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

第七十一章戰長沙之列陣

船隊護送着張軒,從長沙城之南,登岸緩緩的登上。

戰事規模不同,作戰的地點也就不同。

長沙城是一座大城,基本上是臨着湘江,甚至太平時間湘江碼頭到長沙城這一段路,都可以看做是長沙城的一部分,就好像是揚州城一樣,揚州城外最少有九條街,長沙城牆距離湘江雖然有一段距離,但是這一段距離早已被房屋所填滿了。

不過,現在已經是廢墟了。

畢竟長沙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戰火了。

不管是張獻忠進攻長沙城,還是張獻忠防守長沙城,這些在城外的建築,都是需要清理的。所以他們留不到張軒過來的時候。

即便如此,長沙城牆距離湘江這一兩裡的距離,也展不開十萬大軍級別的會戰。

這一戰只能在城南展開。

其實許都在長沙城北戰敗,未必沒有地域限制,沒有太多緩衝的餘地。

即便是這樣,長沙城西,其實並不是什麼也不做的,周輔臣就留下一些人手,臨着湘江紮營,正對着長沙西門。不過三五千人而已。這些人不過聊做牽制而已。

張軒各部紛紛在長沙城南立寨的時候。

張軒站在望車之上,遠遠的看着長沙城,整個長沙城遠遠的看上去,就好像是一頭橫臥的猛獸,城頭上一座座閣樓相望。張在古代時間越長,見識越廣,特別是見過,古代城池攻防集大成者的南京城。

對城池攻守更有一番心得。

雖然僅僅在外面眺望,但是張軒已經估摸出,這長沙城之中,那段該有暗門,何處該有藏兵洞,藏炮洞。偶爾看見,城牆之上有一些修補的痕跡,就知道正是之前胡澹所言,張獻忠留下的城牆缺口,又重新修補過的痕跡。

每一處痕跡,張軒都細細看過。

說實話,沒有張獻忠留下的這些遺產,張軒對長沙城還真有一些發憷。

冷兵器時代,只有一座城池之中抱有堅定之決心,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想要堅守,其實很容易的南宋末年,長沙城抗擊元兵,也抗擊了一個月之久。

不過,讓張軒欣慰的是,而今不是宋末,總算是不是純粹的冷兵器時代了。聚集足夠多大炮,轟擊這些新修補的城牆,張軒不相信他們能堅持下去來,不過他此刻僅僅是看看而已,隨即就將目光放在別的方面。

張軒的目的就在人身上,準確的來說,是明軍軍隊之上。

比起張軒拔營速度,明軍就方便多了,此刻他們的軍隊都依次出城,雙方相隔數裡。整列都在密集的調整之中,張軒抽開千里鏡,一個個看過去,首先看到的是最中央的黃龍旗。

一面龍旗極大,由於距離的比較遠。張軒只能看出來,這面大旗非常之大,將其他旗幟都比下去了,但是這面旗幟到底有多大,卻拿不準,不過這一面旗幟在衆多旗幟之中,鶴立雞羣之態非常明顯。

張軒也看見,大旗之下,甲士簇擁這下,一人渾身金甲,看上去分外醒目。

“這大概就是隆武了。”張軒心中暗道。心中不由的生出了敬佩之心,御駕親征之事,說起來容易,但是實際上很少有皇帝能做到,特別是這種兵臨城下的局面。

並不是沒有一個皇帝都是柴榮。

隆武有這個勇氣,的確讓張軒心中暗暗佩服。不過佩服是一回事,戰場之上的勝負又是另一回事了。

張軒千里鏡從隆武身上收回來,看到正前面的士卒,這些士卒大多瘦小精悍,多用長刀。甚至很多人都揹着短矛,應該是標槍。頭上帶着遮陽用的斗笠,火器並不是太多。在人羣之中,還有不少大象。

張軒一眼掃過,就知道最少有數百頭。

數百頭戰象,被士卒簇擁着,每一頭戰象之上都有四五個人在大象背上,手中都有遠程武器,好像是火箭,火銃等物。遠遠的看上去,讓張軒聯想到步兵簇擁着坦克衝擊。

此事看到了標槍,張軒心中還微微有一些感慨,當初張軒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將標槍當做自己軍隊的標配,那時候官軍都不想標槍當回事。而現如今,火銃,以及各類火器,弓箭,弓弩的裝備,標槍已經從張軒所部之中退出了。

雖然還沒有完全退出,軍隊訓練時候好要求訓練,但這僅僅是習慣問題而已。因爲每一個士卒的負重是有限的,每一個士卒行軍之中,都要負擔武器,行囊,乾糧,飲水,輔武器,如果火銃兵的話,還要多負擔一些火藥,鉛塊,彈丸模具,鉛質地很軟,一般都是臨時鑄造的。等等。

每一個士卒的負重都是很寶貴的,所以五根標槍,最少好幾斤的負重,早已被從士卒的行囊之中剔除了。

除非遇見防守之時,臨時弄些標槍用。

而現在官軍居然大批量的裝備標槍,這固然是雲貴一帶的山民有用標槍的習慣,但也說明的,夏軍與明軍的此消彼長。

“這一部,應該是滇軍。”張軒暗暗的掃過,心中已經將滇軍當做最棘手的對手。

雖然滇軍的裝備簡陋,人看上去也瘦小的,但是一直軍隊能不能打,並不能單單看裝備,張軒看着這些小個子很多人都用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就知道滇軍士氣正旺。

看過滇軍之後,張軒再看其他明軍,終於感受到熟悉的明軍了。

“土雞瓦狗而已。”張軒說道:“只需擊潰滇軍,剩下的人不過席捲而已。”

“大將軍。”許都說道:“末將覺得似乎有些不對。”許都眼睛微微一眯,每個將領對戰場之上都自己的感覺。當然沒有到一定高度,就談不上這個感覺。

就好像做題一樣,只有高密度的題海戰術之後,一道題到手,只需一瞄就有感覺,對或錯,能做與不能做,有陷阱沒有陷阱。都能感受到。

每一個將領的感覺也就不大一樣,很多很玄學的東西,也解釋不清楚。

不過張軒還是相信許都的話,問道:“許將軍,你覺得哪裡不對?”

許都想了一會兒,說道:“似乎是敵人太過自信一點了,或許有詐。”

至於詐在何處?卻說不出來。

張軒說道:“傳令下去,加派探馬,特別是對南邊,要加雙倍。”

鄭廉有些難色,說道:“大將軍,如此一來探馬的數量就有些不夠了。”

張軒當然知道,因爲沿着水路前進。再加上南方征戰,騎兵在很多方面都受到限制,故而張軒帶的探馬並不多。

以張軒謹慎的性格,探馬的密度已經夠多,甚至可以說往來反覆揚塵不絕了。

再加派探馬。而且是一倍。探馬的數量自然不足了。

張軒說道:“找羅岱要。”

這一戰,張軒將羅岱座位預備隊安置,主要是戰場空間有限。

雙方也就在城南展開,相隔數裡,一面又是湘江,根本沒有迂迴穿插的餘地。

至於讓騎兵衝陣。

更是不可能的,畢竟夏營騎兵死一個少一個局面之下,每一個騎兵都是精貴之極。容不得這樣浪費。

所以就當做預備隊。

鄭廉說道:“是。”

立即安排人傳令了。

張軒說道:“許將軍,這一戰,你爲先鋒。可有把握?”

許都說道:“請大將軍放心,此戰,必先破敵軍。”

“好。”張軒說道:“許將軍下去安排吧。等我號令。”

“是。”許都說道,隨即打馬而去。

張軒似乎想到什麼說道:“隆武親自出陣,我不能不給他打個招呼。讓羅岱挑一個能打的,去致師。”

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一章 夜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九十章 拼死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
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一章 夜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九十章 拼死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