瑜不戰戰兢兢的。

福建多山,被分割成一塊塊沿海的平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福建大城市之間,水路要比陸路暢通多了。但是水路對於曹宗瑜來說就是死路一條,即便鄭氏的船隻分佈在各地,但是遺留在福建的那些船隊,足以將曹宗瑜的軍隊覆滅在海上。

看上去來勢洶洶,但是內心深處有幾分底氣,只有曹宗瑜自己知道。

“爲救大人而來。”姚啓聖說道。

“哦。”曹宗瑜說道:“願聞其詳。”

“大人將數萬之軍,入福建,固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孤軍深入,乃兵家之大忌,我家大人英明神武,只需死守福州城,江西廣東兩地援軍不日便到,到時候好則大人無功而反,估計也會受到吳王的責罰,如果有一個萬一,則大人終身不得北望南京,爲大人計。當適可而止,我家大人念上天有好生之德,願與大人修好,奉上白銀三十萬兩。只求大人高擡貴手,收兵回浙江。”

縱橫家的例行開場白,曹宗瑜早已習慣了,說道:“福州一城僅僅是三十萬兩,實在太少了。”

三十萬兩少不少?

不少,很多時候一省上繳明朝朝廷的賦稅,也是不過是這個數目而已。

不過,福州城乃是福建的省會所在。從政治意義的重要性,乃至於戰略意義上,絕非三十萬兩銀子可比的。

“那大人想要多少?”姚啓聖說道。

“天下大勢如此分明,先生不會看不清楚,吳大人能派先生來,想來先生定然是吳大人的心腹,卻不知道吳大人想過沒有?投奔吳王如何?”曹宗瑜說道。

“這----”姚啓聖握着摺扇的手微微一緊,手心見汗,他等得就是這一句話。

縱然是來投降的,但是這話從自己嘴裡說出來,與從對方嘴裡說出來,那是兩個身價。

姚啓聖也不說話,只是目光猶疑。

曹宗瑜會意,一拍手說道:“來人。”

不過片刻有人端上兩盤金子,大概在五兩一錠的金子放了二十個。也是黃金百兩。 黃金百兩看上去數目不多,但已經分了兩個盤子短上來。曹宗瑜說道:“這百兩黃金不過是給先生的見面禮,只要先生能說服吳大人,下面自然會有不少孝敬,斷斷是少不了先生那一份的。”

姚啓聖眼睛微微發亮,似乎很是貪財的樣子,但是姚啓聖的眼眸深處,卻一片清澈如水,根本並不爲這眼前的蠅頭小利所動。

不是姚啓聖對錢沒有感覺,而是他知道現在並不是要錢的時候,比起福州城的戰降大事所帶來的收益,這百兩黃金,即便再加上十倍,也是蠅頭小利。

“大人,如此厚愛,小人就卻之不恭了。吳大人其實也對吳王仰慕之極,卻又擔心。”姚啓聖說道。

“擔心什麼?”曹宗瑜哪裡是看不出來姚啓聖的伎倆的。但是比起福州城來說,這一點錢算得了什麼,這關鍵時刻,寧可餵飽姚啓聖,也也不願意得罪了這個關鍵的中間人。

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是這個人。

“我家大人擔心,他投了吳王前程到底如何?”姚啓聖說道。

“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原職留任。”曹宗瑜說道。

“不夠。”姚啓聖說道。

“如此大事,我家大人冒這麼大的險,要知道鄭鴻逵已經入了福州城。這個時候我家大人投奔吳王,僅僅是原職留任,未免太過苛刻一點吧。”姚啓聖說道。

曹宗瑜雖然是一個武人,但是卻是士大夫家族長大的,乃是三邊總督曹林的嫡孫,迎來接往,勾心鬥角的事情,從來沒有少做過。臉色紋絲不動說道:“那麼你家大人的意思是?”

“尚書,南京的一部尚書。”姚啓聖說道。

曹宗瑜心中冷笑一聲,暗道:“這吳之屏也太妄想了。”

雖然現在吳王六部尚書,比不得幾位將軍尊貴,但也是吳王核心層的人物,曹宗瑜見了也要恭恭敬敬的行禮,這樣的位置豈能是他曹宗瑜一個外派將領能夠許諾的。

曹宗瑜心思一轉,說道:“尚書之位,我無能爲力,但是我家將軍,乃是吳王愛婿,只要我家將軍一句話。這尚書之位,還是可以給吳大人的,但是我將將軍從來是論功行賞,獻福州城的功勞,卻是差太多了。”

曹宗瑜這一句話,卻是有真有假。

真的是他對尚書之位干涉不了,假的是,張軒對尚書之位,只能影響,也不可能決定,哪裡是一句話的事情。如果張軒真有這麼大的能量,張質也不會從文官第一人的位置上落下來了。

在曹宗瑜心中所想,無非是福州城而已,福州只要一下,哪怕後路斷絕,他單單憑藉福州城,已經福州城附近的平原地帶就能在福建支撐下去。所以百般手段,就是爲了福州。

只要福州城一下,區區吳之屏是什麼東西,扔到南京算了,什麼尚書不尚書。他曹宗瑜不知道,到時候吳之屏還能咬他不成嗎?

其實他想一口答應下來,只是唯恐他說得太匆忙,讓姚啓聖不相信。這才說了這樣的話。

“卻不知道,要什麼功勞?”姚啓聖說道。

“鄭鴻逵不是入了福州城嗎?”曹宗瑜說道:“將鄭鴻逵擒過來。記住要活的。如果你家大人立下如此功勞,我自然答應在我家將軍面前說項,將來爲你家大人謀一個尚書之位。”

“那就多謝將軍了,請將軍聽我的好消息吧。”姚啓聖說道。

姚啓聖離開城外大營,隨即回道了福州巡撫衙門之中。吳之屏早已等候多時了,說道:“怎麼樣,曹宗瑜怎麼說?”

姚啓聖將曹宗瑜的話,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出來。

吳之屏靜靜的聽了,微微捻鬚,不緊不慢的說道:“你覺得姓曹宗瑜的話,可信不可信?”

“可信也不可信。”姚啓聖說道:“姓曹的說得話,有不盡不實之處,不過,取其上則得其中,取其中則得其下。他既然已經允諾了大人尚書之位,將來即便不能爲尚書,也能在吳王麾下謀一要職,否則吳王如此慢待英雄,如何能成就大事?”

“不錯。”吳之屏說道:“憂庵大有長進。”

姚啓聖微微一笑說道:“都是大人教導的好。”

吳之屏說道:“不管這曹宗瑜說得是真的,還是大言誑我,他既然說了這個話,將來定然有迴旋的餘地了。只是鄭鴻逵如何拿下來?”

人與人考慮的事情都不一樣,曹宗瑜心中急切想將福州拿下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但是吳之屏卻是老官僚了,他未必相信曹宗瑜的話,但是他相信的卻是吳王的信用。

曹宗瑜覺得他說的話,是代表他自己去,其實不對,他此刻代表的是曹營,是吳王。縱然將來做不到,定然有足夠的補償。否則天下言而無信,如何讓天下人信服。

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
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